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歐洲、日本很多家族都有家徽,為何中國古代的貴族氏族沒有家徽?

在法國文學名著《三個火槍手》裡面,存在這樣的一個細節:達達尼昂的三個朋友中,有一個叫阿托斯的火槍手。阿托斯是化名,其真正的名字叫“拉斐爾勳爵”(按:不同的譯本在名字上或許翻譯不同)。阿托斯擁有這樣一大優勢,那就是法國乃至歐陸各個貴族的家徽,阿托斯都了如指掌。

歐洲、日本很多家族都有家徽,為何中國古代的貴族氏族沒有家徽?

對于歐洲和日本來說,設立家徽是一種傳統,但是在中國,似乎不存在家徽這樣的傳統,這其中原因何在?個人認為:

割據因素

在曆史上,中國、日本和歐洲,存在着截然不同的發展之路。

在中國,随着秦始皇滅亡六國,分封制度基本上退出中國的曆史舞台。雖然後世的西漢、西晉一度恢複過分封制,但是這種制度隻針對皇室分封,皇帝和諸侯王都是一個家族,也自然沒有家徽出現的土壤。

而古代歐洲,是由大大小小無數個領主統治下的世界。中文世界裡,時常将中世紀時代歐洲各國的君主翻譯成國王,但是實際上,這個國王的含義,更貼近于“大領主”。領主制度下,歐洲被分割成大大小小無數個單元,而領主之間互相火并,為了防止在戰場上出現誤傷情況,于是需要設計出專門的标志來予以區分,這些标志,逐漸演變成領主貴族們的家徽,這便是歐洲家徽文化的淵源所在。

歐洲、日本很多家族都有家徽,為何中國古代的貴族氏族沒有家徽?

古代日本也長期維持分封制度。諸侯之間的火并也時常發生,是以,這種社會環境下,家徽的産生,和歐洲貴族家徽的産生,頗有相似之處。

即:大一統環境下的中華帝國,沒有徽章出現的環境。即便是朝廷派遣大将出征邊關,為了區分軍隊,可以用統兵邊将的姓氏,執行區分的職能。

貴族因素

前幾年,曾有國内新聞提到這樣一件事:英國有的家族,已經連續六百年居于貴族地位。這種情況在中國,隻有曲阜孔家能與之相比,但是這種情況在歐洲很尋常。

歐洲、日本很多家族都有家徽,為何中國古代的貴族氏族沒有家徽?

因為在中世紀的歐洲,社會階層的流動性很小,貴族家族的穩定性很強,貴族之間為了互相差別,于是有了孕育家徽的文化環境。古代日本的情況大緻相同。

隋朝之後的中國,君主千方百計打破貴族世襲的局面,到了宋朝,這種貴族世襲的局面基本上終結:從這個角度來說,科舉制是一個偉大的制度。這種環境下,很多家族很難保證下一代是否發達,是以,家徽文化沒有市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