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土到渣的“山海情”

作者:老吴漫谈

一部好剧都是需要口碑发酵,最后让人侧目,因为一直是看电影的习惯,追剧就是对个人的挑战,连续剧的剧情铺设需要时间慢慢养,而看惯了电影的一气呵成,电视剧的磨磨唧唧就显得很熬人,而“山海情”还是属于方言来演绎的地方土戏。

土到渣的“山海情”

“山海情”真的土,土的无以复加的真实,当年宁夏就是穷成这样的样子,漫天黄沙扑面而来,小时候在上地理课的时候,老师也是重点讲这里的气候特点,总结之后就是不是人待的地方,绝对的老少边穷,住在这里的人没有一个想不逃出去的。

土到渣的“山海情”

“山海情”最大的特点就是土话走到底,无比地亲近本土特色,而扶贫本身就是一个接地气的活,外来的人来这样工作,绝对没有本地做工作那样到位,马得福很好的利用的他爹在村里的名声,动员大家搬迁,多年前的搬迁,远没有现在搬迁这样好做,谁都不想离开自己熟悉生长的地方,更何况搬到一个设施还没有健全的地方,连个电灯都没有,好剧就是扣细节,因为拆迁户不够,电就一直不给拉,导致生活不方便,搬迁都属于连哄带骗的状况,去到一个不熟悉的地方,而条件没有改善,还要自己动手去改造,口碑不好,就会增加后面搬迁的难度,让人搬过来住,还要解决生存发展问题,住下来还要发展起来,还要脱贫,中国人喜欢授人与渔,所以还要想办法解决收入问题,全世界大概也只有中国这样的国家才会有这样的目标,全民奔一个目标,不会拉下任何人,先富起来的就要帮助那些需要帮扶的对象,东西部联合,而其中一个卖蘑菇的例子,就像当年大家一起搞一个项目,一个人吃饱集体吃不着,因为在本地消化,就是不可能解决所有销量,而卖蘑菇的过程,就是一个很好反应民心的过程,老百姓就是简单的想赚钱,如果没有赚到钱,就是骗人,说起来是淳朴,做起事情真的难做,现在大家都知道的商业规则,在当年大家都懵懂的时代,那些苦口婆心的人真是需要很大力气把这个观念传达出去,事情只要做了,坚持下来,结果总是好的,而且还有这样的国家在背后不断的输血,最后也是皆大欢喜。

土到渣的“山海情”

“山海情”演员在线,是一个很难得的事,这样的农村戏,完全融入其中就很挑战演员的功力,张嘉译本来就有这个底子,相比之下黄轩真的是扎扎实实的把一个扶贫干部演到骨髓里,作为刺头的尤勇智,把农村那个时刻想着自己,没有好处不下地的农民,演到入目三分,最后能拿奖也是实至名归,最大的惊喜是热依扎,哺乳期上阵,把角色演到朴实无华,真的一个为了改善生活努力向上,在戏里打土坯的样子,很有当年“牧马人”里丛珊是神韵。

土到渣的“山海情”

“山海情”最大的功劳,就是告诉大家国家的扶贫工作是怎么一回事,全国脱贫的表彰大会上那些人到底做了什么事情,在农村做什么工作,需要付出更多的心血,还不一定能达到目标,而且还是一直的周而复返,而只有解决了农村问题,中国发展的后劲才会越来越强,国家的举措英明神武,还是需要那一片有执念的人施行下去,而整个过程的艰难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有体会,“山海情”很好的拿出一个典型,讲述了整个过程,让大家了解,这是一项什么样的工作,以窥见全豹,为什么说生活在这个国家人民是幸福的,因为它不会事情的困难,而放弃每一个人,哪怕这个困难实现起来完全没有可能。

土到渣的“山海情”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