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昭一生忠心為國,又是孫策托孤重臣,卻為何始終得不到孫權認可

孫權稱王後,群臣兩次舉薦張昭擔任丞相。第一次,孫權沒有同意,隻是委婉地表示丞相雜事很多責任重,怕累着張昭,最後選了孫邵當丞相。孫邵死後,群臣再次舉薦張昭,孫權又不同意,這次他直言理由是不喜歡張昭,因為其脾氣“又臭又硬”,遂任命顧雍為丞相。

張昭一生忠心為國,又是孫策托孤重臣,卻為何始終得不到孫權認可

那麼,孫權真是因為張昭的脾氣,而不選擇張昭的嗎?

一、張昭的臭脾氣曆史上張昭為人剛直不阿,甯折不彎,常常犯顔直谏,跟孫權意見不合,常使孫權下了台。

張昭一生忠心為國,又是孫策托孤重臣,卻為何始終得不到孫權認可

有次,孫權設酒席,喝着喝着,孫權狂态發作,命人用水澆灑那些東倒西歪的大臣們。孫權對群臣說,今天要喝個痛快,一定要大家都醉得掉進魚池中才行!張昭見孫權如此胡鬧,一言不發,随即離席出宮。

孫權攔住他說,大家同歡共樂,公為何發怒?張昭立即回答:想當年,纣王酒池肉林宴飲狂歡,他也認為這是好事而不是壞事。孫權無言以對,立即結束了酒宴。

張昭一生忠心為國,又是孫策托孤重臣,卻為何始終得不到孫權認可

還有一次,孫權因遼東公孫淵遺使說要叛魏歸吳,非常高興,決定派使臣率領一萬人與金銀珠寶前去支援。不過張昭認為公孫淵必敗,反對孫吳支援公孫淵。但孫權不顧張昭再三勸阻,執意如此。

後來公孫淵果然出賣東吳,殺了孫權派到遼東去的使者,吞并孫權的兵員、财物。張昭為此稱病不朝,孫權親自到門口呼喚,張昭也不出來。孫權一怒之下,指令士兵用土封住張昭的家門,來表示張昭永遠不必出門了。

張昭一生忠心為國,又是孫策托孤重臣,卻為何始終得不到孫權認可

張昭也不甘示弱的将内門堵住,強硬表示他也不打算出去。眼見無效的孫權更進一步下令放火燒門,想逼張昭出門,沒想到張昭反而把門關的更緊,表示甯死不出,孫權見狀急忙下令将火撲熄。最後孫權在張昭家門前久站不去示軟認錯,但張昭還是不願出門。

張昭兒子們怕事情鬧得太僵,認為再不出門給皇帝面子将反變張昭理虧,共同把張昭攙扶出門與孫權和解。孫權把張昭載回宮,深刻的批判了自己一頓,倆人這才和解。

張昭一生忠心為國,又是孫策托孤重臣,卻為何始終得不到孫權認可

從這兩個故事來看,張昭每每和孫權硬頂,正如孫權所說,張昭的脾氣是又臭又硬,完全不懂得變通。但這樣的人,真的不适合當孫吳的丞相嗎?

二、孫權的輕狂

筆者個人認為先不談脾氣,不讓張昭擔任丞相一職,卻将這個位置給孫邵、顧雍,這是對張昭的大不敬。

張昭一生忠心為國,又是孫策托孤重臣,卻為何始終得不到孫權認可

想當初,張昭在孫策時就深受器重,“文武之事,一以委昭”孫策臨死前,更将孫權托付給張昭,并對張昭說:若仲謀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此時孫氏基業未穩,強敵在側,主少國疑,周瑜又在外地,真的是孫氏危急存亡的關頭。

張昭一生忠心為國,又是孫策托孤重臣,卻為何始終得不到孫權認可

然而,孫策一死張昭當機立斷,率領百官擁立孫權為主,同時上奏東漢朝廷,又嚴令各地将校不得擅離職守,迅速穩定了局勢,張昭并沒有辜負孫策的信任。他侍奉孫氏兩代,一直忠心耿耿,不曾懈怠,為東吳政權犧牲奉獻數十年,論功勞,這丞相的位置應該給他。

張昭一生忠心為國,又是孫策托孤重臣,卻為何始終得不到孫權認可

再者,要當賢君,就要敢于納谏。張昭論眼力、膽識、威望,都是東吳群臣之首;并且他忠心為國,剛直不阿,是最佳的丞相人選。更何況孫權在晉升吳王以後,随着地盤的擴大,權位的穩固,驕縱之心日益滋長,輕狂不當舉止、文過是非之行時有發生。對于這些,文武大臣雖有勸谏,但都不敢直言。獨張昭無所顧忌,正直敢言,每次都直言頂撞孫權。

張昭一生忠心為國,又是孫策托孤重臣,卻為何始終得不到孫權認可

就是有張昭這種不怕死,讓孫權也敬畏的人在,吳國才沒有衰敗如此之快。晚年孫權逼死陸遜,讓吳國陷入長期内亂,不就是因為張昭已經死了,再也沒人管得住孫權了。是以孫權說了這麼多張昭的壞話,不過就是不想有人管他罷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