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延安危機
在1945年7月,抗戰勝利前夕,蔣介石指令第59師、騎兵第二師,預備第三師等部,向關中一帶進發,先後占領了爺台山、熊家山、十裡源等地區。八路軍
顧全大局
,主動撤出了爺台山一線陣地。
撤出歸撤出,但爺台山一帶必定是要打一場打仗的,這一點八路軍的上司是十厘清楚的。據黨史記載:“爺台山是我黨邊區的一個要地,朱總司令為了不激化沖突,向國民黨發出立即停止一切軍事行動,以利團結抗日的特電警告。”但國民黨當局沒有理會。
為了保衛陝甘甯邊區,中央軍委立即決定調集新四旅、三八五旅及關中地區的警備一旅組織自衛還擊戰。
這三支部隊的首長可是出了名的
猛将
,尤其是新四旅的王近山旅長,雖然打仗異常勇猛,但
脾氣特别的火爆
。據《王近山中将傳》中記載:“抗戰時期,日軍殺害了王近山的一個司務長,并棄屍荒野。王近山便率領一個營強攻了日軍據點,抓獲殺害司務長的日軍後,一槍斃了他。”
新四旅、三八五旅和警備一旅的指揮權交給了張宗遜将軍。雖然一下子指揮了3個旅,
但這對于張宗遜來說确實一個不小的挑戰。
據《王近山中将傳》中記載:“
這3個旅的上司幹部互相都不熟悉,在開軍事會議時都始終堅持自己的作戰計劃,根本沒辦法進行正常的溝通交流
。”
作戰會議成了“
吵架大會
”,三個旅長為争奪主攻任務,争得面紅耳赤,王近山将軍被“氣的”摔門而去。第一次軍事會議就這樣不歡而散。
怒搶主攻任務
在第一次軍事會議結束後,張宗遜留下了新四旅的政治部副主任趙光遠。他想通過趙光遠來勸說王近山。據《王近山中将傳》中記載:“
司令員對趙主任說:王近山不是那種不識大體的人,軍事會議上大發脾氣一定是意氣用事,你回去和他交換交換意見
趙光遠也算是比較了解這位“瘋子”将軍,他回到新四旅後,第一時間沒有急着去見王近山,而是下部隊,安撫軍心,給各團各營召開了一個動員會。趙光遠的這個舉動,讓王近山的火氣逐漸消退。
在王近山冷靜了一段時間後,趙光遠走進了他的房間。王近山看到他後,不由地笑了出來,說道:“
趙副主任,還是你了解我的脾氣。你給戰士們開動員會,開的及時啊
王近山和趙光遠簡單地談了幾句後,表示自己要去司令部,找司令員認錯,給個旅長道歉。
第二次軍事會議召開,王近山在會上向同志們道了歉。據《王近山中将傳》中記載:“
王近山借《桃園三結義》的典故,團結了三個旅的旅長。并表态,要堅決服從張司令員的指揮。
”
軍事會議的氣氛得到緩和,在座的幾個旅長和司令部的同志團結一緻,坐在一起共商作戰方略。王近山有條有理地說出了自己的作戰方案,得到張宗遜的認可,于是他成功搶到了爺台山的主攻任務。
血戰爺台山
7月的陝北,
正值多雨季節
,王近山在爺台山偵察時,心中産生一絲涼意。原來,爺台山的地形極其不适合進攻,我軍即使實在最薄弱的南部地區建構工事,也抵擋不住敵軍的炮火。再加上天公不作美,大雨使得山間道路變得泥濘不堪。
更加加大了八路軍進攻的難度
。
王近山,在戰後登上爺台山觀察全局地形時,竟然哭了出來
既然擔任了主攻任務,就不能認慫,王近山在旅部會議上說:“
這次攻堅和以往不同,咱們出于劣勢,想要成功就必須一鼓作氣,我指令全旅戰士要狠狠地抓住進攻目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突降敵軍面前,迅速解決戰鬥
1945年8月8日,王近山率領十六團,冒着大雨連夜潛伏到了爺台山前沿。
十六團,一個連的戰士一槍未發,就繳了敵軍前沿陣地崗哨的械。趁着夜色打開了一個進軍的突破口
第二天清晨,雨停後,王近山大手一揮,十六團的戰士如在弦之箭,一躍而出沖向了敵軍的指揮所。山下的385旅聽見戰鬥打響,就立刻用大炮轟擊敵軍陣地,為16團打掩護。
爺台山戰鬥打的很激烈,我軍雖然在開戰後占領了敵指揮所,但敵人并沒有立刻投降,反而組織了敢死隊,要奪回指揮所。”16團在這次戰鬥中傷亡很大,但還是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爺台山國民黨的駐軍被消滅了2個營,八路軍趁勢擴大戰果,将頑敵全部趕出了邊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