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故宮博物院藏來泉,揭開清宮法器神秘面紗

作者:花巷
故宮博物院藏來泉,揭開清宮法器神秘面紗

近日,“紫禁梵華——故宮博物院藏藏傳佛教法器展

”在福建省世茂海上絲綢博物館啟幕,這場法器展是由福建省世茂海上絲綢博物館與故宮博物院聯袂推出,展出的

127件藏傳佛教法器

,均是從故宮博物院所藏各門類不同材質、不同工藝的藏傳佛教法器中精選出的,讓泉州的市民朋友一起領略藏傳佛教法器之美,揭開清宮藏傳佛教文化的神秘面紗。
故宮博物院藏來泉,揭開清宮法器神秘面紗
故宮博物院藏來泉,揭開清宮法器神秘面紗

法器類文物大多深藏宮中

法器主要用于宗教修行、供養、莊嚴道場等。清代宮廷信奉藏傳佛教,乾隆時期尤其盛行,宮内建有很多大大小小的佛堂,至今很多佛堂内依舊保持着幾乎完整的原狀陳設。

是以,故宮博物院現存藏品中有大量藏傳佛教文物,門類衆多,種類齊全,其中藏傳佛教法器文物有上萬件,這些文物對認識和全面了解清宮藏傳佛教有着重要意義。

法器類文物是故宮博物院藏品中的一個重要門類,大多深藏宮中,極少展出,因而不為外界所知。

“這次展覽經過籌展團隊的精心構思、嚴格篩選,最終确定的127件法器都是清宮法器的上乘之作,融合了漢、滿、蒙、藏等不同民族的文化元素,有的還受到域外文化因素的影響,既是多民族文化融合交流的見證,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反映,充分展示出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擁有海納百川、開放包容的廣闊胸襟。”故宮博物院常務副院長婁玮介紹道。

泉州的市民朋友通過近距離接觸跨越百年“遠道而來”的國家寶藏,能感受到象征智慧與感召的奢華靈物以及無法超越的中國古典工藝之美。

127件珍寶,127個故事。本次展覽精選127件/套藏傳佛教法器文物珍品,分三個單元展示,第一單元為“禮敬祈願—禮敬法器”,第二單元為“供養諸佛—供養法器”,第三單元為“修持佛法—持驗法器”。大緻按功用分類展示,以飨大衆。

第一單元

第一單元為“禮敬祈願—禮敬法器”,主要展示用于禮佛敬佛、祈禱許願類的法器,佛堂内除了修持佛法、供養諸佛所用法器,還有很多禮敬諸佛,以及祈禱諸佛護佑的法器。其中,有清乾隆時期的有銀鍍金鑲嵌海螺(右旋)、乾隆款掐絲琺琅瑪尼輪、金嵌松石佛塔等展品。

故宮博物院藏來泉,揭開清宮法器神秘面紗

銀鍍金鑲嵌海螺(右旋) 清乾隆

右旋海螺除具有法螺的弘揚佛法、驅逐惡魔之含義外,還被視為“福吉祥瑞”的定風珠,據說,渡江海者将其供于船頭,可使江海風平浪靜。因右旋海螺世間極為罕有,是以被認為凡所在之處有大吉祥。乾隆皇帝特為右旋海螺禦題詩句:“白螺右旋為至寶,梵音普具三乘法。如是梵音如是聞,群生悉被福無量。”

故宮博物院藏來泉,揭開清宮法器神秘面紗

乾隆款掐絲琺琅瑪尼輪(清乾隆)

瑪尼輪為藏傳佛教法器,轉動一周即代表誦經一遍。清代乾隆朝掐絲琺琅工藝達至巅峰,表現為胎體厚重、鍍金飽滿、釉色純正、掐絲均勻等特點。此瑪尼輪造型靈巧、工藝純熟、紋飾精美,是一件标準的乾隆時期宮廷禦用掐絲琺琅藏傳佛教法器精品。

故宮博物院藏來泉,揭開清宮法器神秘面紗

金嵌松石佛塔(清)

這件金佛塔九成金制,用材名貴;各類寶石點綴其間,裝飾華麗;通體采用捶揲、錾刻、鑲嵌等技法制作并裝飾,細膩精湛,為清宮舊藏佛塔中的精品。

第二單元

第二單元為“供養諸佛—供養法器”,主要展示舉行法事活動、佛教儀式以及修持佛法時供養諸佛的法器。各類供器用來供養諸佛,使用于不同的場合,分别代表着不同的涵義。有清時期的掐絲琺琅大威德金剛壇城、銅蓮花形無量壽佛曼陀羅、金法輪等。

故宮博物院藏來泉,揭開清宮法器神秘面紗

掐絲琺琅大威德金剛壇城(清)

此壇城以掐絲琺琅工藝制作,體型較大,結構複雜,構件繁多,滿嵌各色珠寶,琺琅彩用色豐富,堪稱琺琅器中的精品,反映出宮廷工匠高超的工藝水準。壇城内供奉大威德金剛像,是大威德金剛的法界宮殿,稱大威德金剛壇城,主要用于修習大威德密法。

故宮博物院藏來泉,揭開清宮法器神秘面紗

銅蓮花形無量壽佛曼陀羅(清)

這種形式獨特的造像,自帕拉時期已在印度出現,為藏地吸收發展,甚至影響到漢地,現存此類造像中最精美的莫過于明永宣時期的此類作品。這種立體曼陀羅在清代宮廷檔案中被形象地稱為“開花見佛”,據記載乾隆皇帝曾命造辦處對這樣的造像進行過仿制。

故宮博物院藏來泉,揭開清宮法器神秘面紗

金法輪(清)

法輪是藏傳佛教中最常見的法器之一。它既作為八寶中的一件寶物,也可單獨供奉,用以代表佛祖、佛法的權威及莊嚴。此法輪九成金制,呈扁平桃形,置于喇叭式蓮座上。兩面紋飾對稱,錾刻凸起的海水卷浪紋,輪心點綴綠松石,鮮豔亮麗。舊藏養心殿。

第三單元

第三單元為“修持佛法—持驗法器”,主要展示修持佛法、舉行佛事活動和佛教儀式時所用的法器。清宮中有許多佛堂,大多是乾隆時期建造,其中很多是藏傳佛教佛堂,如雨花閣、梵華樓、梵宗樓、養心殿西暖閣佛堂等。有明朝時期的永樂款銅法鈴,清的 銀鍍金蓋座嘎巴拉碗、銅鍍金佛花等。

故宮博物院藏來泉,揭開清宮法器神秘面紗

永樂款銅法鈴(明)

鈴和杵乃一套,成對裝于特制的連體随形鞔皮盒内,銅鍍金材質,由明代宮廷制造,工藝精湛。鈴盒内書滿、漢、蒙、藏四體文白绫簽,漢文為:“乾隆四十五年十二月初六日班禅額爾德尼恭進大利益鈴杵”。由此可知,這套鈴杵應是乾隆七十大壽時六世班禅敬獻的祝壽禮物。

故宮博物院藏來泉,揭開清宮法器神秘面紗

銀鍍金蓋座嘎巴拉碗(清)

嘎巴拉碗又稱内供顱器,是藏傳佛教修密法或灌頂時所用的法器,通常供于護法神殿和密宗師、修行者的修煉禅房或密宗室内。嘎巴拉為梵語音譯,意為頭蓋骨,是大悲與空性的象征。嘎巴拉碗一般選用修煉有成者之頭蓋骨制作而成。

故宮博物院藏來泉,揭開清宮法器神秘面紗

銅鍍金佛花(清)

佛前供花是顯、密宗修法時重要的供養物之一。佛教認為,供養之花卉不僅可散發出花香,還可裝飾環境,使視者産生喜悅之情。佛前供養花卉者,可獲無量功德。

“希望通過這一展覽,使藏傳佛教研究者和愛好者對清宮藏傳佛教法器的形式、性質、功能、意義有更全面、更系統的學習和了解,同時也和閩南當地的漢傳佛教文化進行交流互鑒,深入認識佛教文化在中華民族曆史發展程序和中國古代藝術發展史上所發揮的積極作用與深遠影響。”福建省世茂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館長李仲謀介紹道。

本次展覽将持續至今年12月29日

。今後,世茂海絲館也将把更豐富的故宮文化,更珍貴的國家寶藏帶到泉州,帶進市民的日常文化生活。

□溫馨提示

展館位址:石獅市石金路299号

開館時間:周二至周日9:00-17:30(周一閉館,法定節假日正常開放)

END

文/柳小玲

福建省世茂海上絲綢博物館供圖

編輯 / 曉婷

故宮博物院藏來泉,揭開清宮法器神秘面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