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德才兼備的趙雲,隻因對劉備家眷做了兩件事,導緻不再被重用

德才兼備的趙雲,隻因對劉備家眷做了兩件事,導緻不再被重用

雲昔從先帝,勞績既著,經營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書——姜維

無論是在羅貫中先生的《三國演義》當中,還是史籍《三國志》之中,

趙雲的人物形象都備受推崇,尤其是在羅貫中筆下塑造的白袍儒将的形象

,在曆史的長河當中更是顯得熠熠生輝,也成了無數人心目中的完美英雄。

可恰恰相反的是,在史書當中所記載的趙雲,反而在加入劉備集團之後,并不受到重用,僅受封翊軍将軍,遠不如關、張、馬、黃等人,可以頗具識人之明的劉備看來,

絕不會坐視明珠蒙塵,

否則當初也不會極力較好其人。可為何趙雲功績重重,卻未曾受到重用呢?回顧他的征戰生涯,便可以看出,劉備對其還是頗為失望的,隻因趙雲犯下兩次重要的過錯。

武冠三軍、勇過人

趙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人

。《三國演義》當中曾這樣形容:身長八尺、姿顔雄偉,在粗犷的武将林中,他的形象不禁叫人眼前一亮。趙雲在年輕的時候便與當世名将文醜相戰而不落下風,随後又率領麾下的白馬義從追殺袁紹大軍;結識劉備三兄弟之後被其志向打動,

在故主公孫瓒敗亡之後,不遠萬裡、輕騎而下,投靠劉備。開始正式的登上了曆史的舞台,其人威名也逐漸盛大。

德才兼備的趙雲,隻因對劉備家眷做了兩件事,導緻不再被重用

從此後,趙雲在蜀漢陣營當中恪盡職守、率領軍隊東征西讨、曆盡艱辛,為蜀漢的建國定鼎事業立下了汗馬功勞,在其戎馬一生的軍陣之中被時人稱之為''常勝将軍''。此話絕非是危言聳聽,在東漢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翦滅群雄、一統北方之後,便率十六萬大軍劍指荊州南下,與劉備在長坂坡遭遇,劉軍實力本就不濟、且倉促應對,

兵敗如山倒、倉皇逃亡。

曹軍于北方以泰山壓頂之勢襲來,劉軍率難民逃竄,竟于亂民中遺失了家小,趙雲負責看顧劉備家室,蓦然間發現釀成了如此慘劇,拔馬便回身尋找,不料正巧遭遇敵軍。

德才兼備的趙雲,隻因對劉備家眷做了兩件事,導緻不再被重用

危難之際趙雲獨身一人、隻有一槍一馬,情勢形同累卵危機,可趙雲卻無半點惶恐退意,反而愈發具備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決絕态度,與曹軍展開血戰。

找到甘夫人和幼主劉禅之後,

趙雲臨危受命,将劉禅懷抱于胸前,以血意為鋒、以戰意為幹,白馬銀槍,直透重圍。可想而知在曹軍的數萬軍馬陣勢下,誰的心中沒有驚懼之感

,可恰恰趙雲便從中殺了個七進七出,驚駭曹兵不敢上前、曹将不敢與之交鋒,如此勇武之神力可叫曹操拍手稱快、大生愛才之心,由此,趙雲之神勇可見一斑。

德才兼備的趙雲,隻因對劉備家眷做了兩件事,導緻不再被重用

除了享譽古今的長坂坡單騎救主,保劉備到東吳成親、趙雲還有截江奪阿鬥、

兩扶幼主,克定禍亂之功

臨危受命免失職

關羽、黃忠死于劉備稱帝前,可在當時的蜀漢軍中可謂是獨當一面的大将,劉備稱帝後,加封馬超為骠騎将軍,張飛為車騎将軍,趙雲為翊将軍。這之間的差距可便是一目了然了,所謂''翊将軍''主要職務便是負責護衛皇帝安全,職務是很重要,可地位卻是不高,比起同時期的關、張、馬、黃更是相差許多。可就是這樣一個智勇雙全、文武兼備的大将之才,在蜀漢營中鞍前馬後效力多年,卻未曾得到相應的賞賜與功賜,不免叫人疑窦叢生。

這個中緣由還是要從趙雲加入蜀漢集團之後的表現論及,劉備在位期間對于趙雲的任用,其實頗為看重一個字,

那便是''德''。

三國時期的猛将、謀士層出不窮,且各自又是獨領風騷,趙雲身列其中憑借的就是自己的文武全才,可是相對而言卻不是某一方面發展的最為突出。

真正令人對趙雲産生欽佩之情,也是他身上獨具的閃光點,

靠的正是他公私分明、胸有大局、和光同塵的個人品德

。也正是由于趙雲德行一流、值得信賴,是以劉備任用其人主要一直負責于内事,而未外用。

德才兼備的趙雲,隻因對劉備家眷做了兩件事,導緻不再被重用

在當陽長坂坡之戰時,劉琮投降後,劉備立即率部向江陵方向撤退,趙雲在當時所系職責便是負責保護劉備的家眷阿全,他本應以最快的速度撤退,避免劉備家眷遭受追擊,可現實的狀況卻是,趙雲七進七出曹軍陣中,于大危難中救出劉備之子。可這也反映出了當時趙雲對于局勢的判斷出現了偏差,

并未妥善安置劉備家眷的逃亡行動,令一行人身置險境。

雖然事後就會了幼主,被劉備盛贊,可這不免使得劉備心中産生芥蒂,認為其人職事辦理不利,心目當中大所失望。

功不掩過、謙和一生

當陽之戰之下情勢危如累卵,由此偏差也可以了解的話,那麼在多年之後,趙雲随劉備前往江東迎還孫夫人和阿鬥之事,便可以說明趙雲自身所出現的巨大失誤。據《三國志·趙雲傳》中的注引《雲别傳》載:''權聞備西征,大遣舟船迎妹,而夫人内欲将後主還吳,雲與張飛勒兵截江,乃得後主還。''

德才兼備的趙雲,隻因對劉備家眷做了兩件事,導緻不再被重用

自趙雲被劉備委以''掌内事''之職後,一是要負責限制孫夫人以及江東侍從的活動,二是要看顧好劉備繼承人劉禅的安危情況,可是以現實發生的情況來論斷,卻讓孫夫人抱着劉禅登上了東吳派來的大船,緻使蜀漢陣營差一點産生動蕩,發生問題之後趙雲一人無力解決問題,無法制止事态的惡化,緻使張飛出手與其趙雲聯手才堪堪将劉禅救回,

這足以說明趙雲的疏忽和失職。

起初劉備對趙雲也算是信任備至,可單單在保護劉備家眷這一個問題上,趙雲先後兩次遭遇險情,這怎能讓劉備不對其産生芥蒂呢?

縱觀趙雲的一生征戰也可謂是戰功卓著了,其人德行品質更是在三國時期将領當中冠絕一時,可卻未曾得到重用,成就獨當一面的将領統帥。

德才兼備的趙雲,隻因對劉備家眷做了兩件事,導緻不再被重用

很可能便是緣于在劉備傳遞的職司任中,屢次産生失誤偏差,使得本對其報以厚望的主公,心理産生了偏差,對其也逐漸大失所望。再加上趙雲性格笃實謙遜,更适合内事持重之職,不宜外任,是以在職司任命上,并未給予趙雲過重的封賞

。但這并不能掩蓋趙雲其人之才高八鬥、勇武過人,反而成全了他的性格特點,臨危時也有大将風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