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代通信方式發展史

古代通信方式發展史

早在人類社會發展的初期,通信就已經産生。根據古書記載和發掘出來的文物來推斷,我們的祖先在沒有發明文字和使用交通工具之前,很可能是采取以物示意的方式來進行互相通信,人們在社會生活及互相交往中使用某些特定的物品,用來表示某種象征意義,如用辣椒表示自己遇到了很大的困難,用手帕表示約會,用首飾代表愛情,用刀劍表示要打仗了等。

古代通信方式發展史
古代通信方式發展史

以物示意的通信方法,是一種很原始的方法。後來随着人們的來往越來越多,範圍也越來越廣,就開始出現了有組織的通信方法。如:采用點燃烽火的方式來傳遞軍事資訊,各路諸侯見到烽火,就會派兵前來援助,共同抵抗敵人。關于烽燧傳信最著名的典故就是周幽王為博褒姒一笑,烽火戲諸侯。

古代通信方式發展史

由于烽火傳信不能把詳細的敵情從邊境傳達上來,更不能把上面的指令傳達下去。是以,随着社會的發展和政治、軍事的需要,還形成了傳送官府文書的更嚴密的郵驿制度,和烽火配合使用。“郵”為步遞,“驿”為馬遞,西周時候,我國已經有了比較完整的郵驿制度。春秋戰國時期,随着政治、經濟和文化的進步,郵驿通信逐漸完備起來。三國時期,曹魏在郵驿史上最大的建樹是制定《郵驿令》。隋唐郵傳事業發達的标志之一是驿的數量的增多。我國元朝時期,郵驿又有了很大發展。

清代末期驿制度進行了改革,最大特點是“郵”和“驿”的合并,驿站逐漸演變為郵局,接收民間信件傳遞業務,成為“官辦民享”的國家郵政系統。清朝中葉以後,随着近代郵政的建立,古老的郵驿制度就逐漸被淘汰了。

19世紀中葉以後,随着電報、電話的發明,電磁波的發現,通信領域産生了巨大變革,實作了利用金屬導線來傳遞資訊,通過電磁波來進行無線通信,神話中的‘千裡傳音’‘順風耳’變為可能。從此資訊的傳遞用電信号作為載體,可以脫離正常的視聽覺方式,開始了通信的新時代。

古代通信方式發展史

進學緻和 行方思遠

翰墨飄香 古城西安

在看的,點一下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