天天看點

文史宴:蒙古俺答汗娶了自己孫女導緻外孫投降明朝?這是扯淡的

文/羲昀學士

曆史的腳步走到了明朝隆慶皇帝穆宗

朱載垕

執政時期,一件意外的外交事件改變了當時在草原上日漸壯大的“大蒙古金國”更改變了大明王朝的對外政策。而正是三娘子積極向阿勒坦汗進言勸阻,進而使阿勒坦汗改變了原本對此次外交事件的态度和決策,進而和平的化解了此次外交公關的危機。

也正是這次危機公關的妥善解決讓她登上了蒙古帝國的政治舞台,長城以北的草原上屬于她的時代由此到來。那此次意外的外交事件從發生到解決之來龍去脈且聽筆者細細道來。

這個意外還得從當事人阿勒坦汗最疼愛的小孫子把漢那吉說起。

隆慶四年

(公元1570年)

冬天的一個夜晚,阿勒坦汗的兒子鐵背台吉獨子把漢那吉帶着幾個心腹到大同鎮平魯衛敗虎堡城門下焦急的等待着。等什麼呢?等待着當時鎮守大同的長官接納。

文史宴:蒙古俺答汗娶了自己孫女導緻外孫投降明朝?這是扯淡的

,明代邊防體系

他要投降大明王朝?沒錯,這位“大蒙古金國”可汗阿勒坦汗的小孫子、年少輕狂的把漢那吉要投降當時跟蒙古金國處于敵對關系的明王朝。為什麼呢?因為孫子受了委屈,這委屈還是疼愛自己的爺爺給的。

哎,小孫子能有什麼壞心思,不過是想離家出走氣氣着急的家人罷了。于是小孫子幹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跑到長城那邊去投降漢人,這樣又能氣氣爺爺又能讓爺爺着急,還管不了小孫子自己。

那麼小孫子把漢那吉為什麼要出走呢?爺爺阿勒坦汗到底給了小孫子什麼樣的委屈呢?《明史紀事本末》卷六十是這樣記述的:“

适俺答長女啞不害有所生三娘子者,貌甚豔麗,已受襖兒都司聘。俺答奪取之,襖兒恚甚,将攻俺答。俺答無以解,即以那吉所聘之女償之。那吉怒,謂阿力哥曰:‘我祖妻外孫,又奪孫婦與人。吾不能為若孫,吾行矣。’遂與阿力哥同妻比吉女等十人南走,叩關請降。

原來簡單的說就是阿勒坦汗因為把自己的外孫女許配了蒙古貴族襖兒都司家,可是後來反悔了這門親事。人家襖兒都司家族不樂意了,都收了聘禮了卻出爾反爾這不是耍笑、戲弄于我們襖兒都司家族嗎?于是襖兒都司揚

要與阿勒坦汗兵戎相見讨個說法,阿勒坦汗自知理虧隻好把已經許配給孫子把漢那吉的一個姑娘生生送給了襖兒都司。

這邊襖兒都司算是平息了,可是小孫子把漢那吉可不幹了。“我爺爺把許配給我的女人又搶走送與他人?是可忍孰不可忍!這口氣我咽不下,我走,我要你們永遠見不到我,哼!

想必這就是把漢那吉當時心裡所想吧。于是領着發妻烏蘭妣吉和奶娘的丈夫算是養父的阿力哥同随從幾人直接去到了大同鎮平魯衛敗虎堡。

其實此段記載也有謬誤之處,首先本文開頭就糾正了三娘子乃阿勒坦汗族人之錯誤說法。其次阿勒坦汗娶了以聘給襖兒都司親外孫女三娘子更是無稽之談,許是漢人史官不了解遊牧人“收繼婚”之風俗,認定此風俗與亂倫無異也。

文史宴:蒙古俺答汗娶了自己孫女導緻外孫投降明朝?這是扯淡的

俺答汗并不是三娘子的外公

但阿勒坦汗把已經嫁給把漢那吉的姑娘又轉送他人這無疑是真實可信的。且此被轉送的新婦必是小孫子把漢那吉所喜歡的姑娘,否則一個孩子為何如此動怒要用出走降敵的方式來氣疼愛他的爺爺呢?

文史宴:蒙古俺答汗娶了自己孫女導緻外孫投降明朝?這是扯淡的
文史宴:蒙古俺答汗娶了自己孫女導緻外孫投降明朝?這是扯淡的

敗虎堡遺址

卻說這阿勒坦的小孫子就這樣一氣之下來到了明朝邊塞,敗虎堡守将可不似把漢那吉那般幼稚、沖動。得知蒙古金國有一行人來乞降明朝,守軍認為此事非同小可,不是自己能做得了主的,于是快馬急報将此事禀報了當時大同的最高指揮官——宣大總督王崇古,以及大同巡撫方逢時。

王崇古與方逢時二人對此事前因後果了解清楚之後,認為此事關重大,自己也做不了主,亟需向明朝中央政府部門回報。

因自“庚戌之變”後,明朝雖勉強向草原開放了馬市,阿勒坦汗終于可以用馬來交易明朝更多物品了,但是草原上的牧民們仍需要大量的生活必須品,于是阿勒坦汗建議擴大交易範圍讓牧民們可以用牛羊來交換生活用品。

但明朝這邊剛愎自用的嘉靖皇帝本來對于草原的态度就是一味的封鎖,開放馬市也是緩兵之計,無奈之舉。現在阿勒坦汗竟然蹬鼻子上臉還要求擴大貿易。嘉靖帝越想越生氣,幹脆就關閉了馬市繼續執行對草原的封鎖政策,嘉靖皇帝的态度是甯願用國庫的錢加強長城防線也不讓草原人享受城市文明的紅利。

馬市的關閉使明朝跟阿勒坦汗的“蒙古金國”從短暫的“蜜月期”又回到了敵對狀态。偏偏這時阿勒坦汗的小孫子前來乞降,在王崇古與方逢時看來事情非常棘手,如果處理不當很可能一場戰争不可避免。但從另一個角度看或許也是一個明蒙實作和平的契機,二人于是連夜上疏給内閣輔臣張居正秉明此觀點。

待張居正了解了此事非同小可之後,也是馬上召開了内閣會議,會上張居正與内閣首輔高拱等人就此外交事件深入讨論研究。也認為此事關重大如不能妥善解決恐将再次燃起與阿勒坦汗的戰火。

文史宴:蒙古俺答汗娶了自己孫女導緻外孫投降明朝?這是扯淡的

此時張居正是高拱的副手

但同時他們也認同這或許是個轉機,就是可借把漢那吉作為籌碼來跟阿勒坦汗談判,如若成功也許可以實作明蒙長期穩定的和平。于是會後宰相張居正以及内閣大臣高拱等人即刻上疏隆慶皇帝,明穆宗隆慶帝聽取了張居正等人對于此事之分析也覺得可借助這個契機跟阿勒坦汗談判。

于是,命張居正全權負責此事。很快,關于此外交事件的诏書就發到了大同鎮的敗虎堡。這邊王崇古與方逢時接旨之後首先隆重迎接了前來乞降的把漢那吉一行人并封了一個官職安撫了下來。待安置妥當之後,便派出使臣前往蒙古金國與阿勒坦汗進行外交斡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