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魂系“心剑”————贺王培锟先生《心剑》新书发行

作者:中国武术文化网

魂系 “心剑”

————贺王培锟先生《心剑》新书发行

冯志强

魂系“心剑”————贺王培锟先生《心剑》新书发行

不铸一剑,尽得风流。浅深聚散,万取一收。

——2017年王培锟老师在联合国总部表演“心剑”

魂系“心剑”————贺王培锟先生《心剑》新书发行

慧眼观风云,心剑闲春秋。

——本文作者为王培锟老师画的肖像素描

著名武术家王培锟先生于2017年4月20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表演了一套新创编的无剑武术剑术套路——“心剑”。该视频在网上传播后,引起了武术界同仁的关注。

那么,武者如何无剑而行“剑”?“心剑”谓何拳种?

观瞻王培锟先生的“心剑”表演:虽手中无剑却以手形代剑,寒光四溢,力有千钧;形健骨遒,潇洒飘逸、轻灵敏捷、连贯多变,有“剑行如幻影”的感觉。忽若电飞,或疑星坠,气势生乎流便,精魄出于锋芒。当“心剑”刚问世时,它无剑若似有剑所产生的剑影相随之幻觉呈现在了人们的面前,人们的对此新型舞剑的观赏,思想一下子都被凝固被擒获,看了“心剑”表演,一时不知所云。

何为“心剑”?左手形为剑指,右手并无持剑,但招招是犀利的剑法。在施展剑术中,手中无剑,心中有剑,是为“心剑”。

一方面它用“心”撑开观众的眼眶,吸引人们新奇的眼球。武者手中空无一械,而用“剑意”行武,使观者大惑不解。另一方面用剑的技法、击法通过“心、形、意”将剑术的刺、劈、撩、挂、云、点、崩、截等技巧,演绎得淋漓尽致,配以剑指与各种步法、步型、跳跃、平衡、旋转等动作构成了手中无剑却“剑如游龙”的剑术新套路,把武术的精、气、神内涵充分地展现,达到神形兼备的剑势。人们观之拍案叫绝。武者至意深心,达性畅情,至情至精,至精至微,体现了武者高深的武术意境与娴熟的剑术剑法。“心剑”拳术的高明之处在于:虽手中无剑但胜似有剑。

“心剑”舞剑时的每每划出一道弧线,犹如闪出了一道道光芒,光的方向和心的潜意识是一致的,它们交织成相向的合力,交汇成武术风云的刚柔变幻。于是,剑锋便有了它的指向和冲击力,剑锋随指目视而至,剑刃回转若鸟之盘旋,有时持剑耸身而跃,有时出手击刺激昂,剑势纵横锐利,剑光交错闪烁,使观者触目惊心,肃然凛然,殊可畏也。“心剑”’表演如涌云涛,如飞雪山,当观赏的人们意犹未尽时,武者左手握拳为持剑,完美收势。可谓:无剑拂面泠然过,蹄闲三寻一剑收。

心之所向,“剑”之所往,武者用“心”舞剑,这便是“心剑”的精髓。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观者从惊讶到赞赏,渐渐进入状态,心领神会,“心剑”这才有了自己的归宿,找到它真正的知音,人们对“心剑”亦情有独钟。

多年前王老就已萌生了创编武术新套路的念想,新世纪初创编了“无影剑”雏形,几经蜕变,“心剑”颖脱而出。起初想用“心剑”一词冠以剑术拳种的名称,当时有人歧义,拳名暂且未定。但“心”字意蕴广义,经查:在甲骨文中,“心”字形像人或鸟兽的心脏,认为心是思维的器官,并引申为心思、思想、意念、感情、性情等;《礼·大学疏》说:总包万虑谓之心,为情所意念謂之意;《易·复卦》说:复其见天地之心乎(注:天地以本为心者也)。众说纷纭,不可盛纪。

王老十分青睐“心剑”这个词,喜欢它的语感声韵,喜欢它别致新颖的表述,它是直接飞进人们的脑海里的亲切而简朴的情感词语,虽无言之美,却包罗万象,留给人们有思考、睱想、发展的空间。孟子曰:心之官则思。多年来,为了用“心”来表达剑术的某种思想理念和意境,王老对武术套路的美学特征进行了探索研究,认为武术与我们民族的其它文化形式在文化思想、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等方面都有着中华文化深厚底蕴的共同点。在完成新创编“心剑”所有的内容之后,并在各种场地闲试剑法剑术,最后用“心剑”一词表达武术套路的意境,拳名与演示效果契合度相当默契,名副其实。

如今,王老演示的“心剑”武术套路,精细而微约,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可谓心、“剑”合一,所向披靡。人们边观赏边感叹:

有善射者曰:无剑胜有剑。犹如更羸无箭之射,惊弓之鸟,引弓虚发而下之,技高一筹,当年使魏王心悦诚服;

有善丝竹乐者曰:动静皆悦耳。犹如初夏无风细雨,雨打芭蕉,动静戛摩而成声,神清气爽,便做陈抟难以入睡;

有善诗品者曰:意境亦绝妙。犹如诵读表圣诗品,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俯拾即是,着手成春。方家称谓神出古异。

手中无剑,心中有剑、草木飞石皆可为剑,是剑法的三大意境中最高两个层次的境界。人们从各种审美角度观赏王老“心剑”的整体美、动态美、神逸美、含蓄美、自然美,尽情陶醉在武者的精湛武艺表演中,犹如“闲看秋水心无事,静得天和兴自浓”’,此时舞台下万籁俱寂:

武者,光冲融乎其外,气浑合乎其间,逐梦心剑。

观者,渐入其佳境乎,久乐而忘返耶,寻得初心。

嗟乎!遥想当年,兰子之迭跃,其技未雄,仲由之自卫,其舞未工。裴将军虽为百夫之特,却未能预料今有“心剑”这一高超之技。若能使时空倒流,定弃千金之饰宝剑,以心为剑驰骋疆场,更使鬼神无处遁逃、蛮夷魂飞魄散。

固以慧眼静观风云舒展

将取心剑闲试春秋笔法。

不铸一剑,尽得风流,魂系心剑,情与谁共。这就是武者剑术的魅力和夙愿。以心为剑创编的武术剑术套路编写成书几经修改,已臻完善并付梓,在辛丑年大寒季节的今天《心剑》新书发行。在编撰过程中王老允执厥中,难作于易,大作于细,并非朝夕之功,它是一生痴醉在武林中的八闽之子王培錕先生继《飞云十三刀》新书出版之后不久又一力作。王老虽已年届八秩,但老而好学犹如炳烛之明,情动于衷而形于言。武者与时俱进踏上了不断改革创编武术新套路的新征程,这是新时代赋予老一辈武术工作者的责任与使命,虽任重道远,仍老骥伏枥,砥砺前行。

辛丑年大寒 冯志强写于冰城

魂系“心剑”————贺王培锟先生《心剑》新书发行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