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魂系“心劍”————賀王培锟先生《心劍》新書發行

作者:中國國術文化網

魂系 “心劍”

————賀王培锟先生《心劍》新書發行

馮志強

魂系“心劍”————賀王培锟先生《心劍》新書發行

不鑄一劍,盡得風流。淺深聚散,萬取一收。

——2017年王培锟老師在聯合國總部表演“心劍”

魂系“心劍”————賀王培锟先生《心劍》新書發行

慧眼觀風雲,心劍閑春秋。

——本文作者為王培锟老師畫的肖像素描

著名國術家王培锟先生于2017年4月20日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表演了一套新創編的無劍國術劍術套路——“心劍”。該視訊在網上傳播後,引起了國術界同仁的關注。

那麼,武者如何無劍而行“劍”?“心劍”謂何拳種?

觀瞻王培锟先生的“心劍”表演:雖手中無劍卻以手形代劍,寒光四溢,力有千鈞;形健骨遒,潇灑飄逸、輕靈靈活、連貫多變,有“劍行如幻影”的感覺。忽若電飛,或疑星墜,氣勢生乎流便,精魄出于鋒芒。當“心劍”剛問世時,它無劍若似有劍所産生的劍影相随之幻覺呈現在了人們的面前,人們的對此新型舞劍的觀賞,思想一下子都被凝固被擒獲,看了“心劍”表演,一時不知所雲。

何為“心劍”?左手形為劍指,右手并無持劍,但招招是犀利的劍法。在施展劍術中,手中無劍,心中有劍,是為“心劍”。

一方面它用“心”撐開觀衆的眼眶,吸引人們新奇的眼球。武者手中空無一械,而用“劍意”行武,使觀者大惑不解。另一方面用劍的技法、擊法通過“心、形、意”将劍術的刺、劈、撩、挂、雲、點、崩、截等技巧,演繹得淋漓盡緻,配以劍指與各種步法、步型、跳躍、平衡、旋轉等動作構成了手中無劍卻“劍如遊龍”的劍術新套路,把國術的精、氣、神内涵充分地展現,達到神形兼備的劍勢。人們觀之拍案叫絕。武者至意深心,達性暢情,至情至精,至精至微,展現了武者高深的國術意境與娴熟的劍術劍法。“心劍”拳術的高明之處在于:雖手中無劍但勝似有劍。

“心劍”舞劍時的每每劃出一道弧線,猶如閃出了一道道光芒,光的方向和心的潛意識是一緻的,它們交織成相向的合力,交彙成國術風雲的剛柔變幻。于是,劍鋒便有了它的指向和沖擊力,劍鋒随指目視而至,劍刃回轉若鳥之盤旋,有時持劍聳身而躍,有時出手擊刺激昂,劍勢縱橫銳利,劍光交錯閃爍,使觀者觸目驚心,肅然凜然,殊可畏也。“心劍”’表演如湧雲濤,如飛雪山,當觀賞的人們意猶未盡時,武者左手握拳為持劍,完美收勢。可謂:無劍拂面泠然過,蹄閑三尋一劍收。

心之所向,“劍”之所往,武者用“心”舞劍,這便是“心劍”的精髓。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觀者從驚訝到贊賞,漸漸進入狀态,心領神會,“心劍”這才有了自己的歸宿,找到它真正的知音,人們對“心劍”亦情有獨鐘。

多年前王老就已萌生了創編國術新套路的念想,新世紀初創編了“無影劍”雛形,幾經蛻變,“心劍”穎脫而出。起初想用“心劍”一詞冠以劍術拳種的名稱,當時有人歧義,拳名暫且未定。但“心”字意蘊廣義,經查:在甲骨文中,“心”字形像人或鳥獸的心髒,認為心是思維的器官,并引申為心思、思想、意念、感情、性情等;《禮·大學疏》說:總包萬慮謂之心,為情所意念謂之意;《易·複卦》說:複其見天地之心乎(注:天地以本為心者也)。衆說紛纭,不可盛紀。

王老十分青睐“心劍”這個詞,喜歡它的語感聲韻,喜歡它别緻新穎的表述,它是直接飛進人們的腦海裡的親切而簡樸的情感詞語,雖無言之美,卻包羅萬象,留給人們有思考、睱想、發展的空間。孟子曰:心之官則思。多年來,為了用“心”來表達劍術的某種思想理念和意境,王老對國術套路的美學特征進行了探索研究,認為國術與我們民族的其它文化形式在文化思想、價值取向、審美情趣等方面都有着中華文化深厚底蘊的共同點。在完成新創編“心劍”所有的内容之後,并在各種場地閑試劍法劍術,最後用“心劍”一詞表達國術套路的意境,拳名與示範效果契合度相當默契,名副其實。

如今,王老示範的“心劍”國術套路,精細而微約,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可謂心、“劍”合一,所向披靡。人們邊觀賞邊感歎:

有善射者曰:無劍勝有劍。猶如更羸無箭之射,驚弓之鳥,引弓虛發而下之,技高一籌,當年使魏王心悅誠服;

有善絲竹樂者曰:動靜皆悅耳。猶如初夏無風細雨,雨打芭蕉,動靜戛摩而成聲,神清氣爽,便做陳抟難以入睡;

有善詩品者曰:意境亦絕妙。猶如誦讀表聖詩品,不著一字,盡得風流。俯拾即是,着手成春。方家稱謂神出古異。

手中無劍,心中有劍、草木飛石皆可為劍,是劍法的三大意境中最高兩個層次的境界。人們從各種審美角度觀賞王老“心劍”的整體美、動态美、神逸美、含蓄美、自然美,盡情陶醉在武者的精湛武藝表演中,猶如“閑看秋水心無事,靜得天和興自濃”’,此時舞台下萬籁俱寂:

武者,光沖融乎其外,氣渾合乎其間,逐夢心劍。

觀者,漸入其佳境乎,久樂而忘返耶,尋得初心。

嗟乎!遙想當年,蘭子之疊躍,其技未雄,仲由之自衛,其舞未工。裴将軍雖為百夫之特,卻未能預料今有“心劍”這一高超之技。若能使時空倒流,定棄千金之飾寶劍,以心為劍馳騁疆場,更使鬼神無處遁逃、蠻夷魂飛魄散。

固以慧眼靜觀風雲舒展

将取心劍閑試春秋筆法。

不鑄一劍,盡得風流,魂系心劍,情與誰共。這就是武者劍術的魅力和夙願。以心為劍創編的國術劍術套路編寫成書幾經修改,已臻完善并付梓,在辛醜年大寒季節的今天《心劍》新書發行。在編撰過程中王老允執厥中,難作于易,大作于細,并非朝夕之功,它是一生癡醉在武林中的八閩之子王培錕先生繼《飛雲十三刀》新書出版之後不久又一力作。王老雖已年屆八秩,但老而好學猶如炳燭之明,情動于衷而形于言。武者與時俱進踏上了不斷改革創編國術新套路的新征程,這是新時代賦予老一輩國術工作者的責任與使命,雖任重道遠,仍老骥伏枥,砥砺前行。

辛醜年大寒 馮志強寫于冰城

魂系“心劍”————賀王培锟先生《心劍》新書發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