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5萬日軍三 層 封鎖!羅榮桓率3000人突圍,毫發無傷!經典不可複制

1941年11月,我115師師部隻帶着一個營,陷入5萬日軍重重包圍,萬分危急!羅榮桓:“向南突圍!”大家驚叫:“南邊鬼子最多!不能呀……”

羅榮桓非常堅定:“就向南邊突圍!”日軍在南邊布下了三道重裝防線!部署了最多兵力!但是總有空隙……

此時,留田村(現沂南縣張莊鎮)我115師的師部及“戰工委”(省最高組織)都在附近,隻有一個警衛營守衛。

1941年11月,5萬日軍,兵分11路洶洶而來,對沂蒙地區進行空前殘酷的大“掃蕩,

日軍的飛機、大炮瘋狂轟炸,坦克步兵協同作戰、最後把留田圍的鳥都飛不出去情況萬分緊急!”

5萬日軍三 層 封鎖!羅榮桓率3000人突圍,毫發無傷!經典不可複制

“留田突圍”兇險異常……

留田村一個草屋裡正召開進階軍事會議:關乎沂蒙山根據地生死存亡,關系到幾十萬老百姓身家性命……也決定這次反“掃蕩”勝負!

中共山東分局和115師的首長們:羅榮桓、陳光、朱瑞、肖華和陳士榘,司令部的參謀人員,政治部的部長們全部到齊。

日軍這次進攻是空前的,在華北也是少有的大舉動:

日軍總司令畑俊六,親自到臨沂指揮,山東日軍司令官土橋一次親自督戰;

調集主力重裝武備師、旅團,加上各據點的守備隊和僞軍,5萬餘人,地空協同,向沂蒙山區推進,留田陷入重重包圍。

最近一路日軍,離留田隻有5裡;最遠的一路隻有15裡。

北面的日本騎兵,5日上午直接開進離留田2裡的地方,與八路軍已經打在一處。

南面日軍,5下午也和八路軍警衛營接火了……

草屋外,四架飛機,在低空盤旋偵察,會議氣氛非常緊張。羅榮桓讓一個參謀出去傳達指令:“隐蔽好,不要暴露目标……”

5萬日軍三 層 封鎖!羅榮桓率3000人突圍,毫發無傷!經典不可複制

會議還是在進行中,大家各抒己見:

向東,日軍薄弱,還沒形成封鎖線,突圍後,再向東南轉移到……

向北,尋找山東縱隊;

向西,群衆條件好,化整為零……

正在這時,“報告”!師部偵察排長周雲進來了——他是偵察英雄20多歲,大高個,武藝超群。他彙報了南面敵情。

羅榮桓:“很好!”“好好睡一覺,晚上還有重要任務”。

羅榮桓提高嗓門:“向南突圍!”

“向南突圍?”大家都驚呆了——如偵察排長彙報的:南面封鎖最嚴,日軍最多!

“向南突圍!”羅榮桓繼續說:“插到臨沂。鬼子合圍,後方必然空虛。我們插到他心髒去,才能變被動為主動!”

“不錯,南面敵人布下三道封鎖線,但不是鐵闆一塊,要找到縫隙直插要害,而且出奇不意!”

作家白刃回憶:羅榮桓用紅藍鉛筆,在地圖上畫出三道弧形的藍線,标明敵人的三道封鎖線。又用紅鉛筆,先畫了一個紅圈,引出一道紅線,穿過那三道弧形的藍線,說:“我們從留田穿過張莊,繞過高裡,轉向西南……在王溝停下來。

這裡是日軍兩個師團的接合部,離臨沂不過50裡……5萬敵軍空巢而出(我們)有山區可以依托,有群衆可以依靠……”

一直沒說話的朱瑞開口了:“我們到臨沂,越過臨沂到蒙陰的公路,直接把部隊帶到蒙山,用電台指揮部隊反擊,我們再迅速回來!”

插一句: 朱瑞是解放戰争中犧牲的最高将領。為紀念他,軍委決定将東北炮兵學校命名為"朱瑞炮兵學校"。

5萬日軍三 層 封鎖!羅榮桓率3000人突圍,毫發無傷!經典不可複制

陳光也贊成道:“我同意!”

(陳光後來是第四野戰軍副參謀長。解放後任廣州軍區副司令員兼廣州警備區司令員。)

參加這次突圍白刃(作家)回憶:“黃昏……日軍燒起一堆堆的篝火,四面不斷放起信号彈……。

“河灘上,3000多機關人員和警衛營的戰士,待命出發。

部隊關掉了所有電台,開始分散轉移。能聽見路邊日軍的喊叫和馬的嘶鳴。

羅榮桓、陳光、朱瑞等人,走在了最前面。

白刃寫到: “天大黑了……機關人員跟着先頭部隊出發……隊伍密集,迅速向南前進。

“到了台濰公路。路中間站着兩個偵察員,拿着小旗子,兩人相距十米遠,觀察着路邊的情況。兩邊百十米外,各有一個帶機槍的加強班警戒,……

3000人順利橫過台濰公路,能聽見不遠處,汽車聲和隆隆的坦克聲,戰士們就這樣和日軍擦肩而過……安全突出敵人第一道封鎖線,沒有損失一根毫毛(白刃記錄)。

5萬日軍三 層 封鎖!羅榮桓率3000人突圍,毫發無傷!經典不可複制

“部隊繼續向南急行軍。進入一條山溝,

偵察員周雲來到羅榮桓和陳光身邊,輕說道:“前面還有三公裡就是張莊,是日軍布置的第二道防線。”

遠處張莊幾個山頭上,火光一片連着一片,在中間有一片暗淡的地方,羅榮桓,陳光,朱瑞三人當即決定,從這個縫隙插過去。

羅政委看到脫離危險區派出偵察排……

周雲帶人一看:這裡都是墳包,沒有日軍!周雲立即發信号。

部隊看到 “通行信号”,羅榮桓卻讓大家繼續休息——日軍就在眼前,怎麼還休息呢?

羅榮桓說:“大家放心,老天爺今晚會幫我們。”原來正是月光最盛的時候,大地被照得銀白,此時行軍,難免會暴露目标。

十多分鐘後,大霧四起,越來越濃……陳士榘笑了:“老天爺放煙霧彈了!”

陳世渠1955年被授予上将軍銜。解放後:參與上司國防工程和飛彈、原子彈試驗基地的建設工作,圓滿完成兩彈基地工程任務,為中國飛彈、原子彈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5萬日軍三 層 封鎖!羅榮桓率3000人突圍,毫發無傷!經典不可複制

隊伍分成三路,終于還是鬧出了一些動靜,有子彈在大家頭上飛過,

部隊保持絕對靜默,一路在大霧中突過二道封鎖線,這時已經是下半夜了……

隊伍進入崎岖山路又走了大概一個小時。周雲報告:“還有四裡地就到高裡了,怎麼辦?”羅榮桓當即下令:“你帶五個偵察員去看看有沒有可以過的口子,速去速回。”

六人立即出發半小時後,周雲發現高裡附近全是日軍篝火,時不時還有綠色的信号彈升空……

周雲記錄着日軍的巡邏時間和發信号彈的規律……

偵查員們發現一個十字路口,南北都是小路,隐蔽性也高,很适合部隊通過。周雲準備再偵察偵察,以此作為部隊的轉移路線。

就在這時,突然閃過三個影子——是日軍的流動哨!周雲急忙招呼着偵察員躲進樹叢中。

這仨鬼子,邊走邊放信号彈,走到周雲他們附近,突然停了下來,周雲急的汗都下來了……不能再等了,朝着戰友一打手勢,幾人掏出匕首,兩人兩人的撲向三個倒黴鬼……

5萬日軍三 層 封鎖!羅榮桓率3000人突圍,毫發無傷!經典不可複制

周雲讓三人換上日軍衣服,這時候,山頭上發出一顆信号彈。

周雲也趕緊跟着放了一顆,馬上派人回報大部隊……

周雲算好時間,發射信号彈。兩邊山頭時不時傳來日軍回應……

作家白刃寫到:“大隊人馬看見路口站着3個‘日本兵’,哦,是我們的“偵察兵”……兩邊山頭的鬼子兵,聽見唰唰的跑步聲,看見升起一發發報告‘平安無事’的綠色信号彈,也感到莫名其妙,不敢向山下開槍。

“部隊由南往西,插過臨蒙公路,果然,敵人,戒備松懈,後方空虛,第三道封鎖線還沒有(完全)形成。我們順利地通過了。”

就這樣,這支3000多人的部隊,兵不血刃,一晚上就跳出了包圍圈。

“留田突圍”是羅榮桓元帥“翻邊戰術”的集中展現。

115師剛到山東時,根據地狹長——“東西一條線、南北一槍能打穿”沒回旋餘地。如果仍打運動戰的方法,根本沒法突圍。

5萬日軍三 層 封鎖!羅榮桓率3000人突圍,毫發無傷!經典不可複制

羅榮桓提出了“翻邊戰術”,即主力部隊是靠近敵人的。“掃蕩”時,是“敵進我進”,在弄清敵人動向,選擇薄弱處,跳出根據地,“翻”到敵人後方去,襲擾敵後方。

據說,當時許多人都不了解,羅榮桓将此總結為“敵進我進”,當時的大衆日報社社長陳沂看了,以為是羅榮桓的筆誤,就将其改為“敵進我退”。羅榮桓看了後,又改了回去……

1942年,羅榮桓正式提出“翻邊戰術”。組織了海陵、郯城戰役,連克海陵、郯城、碼頭,粉碎了敵人1942年冬季大“掃蕩”。毛主席對此給予了高度評價:“翻邊戰術”不是戰術,而是戰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