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武則天一生造了20個字,19個已被廢除,隻留1個字真的無人敢用?

武則天是中國女權運動的先驅者,雖然她的女權運動以失敗而告終,但給曆史發展留下的震撼卻是深遠的。是非功過,衆說紛纭,有人說她因殘酷冷血鎮壓政敵、個人生活放蕩不羁而臭名昭著,但也不得不承認,她是一個有開創精神的一代女皇。

武則天一生造了20個字,19個已被廢除,隻留1個字真的無人敢用?

武則天一生之中,曾自創20個字,卻幾乎全在她死後廢除,不能不說是她的被後世諷的所謂“新文化運動”的失敗。而人們對此更感興趣的是,有一個字沒有被廢除,但是,又從來沒人“敢”用這個字,更不用說以之為自己的名字了。這個字,就是“曌”。

這是她造的第一個字,而且是為她自己的新名字所造:武曌(zhao)。當然,武則天是沒有語言文字天賦來創造這個奇特漢字的,這是她的老鄉,時任中書侍郎的宗秦客為拍馬奉承而創造出來,并獻之于武則天的。

武則天一生造了20個字,19個已被廢除,隻留1個字真的無人敢用?

他以武則天本名“武照”為基礎,将“照”字改為“曌”。這個字,看似複雜,但意思卻又非常簡單明了,武則天一看就明白,“曌”字日月合一,陰陽一體,無非就是日月同輝,當空普照大地。也就是說,她武則天既是天空的太陽,又是天空的月亮,無論白天黑夜,無時無刻,都在照耀大地,其實,也就是每日每時,都在統治着國家,赤裸裸暴露出稱皇作帝的野心。而且,她集女人男人智慧能量于一身,當然也就能統治天下男男女女,當女皇,是天經地義的。

那麼,“曌”字得以流傳後世,而且現在電腦也可以打出這個字,但為什麼後世的人卻從不使用這個字,更沒有以此為名呢?

武則天一生造了20個字,19個已被廢除,隻留1個字真的無人敢用?

首先這個字,是專為武則天創造的,也就是說,這個字隻能作為她的名而存在,别無他途。于是人們也隻能在提到她時用到這個字,而在其他語言環境中,這個字什麼意義也沒有。

既然沒有任何實際的語言表達功能,人們不使用這個字用于文字表達也就很正常了。是以,從這個意義上說,不存在敢與不敢的說法。既然“曌”字就是武則天的同義語,那麼人們就更不可能用這個字來作自己的名字。因為很多人認為武則天在曆史上名聲不好,殘忍緻極,用這個字作自己的名字,等于自讨其辱。特别是傳統說法,武則天當女皇就像“母雞報曉”,很不吉利,是不祥之兆,更讓人取名時避之三舍,無人敢問其津。

其實,不敢“曌”字為名,也非不敢,應該說也緣自中國人的某種對帝王名字的避諱。如當代就沒人叫“劉邦”“李隆基”“趙匡胤”“朱元璋”。甚至連王邦、趙隆基、張匡胤、宋元璋也沒人敢叫。為什麼?名字太大了,叫了不吉利。特别是小孩子,叫了大太的名字,不容易養得活。

武則天一生造了20個字,19個已被廢除,隻留1個字真的無人敢用?

從這個角度說,人們還真是不敢以“曌”等帝王專用或者用過的字為名。有趣的是,武則天創字改名倒形成了一種帝王取名文化,後來還有效仿者,如南漢的劉龑(劉?、劉陟、劉岩、劉纻)、北宋的趙炅(趙匡義、趙光義),都學習她而改名。

當然,武則天造字,也是她政治鬥争的一部分,是為她實行專制統治服務的,也是她個人獨斷專橫品性的展現。她一生迷信文字,認為改變人或物的名稱就能影響其走向。于是在宮廷鬥争中,将王皇後的“王”改為“蟒”,将蕭淑妃的“蕭”改“枭”,顯然出自侮辱仇恨心理。但是,曆史文化傳統是有強大生命力的,不會因某個人的喜惡而随心所欲加以改變。

武則天的改字,隻是曆史的一場鬧劇,而這唯一留傳下來的“曌”字,與其說是她創字傑作,不如是她破壞文化的證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