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孔明火燒魏軍30萬都面無懼色,為何火燒藤甲兵時卻說:必損陽壽?

《三國演義》中寫道,孔明為了以德征服南蠻,多次抓住孟獲,并把他放走。在孔明第六次放走孟獲後,孟獲還是不服氣,就向烏戈國借兵,想與孔明決戰,烏戈國國主兀突顔舉全國兵力,親率三萬藤甲兵向孔明宣戰。

孔明火燒魏軍30萬都面無懼色,為何火燒藤甲兵時卻說:必損陽壽?

孔明為破藤甲軍,将藤甲軍引進山谷,一把火将三萬藤甲軍燒成灰燼。孔明看到三萬藤甲軍全軍覆沒,心痛不已,流淚道“吾雖有功于社稷,必損壽矣”。

其實,孔明在火燒藤甲軍之前,還曾三次火燒曹軍,當時曹軍甚至達到30萬之多。

我們來梳理一下孔明三燒曹軍的經過:

第一次是火燒博望坡,這次孔明燒掉了夏侯惇和于禁的十萬大軍。孔明剛任軍師,還無所作為,這次大戰,使劉備軍營的将士信任孔明,奠定了孔明指揮的基礎。

第二次是火燒新野,當時,曹軍大軍壓境,劉備從新野撤軍,但孔明并不打算把新野白白留給孔明,于是就在曹操的先鋒曹仁率領大軍進入新野,在民宿過夜時,孔明事先準備,一把火燒掉了民宿,使曹軍損失嚴重。

第三次,就是著名的火燒赤壁。孔明為周瑜借來了東風,與劉備隔岸看周瑜火燒曹軍。

孔明火燒魏軍30萬都面無懼色,為何火燒藤甲兵時卻說:必損陽壽?

這三把火使孔明揚名立萬。孔明從此以後談笑風聲、志得意滿。

那麼,為何火燒曹軍時孔明面無懼色呢?

首先,孔明這三把火燒的都是曹軍,是自己的敵人,孔明火燒曹軍是為了清除逆賊,扶持漢室。

其次,這是曹軍先進攻的,孔明所進行的也隻是被動反抗,是自衛之戰,是以火燒曹軍,孔明問心無愧。

那麼,孔明火燒藤甲軍時卻說“必損陽壽”,這又是為何呢?

這藤甲兵是烏戈國的,藤甲軍所穿的藤甲是使用樹藤反複浸油曝曬而做成的,不僅輕巧,而且刀槍不入,遇水不沉,在戰場上所向無敵。

孔明火燒魏軍30萬都面無懼色,為何火燒藤甲兵時卻說:必損陽壽?

起初,魏延率軍與藤甲軍抗衡,卻連連敗退。諸葛亮便想到了火燒之計,将藤甲軍引入到山谷之内,把出口堵住,蜀軍便向下倒油點火,諸葛亮親眼看到藤甲兵被火燒,又有很多被亂石砸死。最後,三萬藤甲兵全部死在山谷之中。

其實,這些藤甲兵也屬于蜀國子民,孔明出征孟獲,也隻是為了平定南方,燒死自己的臣民,孔明當然心痛不已。

而前面說到烏戈國國王舉全國兵力幫助孟獲,這三萬藤甲軍占烏戈國子民的很大部分,而此次孔明又将他們全部殲滅,不留活口。

孔明火燒魏軍30萬都面無懼色,為何火燒藤甲兵時卻說:必損陽壽?

更重要的是,孔明親眼看着這三萬人死去,所有人都是有爹有娘的,都是活生生的人,卻在自己手下喪生了,諸葛亮當然于心不忍。

而且,這次戰争,與曹軍的戰争不同,與曹軍的戰争是被迫的反抗戰争,但是這次的卻是主動發起進攻的,并不是正義之戰。?

孔明火燒魏軍30萬都面無懼色,為何火燒藤甲兵時卻說:必損陽壽?

是以說,孔明火燒曹軍30面無懼色,火燒藤甲軍卻說“必損陽壽”,主要就是因為火燒藤甲軍是諸葛亮主動發動的進攻,所用方法十分殘忍,造成的結果也十分慘烈,更重要的是,這些藤甲兵是蜀國的子民。

我們都知道,這是迷信說法,到底有沒有損害孔明之壽,我們也不得而知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