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5万日军三 层 封锁!罗荣桓率3000人突围,毫发无伤!经典不可复制

1941年11月,我115师师部只带着一个营,陷入5万日军重重包围,万分危急!罗荣桓:“向南突围!”大家惊叫:“南边鬼子最多!不能呀……”

罗荣桓非常坚定:“就向南边突围!”日军在南边布下了三道重装防线!部署了最多兵力!但是总有空隙……

此时,留田村(现沂南县张庄镇)我115师的师部及“战工委”(省最高组织)都在附近,只有一个警卫营守卫。

1941年11月,5万日军,兵分11路汹汹而来,对沂蒙地区进行空前残酷的大“扫荡,

日军的飞机、大炮疯狂轰炸,坦克步兵协同作战、最后把留田围的鸟都飞不出去情况万分紧急!”

5万日军三 层 封锁!罗荣桓率3000人突围,毫发无伤!经典不可复制

“留田突围”凶险异常……

留田村一个草屋里正召开高级军事会议:关乎沂蒙山根据地生死存亡,关系到几十万老百姓身家性命……也决定这次反“扫荡”胜负!

中共山东分局和115师的首长们:罗荣桓、陈光、朱瑞、肖华和陈士榘,司令部的参谋人员,政治部的部长们全部到齐。

日军这次进攻是空前的,在华北也是少有的大举动:

日军总司令畑俊六,亲自到临沂指挥,山东日军司令官土桥一次亲自督战;

调集主力重装武备师、旅团,加上各据点的守备队和伪军,5万余人,地空协同,向沂蒙山区推进,留田陷入重重包围。

最近一路日军,离留田只有5里;最远的一路只有15里。

北面的日本骑兵,5日上午直接开进离留田2里的地方,与八路军已经打在一处。

南面日军,5下午也和八路军警卫营接火了……

草屋外,四架飞机,在低空盘旋侦察,会议气氛非常紧张。罗荣桓让一个参谋出去传达命令:“隐蔽好,不要暴露目标……”

5万日军三 层 封锁!罗荣桓率3000人突围,毫发无伤!经典不可复制

会议还是在进行中,大家各抒己见:

向东,日军薄弱,还没形成封锁线,突围后,再向东南转移到……

向北,寻找山东纵队;

向西,群众条件好,化整为零……

正在这时,“报告”!师部侦察排长周云进来了——他是侦察英雄20多岁,大高个,武艺超群。他汇报了南面敌情。

罗荣桓:“很好!”“好好睡一觉,晚上还有重要任务”。

罗荣桓提高嗓门:“向南突围!”

“向南突围?”大家都惊呆了——如侦察排长汇报的:南面封锁最严,日军最多!

“向南突围!”罗荣桓继续说:“插到临沂。鬼子合围,后方必然空虚。我们插到他心脏去,才能变被动为主动!”

“不错,南面敌人布下三道封锁线,但不是铁板一块,要找到缝隙直插要害,而且出奇不意!”

作家白刃回忆:罗荣桓用红蓝铅笔,在地图上画出三道弧形的蓝线,标明敌人的三道封锁线。又用红铅笔,先画了一个红圈,引出一道红线,穿过那三道弧形的蓝线,说:“我们从留田穿过张庄,绕过高里,转向西南……在王沟停下来。

这里是日军两个师团的接合部,离临沂不过50里……5万敌军空巢而出(我们)有山区可以依托,有群众可以依靠……”

一直没说话的朱瑞开口了:“我们到临沂,越过临沂到蒙阴的公路,直接把部队带到蒙山,用电台指挥部队反击,我们再迅速回来!”

插一句: 朱瑞是解放战争中牺牲的最高将领。为纪念他,军委决定将东北炮兵学校命名为"朱瑞炮兵学校"。

5万日军三 层 封锁!罗荣桓率3000人突围,毫发无伤!经典不可复制

陈光也赞成道:“我同意!”

(陈光后来是第四野战军副参谋长。解放后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兼广州警备区司令员。)

参加这次突围白刃(作家)回忆:“黄昏……日军烧起一堆堆的篝火,四面不断放起信号弹……。

“河滩上,3000多机关人员和警卫营的战士,待命出发。

部队关掉了所有电台,开始分散转移。能听见路边日军的喊叫和马的嘶鸣。

罗荣桓、陈光、朱瑞等人,走在了最前面。

白刃写到: “天大黑了……机关人员跟着先头部队出发……队伍密集,迅速向南前进。

“到了台潍公路。路中间站着两个侦察员,拿着小旗子,两人相距十米远,观察着路边的情况。两边百十米外,各有一个带机枪的加强班警戒,……

3000人顺利横过台潍公路,能听见不远处,汽车声和隆隆的坦克声,战士们就这样和日军擦肩而过……安全突出敌人第一道封锁线,没有损失一根毫毛(白刃记录)。

5万日军三 层 封锁!罗荣桓率3000人突围,毫发无伤!经典不可复制

“部队继续向南急行军。进入一条山沟,

侦察员周云来到罗荣桓和陈光身边,轻说道:“前面还有三公里就是张庄,是日军布置的第二道防线。”

远处张庄几个山头上,火光一片连着一片,在中间有一片暗淡的地方,罗荣桓,陈光,朱瑞三人当即决定,从这个缝隙插过去。

罗政委看到脱离危险区派出侦察排……

周云带人一看:这里都是坟包,没有日军!周云立即发信号。

部队看到 “通行信号”,罗荣桓却让大家继续休息——日军就在眼前,怎么还休息呢?

罗荣桓说:“大家放心,老天爷今晚会帮我们。”原来正是月光最盛的时候,大地被照得银白,此时行军,难免会暴露目标。

十多分钟后,大雾四起,越来越浓……陈士榘笑了:“老天爷放烟雾弹了!”

陈世渠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解放后:参与领导国防工程和导弹、原子弹试验基地的建设工作,圆满完成两弹基地工程任务,为中国导弹、原子弹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5万日军三 层 封锁!罗荣桓率3000人突围,毫发无伤!经典不可复制

队伍分成三路,终于还是闹出了一些动静,有子弹在大家头上飞过,

部队保持绝对静默,一路在大雾中突过二道封锁线,这时已经是下半夜了……

队伍进入崎岖山路又走了大概一个小时。周云报告:“还有四里地就到高里了,怎么办?”罗荣桓当即下令:“你带五个侦察员去看看有没有可以过的口子,速去速回。”

六人立即出发半小时后,周云发现高里附近全是日军篝火,时不时还有绿色的信号弹升空……

周云记录着日军的巡逻时间和发信号弹的规律……

侦查员们发现一个十字路口,南北都是小路,隐蔽性也高,很适合部队通过。周云准备再侦察侦察,以此作为部队的转移路线。

就在这时,突然闪过三个影子——是日军的流动哨!周云急忙招呼着侦察员躲进树丛中。

这仨鬼子,边走边放信号弹,走到周云他们附近,突然停了下来,周云急的汗都下来了……不能再等了,朝着战友一打手势,几人掏出匕首,两人两人的扑向三个倒霉鬼……

5万日军三 层 封锁!罗荣桓率3000人突围,毫发无伤!经典不可复制

周云让三人换上日军衣服,这时候,山头上发出一颗信号弹。

周云也赶紧跟着放了一颗,马上派人回报大部队……

周云算好时间,发射信号弹。两边山头时不时传来日军回应……

作家白刃写到:“大队人马看见路口站着3个‘日本兵’,哦,是我们的“侦察兵”……两边山头的鬼子兵,听见唰唰的跑步声,看见升起一发发报告‘平安无事’的绿色信号弹,也感到莫名其妙,不敢向山下开枪。

“部队由南往西,插过临蒙公路,果然,敌人,戒备松懈,后方空虚,第三道封锁线还没有(完全)形成。我们顺利地通过了。”

就这样,这支3000多人的部队,兵不血刃,一晚上就跳出了包围圈。

“留田突围”是罗荣桓元帅“翻边战术”的集中体现。

115师刚到山东时,根据地狭长——“东西一条线、南北一枪能打穿”没回旋余地。如果仍打运动战的方法,根本没法突围。

5万日军三 层 封锁!罗荣桓率3000人突围,毫发无伤!经典不可复制

罗荣桓提出了“翻边战术”,即主力部队是靠近敌人的。“扫荡”时,是“敌进我进”,在弄清敌人动向,选择薄弱处,跳出根据地,“翻”到敌人后方去,袭扰敌后方。

据说,当时许多人都不理解,罗荣桓将此总结为“敌进我进”,当时的大众日报社社长陈沂看了,以为是罗荣桓的笔误,就将其改为“敌进我退”。罗荣桓看了后,又改了回去……

1942年,罗荣桓正式提出“翻边战术”。组织了海陵、郯城战役,连克海陵、郯城、码头,粉碎了敌人1942年冬季大“扫荡”。毛主席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翻边战术”不是战术,而是战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