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土到渣的“山海情”

作者:老吳漫談

一部好劇都是需要口碑發酵,最後讓人側目,因為一直是看電影的習慣,追劇就是對個人的挑戰,連續劇的劇情鋪設需要時間慢慢養,而看慣了電影的一氣呵成,電視劇的磨磨唧唧就顯得很熬人,而“山海情”還是屬于方言來演繹的地方土戲。

土到渣的“山海情”

“山海情”真的土,土的無以複加的真實,當年甯夏就是窮成這樣的樣子,漫天黃沙撲面而來,小時候在上地理課的時候,老師也是重點講這裡的氣候特點,總結之後就是不是人待的地方,絕對的老少邊窮,住在這裡的人沒有一個想不逃出去的。

土到渣的“山海情”

“山海情”最大的特點就是土話走到底,無比地親近本土特色,而扶貧本身就是一個接地氣的活,外來的人來這樣工作,絕對沒有本地做工作那樣到位,馬得福很好的利用的他爹在村裡的名聲,動員大家搬遷,多年前的搬遷,遠沒有現在搬遷這樣好做,誰都不想離開自己熟悉生長的地方,更何況搬到一個設施還沒有健全的地方,連個電燈都沒有,好劇就是扣細節,因為拆遷戶不夠,電就一直不給拉,導緻生活不友善,搬遷都屬于連哄帶騙的狀況,去到一個不熟悉的地方,而條件沒有改善,還要自己動手去改造,口碑不好,就會增加後面搬遷的難度,讓人搬過來住,還要解決生存發展問題,住下來還要發展起來,還要脫貧,中國人喜歡授人與漁,是以還要想辦法解決收入問題,全世界大概也隻有中國這樣的國家才會有這樣的目标,全民奔一個目标,不會拉下任何人,先富起來的就要幫助那些需要幫扶的對象,東西部聯合,而其中一個賣蘑菇的例子,就像當年大家一起搞一個項目,一個人吃飽集體吃不着,因為在本地消化,就是不可能解決所有銷量,而賣蘑菇的過程,就是一個很好反應民心的過程,老百姓就是簡單的想賺錢,如果沒有賺到錢,就是騙人,說起來是淳樸,做起事情真的難做,現在大家都知道的商業規則,在當年大家都懵懂的時代,那些苦口婆心的人真是需要很大力氣把這個觀念傳達出去,事情隻要做了,堅持下來,結果總是好的,而且還有這樣的國家在背後不斷的輸血,最後也是皆大歡喜。

土到渣的“山海情”

“山海情”演員線上,是一個很難得的事,這樣的農村戲,完全融入其中就很挑戰演員的功力,張嘉譯本來就有這個底子,相比之下黃軒真的是紮紮實實的把一個扶貧幹部演到骨髓裡,作為刺頭的尤勇智,把農村那個時刻想着自己,沒有好處不下地的農民,演到入目三分,最後能拿獎也是實至名歸,最大的驚喜是熱依紮,哺乳期上陣,把角色演到樸實無華,真的一個為了改善生活努力向上,在戲裡打土坯的樣子,很有當年“牧馬人”裡叢珊是神韻。

土到渣的“山海情”

“山海情”最大的功勞,就是告訴大家國家的扶貧工作是怎麼一回事,全國脫貧的表彰大會上那些人到底做了什麼事情,在農村做什麼工作,需要付出更多的心血,還不一定能達到目标,而且還是一直的周而複返,而隻有解決了農村問題,中國發展的後勁才會越來越強,國家的舉措英明神武,還是需要那一片有執念的人施行下去,而整個過程的艱難隻有經曆過的人才有體會,“山海情”很好的拿出一個典型,講述了整個過程,讓大家了解,這是一項什麼樣的工作,以窺見全豹,為什麼說生活在這個國家人民是幸福的,因為它不會事情的困難,而放棄每一個人,哪怕這個困難實作起來完全沒有可能。

土到渣的“山海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