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明白了!“清教徒”究竟是什麼?

作者:看世堺
明白了!“清教徒”究竟是什麼?

60多年前的北美人還是挺淳樸的,至少沒有現在那麼多“紅脖子”。

如圖所示是當時極為流行的一款自行車産品,帶有收音機的功能,甚至還有夜行車燈,那時候很多北美人擁有清教徒的傳統思維,通俗來說,這個清教徒可以了解為就是更為保守的新教徒。

他們的核心價值觀是“入世修行”,遵循着勤勞緻富的原則,厭惡不勞而獲,強調節儉自律和親力親為,努力為建設一個美好的社會而奮鬥。

明白了!“清教徒”究竟是什麼?

在那個年代,他們早上五六點鐘就起床了,冒着嚴寒騎着自行車去工廠上班,哼着小曲,聽着收音機裡播放的各類世界大事,歡欣鼓舞地來到了工廠,像老黃牛般勞碌一整天,下班之後又愉快地騎着自行車回家抱老婆。

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是北美人最懷念的一段時期,加上恰逢嬰兒潮,人們對新社會和新家庭充滿了期待,激情昂揚地用一磚一瓦堆砌着夢想中的家園,每個人都有自己忙不完的事情,但又不覺得累,過得異常充實。

明白了!“清教徒”究竟是什麼?

現在北美的這種清教徒已經不多了,但在中西部的地區還能看那種原汁原味的清教徒,那邊的很多人對東方印象還停留在清朝的時候,覺得還留着辮子和戴着鬥笠在田地裡牽牛扶犁耙田,有一種很神秘的異域氣息和遙遠的心理距離。

他們中的好多人一輩子也沒去過紐約和洛杉矶這種大城市,有點保守、無知、懵懂,但又很勤勞、善良,他們覺得大城市裡的人太狡猾了,很不好打交道,也讨厭冷漠無情的人際關系,覺得還是中西部農村裡的生活最舒服。

因為清教徒的骨子裡有着一種服從調教的特質,并且堅信集體利益高于個人的,有利于内部團結和國家建設,大城市裡的人太注重個人主義,在這群清教徒眼中就是一群異類。

明白了!“清教徒”究竟是什麼?

清教徒,源于拉丁文的Purus,意為清潔。 清教徒信奉加爾文主義,是一種态度,一種傾向,一種價值觀,他們反對專橫、奢侈、繁文缛節、形式主義,他們主張簡單、實在的生活态度。

實際上,清教徒的思想影響了曆史上很多商業實踐。如今有學者認為在過度分工的模式下,商學院畢業的專職經理人取代全能型管理者是大組織/企業管理衰退的原因,是以北美學者們呼籲重新從1920年到1970年間的管理黃金時代中學習。

學習清教徒們的各種優秀品質,包括較強的組織能力,強調勤奮、簡樸、節制、務實、誠信、重視集體利益等美德(類似于“富蘭克林的十三條美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