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劍(右一)帶領學生參與考古發掘(受訪者供圖)
青年小檔案
姓名:周劍
年齡:33歲
老家:安徽省馬鞍山市
工作崗位:河南科技大學人文學院考古學教師
青年心聲
洛陽是一座曆史文化資源非常豐富的城市。每一個考古人在考古生涯裡,都難免會與洛陽“不期而遇”。作為一名考古學教師,我希望能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為洛陽培養更多的青年考古人才,讓青春之花在“考古田野”綻放。
“前段時間,‘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聚焦漢唐時期重要考古發現,隋唐洛陽城正平坊遺址受到關注。我作為青年考古人,能夠帶領學生參與此次發掘,感到非常榮幸。”昨日,河南科技大學人文學院考古學教師周劍興奮地說。
周劍是鄭州大學曆史學院考古學專業博士,在校期間主修先秦考古方向。2019年6月,周劍來到河南科技大學任教,當時學校的考古系剛成立一年,讓像他這樣的青年教師有了“施展拳腳”的機會和舞台。
2020年,随着學校第一批考古專業學生到了大三實習階段,多方聯系後,周劍帶領2018級考古班21名學生第一次來到了隋唐洛陽城正平坊遺址參與發掘。正平坊是隋唐洛陽城裡坊區重要的裡坊之一,也是文獻中太平公主宅院所在地,學生們得知能夠在此參與發掘,個個都很激動。
激動歸激動,難題也不少。周劍說,在發掘過程中,太平公主宅院遺迹一帶,出現了一個大坑。看着眼前的大坑和坑底的石頭,大家都很疑惑。為了探明大坑的“身份”,周劍帶領學生繼續發掘。當一個又一個大坑連成了片,大家才恍然大悟:原來這裡是太平公主宅院内的池苑。“考古就是在發掘中體驗發現的樂趣。”周劍說。
之後,周劍又帶領2019級考古班16名學生再次來到正平坊遺址,主要參與正平坊西南隅及東南部分的發掘。在此次發掘過程中,大家不僅找出了太平公主宅院基址,還在疑似正平坊國子監基址一帶,發現了兩座房址和軒廊遺迹。同時,大家還發現了一座中等規模的燒窯作坊,這也是正平坊遺址内發掘的第一個窯址。“這應該是臨時建的制磚作坊,專為建造國子監而建。”周劍說,這是他和學生們第一次發掘窯址,多虧了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老師們的指導。
此外,遺址還出土了諸多形式各異的筒瓦、檐頭闆瓦等建築構件,以及精美的瓷器、陶器等生活用品。“平常給學生們講牙子磚、散水磚、包邊磚、頂磚等,大家聽得一頭霧水。實地發掘後,一切都清晰了。”周劍說,“學生們在發掘中收獲滿滿。這些遺迹、遺物有助于我們了解唐代的建築規模、布局及古人當時的生活情況。”
在實踐中,學生們學習了分辨土質土色、找邊、分析層位關系等田野考古知識。而且,周劍帶領的河南科技大學暑期考古實踐團隊取得了好成績,獲得了省大中專學生志願者暑期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優秀團隊、優秀個人等獎項,并在“紀念河南考古百年”攝影比賽中獲得了三等獎。“大家的努力我都看在眼裡,我有帶領學生們成長進步的使命感。”周劍說。
看着學生們成長進步,周劍很滿足,也很欣慰。“希望通過我的努力,為洛陽培養更多的青年人才,讓青春之花綻放在‘希望的田野上’。”周劍說。
記者心聲
洛陽是考古的沃土,洛陽是青年的舞台。這裡坐擁豐富的曆史文化資源優勢,又有各項支援建設青年友好型城市政策。“青年”與“考古”,強強聯合,洛陽的青年考古人才此刻正站在“希望的田野上”。(洛報融媒·洛陽網記者 劉嘉儀 見習記者 梁笑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