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老蔣得知毛岸英犧牲,向蔣經國袒露心聲,暴露了自己的野心

1950年6月,戰火蔓延到我國邊境,北韓戰争爆發,為了保護祖國領土完整,幫助唇亡齒寒的鄰國,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加入戰争。這場關于東亞未來局勢的大戰,退在台灣的蔣介石也在時刻關注,他也曾多次向美軍提出派兵出戰,但都遭到了拒絕。

11月25日,盤旋在北韓半島上空的美軍将目标轉向我軍的陣營,當空襲警報器拉響的那一刻,志願軍立馬跑向防空洞。起初美軍的飛機沒有投擲炸彈,正當大家都以為美軍的目标是鴨綠江大橋時,美軍突然掉頭飛回司令部的上空,投下了數百顆汽油彈,司令部化為一片廢墟。

在所有犧牲的志願軍中,有一位戰士身份特殊,他就是毛主席的兒子毛岸英。毛岸英去世,三十字不到的電報彭德懷将軍寫了一個多小時,收到電報的北京也不知如何告訴毛主席。就連與毛主席打了一輩子的蔣介石聽到這個消息後也久久不能平靜,半夜居然将自己的兒子蔣經國叫來談話。

老蔣得知毛岸英犧牲,向蔣經國袒露心聲,暴露了自己的野心

蔣介石跟兒子說了什麼?為什麼他對蔣經國精心栽培多年,卻在毛岸英去世之時才與蔣經國說這些事?他的野心到底是什麼?在進入正題之前,新進來的朋友可以點點關注,既不錯過未來精彩内容,又可回顧往期視訊。

幼年颠沛流離,踏上革命道路

1910年,毛主席背井離鄉,踏上了一條為全中國人民謀幸福的革命道路,作為時代的巨人,毛主席非常優秀,國共合作時期是國民黨的宣傳部的代理部長。

可這并沒有給毛岸英帶來什麼特殊待遇,他的人生也沒有想象中的那樣一帆風順。

1922年10月,毛岸英在長沙清水塘出生,作為毛主席的第一個兒子,毛岸英承載了父親所有的希望,是以取名為“毛岸英”。

出生在這樣的家庭說幸運也并不幸運,“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發生之後,國共沖突進一步更新,國民政府公開宣布抓捕共産黨員,不到5個月的時間,就有三十一萬的革命群衆遭遇迫害。

老蔣得知毛岸英犧牲,向蔣經國袒露心聲,暴露了自己的野心

沖突發生後,共産黨深刻明白隻有獨立應到武裝鬥争,采取“槍杆對槍杆”這種硬碰硬的方法才行,于是秋收起義爆發。

國民黨擔心紅軍力量壯大,抓不住共産黨員,就将目标轉向了其家人,其中就有毛主席的妻兒楊開慧與毛岸英三兄弟。

在與反動派的前幾次鬥争中,楊開慧都能僥幸逃脫,可最後還是沒能逃過抓捕。母親被抓後,毛岸英三兄弟也先後入獄。

面對敵人的審訊,楊開慧與三個兒子甯死不屈,敵人氣不過一槍就殺死了楊開慧,從此以後,仇恨的種子深深地埋在了毛岸英心裡。

好在後來地下黨将毛岸英三兄弟從獄中救了出來,送去了在上海的毛澤民身邊生活。由于當時上海局勢緊張,為了確定毛岸英三人的安全,地下黨将他們送到了大同幼稚園。可三兄弟在幼稚園沒呆幾天,意外再次發生。

老蔣得知毛岸英犧牲,向蔣經國袒露心聲,暴露了自己的野心

三弟毛岸龍因意外不幸離世,隻剩下了毛岸英與毛岸青兩兄弟,又遇上顧順章的叛變,毛岸英與弟弟不得不再次轉移。

當董健吾把毛岸英跟弟弟領回家後的幾天,黨的經濟補貼中斷,董健吾家裡也十分困難,常常吃了上頓沒下頓。

為了不拖累董健吾,兄弟倆隻能暗地裡離開董家,選擇流落上海街頭。好在兄弟倆流浪了幾天後,董健吾及時找到兩人,并聯系到地下黨,将孩子們送往了莫斯科的國際兒童院。

身處蘇聯期間,毛岸英奮發圖強,刻苦學習,發誓定要靠自己闖出一番作為,為死去的三弟複仇。

1941年當納粹德國入侵蘇聯,毛岸英做出了跟許多留蘇青年一樣的選擇,主動申請到前線打仗。在毛岸英的日記裡,曾回憶起申請前往前線一事:

作為一名中國人,應當為國貢獻出自己的力量,我不僅是愛國主義者,更是國際主義者。

老蔣得知毛岸英犧牲,向蔣經國袒露心聲,暴露了自己的野心

可蘇聯有規定,禁止孩子服兵役,是以當毛岸英向蘇聯申請出戰時,遭到了拒絕。但這不能打消他的念頭,他幹脆寫信給斯大林,可依舊沒有回音。

拒絕的理由很簡單,毛岸英是毛主席的兒子,戰場上硝雲彈雨,炮火連天,很難保證毛岸英的人身安全,萬一毛岸英出現什麼損傷,那将會造成兩國的間隙。

兩次受挫不但沒有勸退毛岸英,反而更加堅定了他要參戰的決心。毛岸英找到蘇聯總政治部,多次請求下,蘇聯總政治部終于答應了他參加衛國戰争。

在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完畢,毛岸英被任命為坦克連的指導員,負責帶隊殺入柏林地區。

當時的蘇聯前線可謂是狼狽不堪,一敗如水,這時上戰場就相當于送死。作為中國人,又是毛主席的長子,毛岸英本沒有義務上戰場,可他不畏艱難險阻迎難而上。

事後,蘇聯授予毛岸英中校軍銜,斯大林專程接見毛岸英,贈與他一支手槍。

老蔣得知毛岸英犧牲,向蔣經國袒露心聲,暴露了自己的野心

不搞特殊化,參加北韓戰争

1946年,在蘇聯學習完畢的毛岸英回到延安,當天毛主席堅持抱病到機場接機。

父子倆僅僅吃了兩天的飯,毛主席就将兒子安排進“勞動大學”。

按正常人的想法,毛岸英是從伏龍芝軍事學院出來的,應該安排個重要職位,可偏偏毛主席讓其去吳老忠家裡學習幹農活。

毛岸英搞過土改,做過宣傳員,也給人當過秘書,當解放戰争爆發後,他也申請過去戰場做事,但被中央以其他任務拒絕了。

對于父親的安排,毛岸英很清楚,正因為父親明白自己的心願,才會用實際行動告訴他人:毛岸英雖是主席的兒子,但不能對其搞特殊化。

毛岸英并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他嚴格律己與基層打成一片,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的能力。

老蔣得知毛岸英犧牲,向蔣經國袒露心聲,暴露了自己的野心

在毛岸英短暫的一生中,時時刻刻都在做對人民有益的事,包括建國以後,毛岸英都沒有去高層就職,而是托周總理出面說服李克農,把自己調到北京機器總廠擔任黨總支副書記,這樣能與勞工呆在一起,可惜毛岸英就任不久,就遇上了北韓戰争爆發。

1950年,南韓李承晚在北韓人民軍的逼迫下退到釜山,北韓此舉受到美方安理會的警告,聲稱北韓軍行為有誤,于是美軍麥克阿瑟就帶着聯合國軍登入仁川。

聯合國軍武器裝備精良,真打起來北韓軍根本不是對手,原本一場民族内戰,卻因為美軍的加入,變成了對立雙方鬥争的戰場。

麥克阿瑟看到北韓軍縮在三八線十分得意,索性直接将戰火蔓延到鴨綠江邊,在我國多次的警告下依舊我行我素,甚至派轟炸機巡視我國的丹東一帶,嚴重威脅到我國的領土安全。

危急時刻,中央上司一緻決定:抗美援朝,保衛祖國,無數群眾自願申請加入志願軍奔赴北韓戰場。

老蔣得知毛岸英犧牲,向蔣經國袒露心聲,暴露了自己的野心

毛岸英得知北韓一事,毅然決定到前線打仗,可當時的他正在北京總廠工作,所有行動都得通過上級同意。

為了能盡快地上戰場,毛岸英覺得申請流程太麻煩,直接找到了毛主席。

當毛主席得知兒子的志願後,非常欣慰,當周邊人都在勸阻他不要讓毛岸英去,

毛主席說道:他是毛主席的兒子,他不去誰去?

彭德懷見毛主席都允許了,自己也就不再勸阻,此後毛岸英正式成為志願軍的一員。1950年10月19日,對俄、英兩國語言精通的毛岸英擔任司令部的秘書兼翻譯,跟随彭老總來到了北韓戰場。

為了避免麻煩,國内沒有人知道毛岸英到北韓戰場的消息,毛岸英的身份對組織内的其他士兵也進行了保密,隻有司令部的上司知道。

是以,在其參與的所有戰争中,毛岸英也跟其他志願軍一樣,沒有任何特殊待遇。

老蔣得知毛岸英犧牲,向蔣經國袒露心聲,暴露了自己的野心

搶救重要檔案,不幸犧牲

北韓戰争的第一次戰役,志願軍誘敵深入,殲滅孤軍前進的美韓軍一部,聯合國軍被迫退到清川江以南的地區。11月25日這天我軍士氣大漲,正準備趁熱打鐵發動第二次戰役時,悲劇發生了。

當時毛岸英正在司令部整理檔案,聽到轟炸機過來後,立馬跟戰士躲到了隐蔽處,當飛機聲音消失後,毛岸英想起木屋内還有一些機要檔案。

就是在他跑進屋内的一刻,美軍的轟炸機突然掉頭,在司令部上空投擲了一枚又一枚炸彈,木屋被烈火吞噬,毛岸英因搶救檔案來不及逃脫而壯烈犧牲,享年二十八歲。

得知毛岸英去世,彭老總泣不成聲,許久都沒有說一句話,直到戰争結束,大家才知道犧牲的戰士名叫毛岸英。

跟通訊參謀要來電報紙後,彭德懷在電報前坐了足足一個多小時,最後寫了不到三十個字:11月25日,總司令部遭美軍轟炸,毛岸英同志英勇犧牲。

老蔣得知毛岸英犧牲,向蔣經國袒露心聲,暴露了自己的野心

北京中央軍委收到電報後吓壞了,不敢直接将電報交給毛主席,周恩來得知後淚如泉湧,考慮到毛主席身體不好,周恩來與劉少奇等人決定暫且将消息隐瞞下來,待毛主席身體好轉,再做決定。

1951年元旦,周恩來在毛主席身旁晃悠半天,最後在毛主席的催促下,支支吾吾地把消息告訴了毛主席。

得知兒子去世以後,主席呆坐了許久,一句話也不說,等到緩過神時已經淚眼汪汪,他強忍着悲痛說了一句:戰争嘛,總會有人犧牲。

得到這個消息的,還有身在台灣,卻時刻關注着大陸的蔣介石,當時的蔣介石同樣也是許久不說話,面色沉重。

後來,他連夜将蔣經國叫了過來,對蔣經國說道:毛主席的兒子毛岸英在北韓戰場上被美軍的轟炸機炸死了,你一定要好好活着。

老蔣得知毛岸英犧牲,向蔣經國袒露心聲,暴露了自己的野心

父親關心兒子本是常理之事,但此時此刻說起此事,卻顯得别有用心。那麼,蔣介石說此話的背後究竟是何居心?莫非是想趁此機會反攻大陸?事實上,蔣介石這番話,早在抗美援朝未結束時,就憋在胸口。

解放時期,背靠美國這棵大樹的蔣介石敵不過民心所向的共産黨,戰争失敗後狼狽地逃去了台灣。

到了台灣的他依舊野心勃勃,不甘偏居一隅,日思夜想的就是反攻大陸替自己報仇,恰巧遇上了北韓戰争爆發,而這場戰争的爆發無疑是蔣介石反攻大陸的一個絕佳機會。

北韓戰争不隻是北韓内部的戰争,背後藏着的其實是美蘇兩大強國的操控,再加上我國志願軍加入,戰争的規模僅次于第二次世界大戰。在這關鍵時刻隻要導火索出現,随時都會引發三戰。

而蔣介石最希望看到的就是三戰爆發,這樣他才能卷土重來奪得政權,是以北韓戰争就成了他反攻大陸的關鍵。

老蔣得知毛岸英犧牲,向蔣經國袒露心聲,暴露了自己的野心

三次提出參戰,反攻大陸計劃破滅

北韓地理位置優越,跟我國的東北地區僅僅隔了一條鴨綠江,站在長白山上甚至能看到中朝的邊境線,如果能占領北韓,就能獲得反攻大陸的最好高地。

于是,蔣介石就想趁着北韓戰争爆發,仿照抗日戰争,走日本侵占我國東北的老路,攻下東北三省重回大陸。

蔣介石這個想法,并非異想天開。早在他退居台灣以前,他便預料到,自己終有一天會被共産黨打倒,是以早早地将目光鎖定在北韓上。

蔣介石先是去到北韓,以國民黨總裁的身份通路,随後又結交了南韓總統李承晚,二人确定同盟關系。

是以當北韓戰争爆發時,蔣介石就準備了三萬五千的國民黨前去支援美軍的聯合國軍。

蔣介石與麥克阿瑟事先說好,當他幫美軍拿下北韓,美軍也得幫他渡過鴨綠江送他抵達黑龍江。

老蔣得知毛岸英犧牲,向蔣經國袒露心聲,暴露了自己的野心

可正當一切準備就緒,蔣介石的軍隊去往北韓路上時,美國白宮提出拒絕,反對蔣介石插手北韓戰争。

美方認為,眼下的台灣手無縛雞之力,沒有能力出兵支援聯合國軍,手裡的裝備雖都是美國的先進武器,但依舊敵不過共産黨的小米加步槍。

美國總統嚴重質疑蔣介石的實力,是以第一次參戰北韓的請求失敗,可北韓作為蔣介石反攻大陸的關鍵一步,堅決不能泡湯。于是,蔣介石提出第二次申請,同時把自己能攻下共産黨的優勢一一列舉出來,可還是遭到了杜魯門的反對。

一是美方意識到蔣介石想借此反攻大陸,擔心怕被利用,二是英國已經承認了新中國,杜魯門一旦答應蔣介石參與北韓戰場,務必會促進中英談判,這對美國極為不利。

接連兩次均被拒絕後,蔣介石顔面掃地,可一想到要完成反攻大陸的願望,他鼓起勇氣第三次向美方申請出戰,可結果都一樣。此時的北韓戰争已經接近尾聲,如果這個時候蔣介石參與進來,蘇聯與中方一定會增加兵力,一旦擴大很有可能造成第三次世界大戰,好不容易才從二戰中恢複元氣的美方,自然不允許同樣的事情再度發生。

蔣介石三次申請都沒成功,妄圖從北韓反攻大陸的野心也不得不破碎。

老蔣得知毛岸英犧牲,向蔣經國袒露心聲,暴露了自己的野心

毛岸英的去世讓蔣介石明白,自己之是以會輸給共産黨,并非是因為武器或戰略等表面問題,而是因為共産黨的奉獻精神。每一位共産黨,甚至是共産黨的上司人,都甘願為國家、為百姓奉獻一切,甚至是生命。

是以,蔣介石之是以對蔣經國說那句話,是為了勸誡蔣經國保重身體,同時也是為了安撫自己那份遲遲無法釋懷的反攻大陸的心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