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國中誰才是英雄?其實在聯軍讨伐董卓之戰中,就已初見端倪

作者:鏡鑒青年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辛棄疾《京口北固亭有懷》

問三國,誰是英雄?在那個禮樂崩潰的時代,雖說如曹操所言,白骨露于野,千裡無雞鳴,可也是将星如雨,各路英雄豪傑并起,紛紛擾擾千百年以後。可一代文豪辛棄疾的回答是,英雄有很多,我服劉孫曹。這位藝高人膽大的一代詞宗,一生生猛的豪放派愛國詞人,屢屢對他們那股天地英雄之氣的仰慕。為何說他們是英雄,難道僅是因為他們建政稱帝了?

三國中誰才是英雄?其實在聯軍讨伐董卓之戰中,就已初見端倪

英雄不問出身,更非看最終的結果,而是看,誰能在山河家國危難之際,不計較個人利益和得失,勇敢地站出來,匡扶正義。從這點來說,在董卓禍亂天下那時起,草蛇灰線,浮伏脈千裡,十八路諸侯中,那時就能瞧出端倪,他們三家才是真正的英雄。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原本就土地兼并日益加深,豪強一步步做大中漸漸走向衰亡的大漢王朝,在恒帝和靈帝的一番折騰之下,早已經奄奄一息,卻還偏偏船破又遇打頭風,宦官和外戚間的鬥争開始白熱化。大将軍何進聽信了袁紹的一番馊主意——“召多方兵将進逼”,不料卻是為他人做嫁,不但自己身死,還引來了一頭超級大野狼—董卓,直接癱瘓了大漢的中樞政治系統,從此,恐怖的亂紀元開始。

趁虛而入的董卓,施行恐怖統治,一度滿京華煙雲的古都洛陽,在董卓及其手下的燒殺搶掠之下,漸漸的宮阙萬千都做了土,萬物一片生靈塗炭,哀鴻遍野,别說城中富戶,各級各類官僚,就連是大漢曆代天子長眠的陵寝之地,也被他挖翻了個遍。董卓的一系列倒行逆施,瞬間就激起了天下人的倒行逆施,于是,關東各地方群雄見此,立刻就集合起來,組成了十八路諸侯聯軍,浩浩蕩蕩地殺向了帝都洛陽。

三國中誰才是英雄?其實在聯軍讨伐董卓之戰中,就已初見端倪

十八鎮諸侯啊,聲勢何其的浩大?哪怕還沒集齊,董卓都感到了震驚和害怕,派李儒鸩殺了廢帝劉辯,随即又着手劫掠洛陽,遷都長安避禍,可饒是如此,肩負着天下人希望的十八鎮諸侯,又在幹什麼呢?有出兵江山社稷的累卵之危嗎?沒有!那這些人都在幹嘛呢?既不厲兵秣馬,也不研究如何進兵,更不部署軍事外交方針,那都在幹嘛呢?日置酒會,烹牛宰羊且為樂,整天不是喝酒,就是吹牛皮。

可熱血青年曹操卻不是如此,早在他任職八校尉時,在衆大臣都隻知道哭的時候,他就敢獨自一人,揣着一把刀,試圖去直接去行刺董卓,為國除害。前面已有兩人,因為行刺失敗,慘遭董卓當中虐殺,而曹操還是義無反顧地去了,行刺不成,僥幸憑借着自己的機智逃脫,聽聞天下諸侯讨伐董卓,曹操再次義無反顧,他變賣了所有的家産,才拉起了一支小部隊,二話不說,立刻就投入了戰場,奮勇殺敵,這種精神,由于兵少将寡,且缺乏外援,曹操此次進兵不順利,他本人更是被箭射中,坐騎也受傷,要不是堂弟曹洪将馬讓給他,或許就當場壯烈殉國了。

可饒是如此,曹操也還是沒放棄,經過他的前線偵查,他向聯軍獻計:隻要袁紹領河内兵到孟津,酸棗将領進駐成臯,占據敖倉,在轘轅、太谷建立營塞,控制險要,袁術則由南陽到丹、析,入武關偷襲關中,那時形勢便可大定。無奈乎,這群人,沒一個為之所動,除了人微言輕的劉備,幾乎就沒人支援他,于是,曾經那個熱血青年,絕望了他徹底明白了,全是一群蠅營狗苟之輩,指望這些人,比當初那些“哭”死董卓的群臣還差勁。

三國中誰才是英雄?其實在聯軍讨伐董卓之戰中,就已初見端倪

“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勢利使人争,嗣還自相戕。” ——曹操《蒿裡行》隻怕這也是後來,在與劉備青梅煮酒共論英雄之中,他如此看不起衆人的原因。國難當頭,說好了舉義旗伐董卓,做的卻全是些黑吃黑的勾當,這幫人,真正的英雄誰瞧得上?

那麼劉備和孫家呢?在三國演義中,關羽溫酒斬華雄,劉關長三人戰呂布寫的一場精彩,可那隻是小說的演繹,但真正的曆史上,聽聞要讨伐董卓,劉備雖官微職輕,不入衆人之眼,可依就還是義無反顧,全力以赴。據《英雄記》雲:“靈帝末年,備嘗在京師,後與曹公俱還沛國,招募合衆,會靈帝崩,天下大亂,備亦起軍從讨董卓”,雖沒三國演義渲染的那麼出彩,但從這裡我們依然可以看出,在這件事上,劉備與曹操,不但英雄所見略同,更用實際行動表明了,他無愧英雄兩個字。後來他在荊州的時候,在遇到一個到處以國士自诩的人,此人名叫做叫做許祀,談及他曾經去廣陵拜訪陳登,可人家卻對自己特别冷淡,連睡覺都不讓他睡大床。他問是為何?劉備則直接說,你這是遇到陳登人家脾氣好,你要是遇到我小人劉備,我連床都不給你睡。許祀不解,劉備說,閣下素有國士之名,在那國難之際,為國獻策,隻見買房買地,發國難财,談何國士?後來辛棄疾在評此事都發出:“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

袁紹這些人,與許祀這些自诩的所謂“國士”有何異?劉備的内心深處,真的看得起?

三國中誰才是英雄?其實在聯軍讨伐董卓之戰中,就已初見端倪

劉備限于實力,而且非獨立政治性力量,在讨董之戰中,表現并不出彩,但看他不計較個人榮辱得失,與曹操一起起兵參戰,這場行動,他無愧與英雄之稱。但打董卓最厲害的,卻非曹劉,而是孫家父子—孫堅和孫策。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孫堅竟從遙遠的江東之地星夜趕過來,可惜,一過來就一頓猛砍猛殺,吓董卓一跳,立刻派出徐榮、李蒙等人派出,全力以赴對付孫堅,可聯軍竟然無人接應孫堅,導緻孫堅大敗,與曹操一樣,也幸得近将犧牲自己,才逃過一劫,可他的諸多部将,卻慘被董卓虐殺。可饒是如此,孫堅并不氣餒,收據散兵,偵查地形,經小小整修,立刻又去死磕董卓,這一次,不但大敗董卓軍,還斬殺其先鋒大将華雄,讓董卓感到了恐懼,堅持遷都長安,大大地振奮了聯軍的聲勢。

可是,前面你不聯合進兵或者打掩護也就算了,這次孫堅打赢了,本想趁勢追擊,進一步擴大戰果,又遇到這些人卡着糧草後勤,處處給他使絆子。孫堅甚至發現,還有部分諸侯兵,私下裡居然與董卓有來往,将己方的一些情勢告知董卓,要知道在自己斬殺華雄之後,董卓也曾派人拉攏過自己,他一口就會覺了,自己怎麼能與這種人為伍?那麼現在呢?真正的英雄,誰屑于與這所謂的十八路諸侯為伍?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十八路諸侯,在聯兵讨伐董卓的行動中,非但沒有結下戰鬥情誼,反而還一個個結下深仇大恨,他們關心的,隻是如何利用交情去暗算别人,如何搶到更多的地盤,至于慘遭董卓蹂躏的東西二京,翹首以盼的文武百官,苦難的帝國人民,這些人從沒關心過。要知道,這一幕曹操曾在《蒿裡行》中描述:“白骨露于野,千裡無雞鳴”。

三國中誰才是英雄?其實在聯軍讨伐董卓之戰中,就已初見端倪

這場讨伐董卓的軍事行動中,曹操中箭受傷,跌下馬來,為何曹洪将自己的馬讓給他,并且拼死也要救他,還發出:“天下可無洪,但不可無公”。為何孫堅在讨伐董卓之時,軍隊大敗之際,祖茂等人,心甘情願換上孫堅的衣服,冒充孫堅沖入敵營,甯可自己可能遭受可怕的虐殺,也要保主孫堅?劉歇業三人,為何能如此生死與共?什麼精神在感召着他們?因為他們知道,也看在眼裡,自己的主公,那才是真正的英雄,值得自己誓死跟随。

面對殘暴的董卓,隻有劉孫曹三家,在認真地,不計較個人榮辱得失,而甘願為天下蒼生,在赴湯蹈火,在所不惜,也正應了那句,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蕭玉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