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書架丨《杯盤碗盞溢詩情:宋代詩詞裡的飲食》:美食美意,全在詩外

作者:封面新聞

封面新聞記者 王卉

中國飲食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飲食文化的第三個高峰期出現在宋代,文學史上詩詞發展的高峰也在宋朝。著名詩人蘇轼、黃庭堅、歐陽修、陸遊、梅堯臣、楊萬裡等等,不僅為宋代詩詞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而且用詩詞描繪、記錄了宋代飲食文化的發展風貌。

新書架丨《杯盤碗盞溢詩情:宋代詩詞裡的飲食》:美食美意,全在詩外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杯盤碗盞溢詩情:宋代詩詞裡的飲食》一書,記載了宋代多個飲食品種,引用多位詩人的詩詞加以解說和品析,配以相關有趣的故事,引導讀者盡享宋代飲食的詩意内涵,讓讀者品讀宋代飲食詩詞的同時領略宋代飲食的美妙。

比如一枚普通的圓子,在楊萬裡的筆下,就有了祈福和祝願的美意——

兒女炊玉作繭絲,中藏吉語默有祈。

小兒祝身取官早,小女隻求蠶事好。

先生平生笑兒癡,逢場亦複作兒嬉。

不願著腳金華殿,不願增巢上林苑。

隻哦少陵七字詩,但得長年飽吃飯。

心知繭蔔未必然,醉中得蔔喜欲癫。

這首《上元夜裡俗粉米為繭絲,書吉語置其中,以占一歲之福禍,謂之繭蔔,因戲作長句》裡,提到一種民俗事象,就是在正月十五的晚上,百姓們做米粉圓子時,要把自己的美好願望寫在紙條上包進去,用來占蔔接下來的一年運氣如何。

“小兒女各有各的心事,兒子祈禱自己能早點做官,女兒祈禱蠶事一切如願。理智清醒的父親以往都笑話兒子太傻了,此時卻不忍掃了孩子的興緻,也跟着逢場作戲。父親的願望不是想在朝廷做大官,也不是想要住上華美的房間,隻希望能夠平平安安,一年到頭全家能吃飽肚子。心裡明明知道這種占蔔未必能夠成真,但醉醺醺的時候得到了吉祥的蔔辭,還是開心得像是癫狂。”

飲食裡被賦予了濃厚的人文氣息,圓子的滋味,全在圓子以外。

在該書中,大家們筆下的詩詞裡,折射出了宋人珍愛生命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一道道美食,融入了親情、友情和愛情,“我們吃的不僅僅是美食,更是通過美食寄托情感。”在傳承經典同時,感受那個時代的民俗風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