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故宫博物院藏来泉,揭开清宫法器神秘面纱

作者:花巷
故宫博物院藏来泉,揭开清宫法器神秘面纱

近日,“紫禁梵华——故宫博物院藏藏传佛教法器展

”在福建省世茂海上丝绸博物馆启幕,这场法器展是由福建省世茂海上丝绸博物馆与故宫博物院联袂推出,展出的

127件藏传佛教法器

,均是从故宫博物院所藏各门类不同材质、不同工艺的藏传佛教法器中精选出的,让泉州的市民朋友一起领略藏传佛教法器之美,揭开清宫藏传佛教文化的神秘面纱。
故宫博物院藏来泉,揭开清宫法器神秘面纱
故宫博物院藏来泉,揭开清宫法器神秘面纱

法器类文物大多深藏宫中

法器主要用于宗教修行、供养、庄严道场等。清代宫廷信奉藏传佛教,乾隆时期尤其盛行,宫内建有很多大大小小的佛堂,至今很多佛堂内依旧保持着几乎完整的原状陈设。

因此,故宫博物院现存藏品中有大量藏传佛教文物,门类众多,种类齐全,其中藏传佛教法器文物有上万件,这些文物对认识和全面了解清宫藏传佛教有着重要意义。

法器类文物是故宫博物院藏品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大多深藏宫中,极少展出,因而不为外界所知。

“这次展览经过筹展团队的精心构思、严格筛选,最终确定的127件法器都是清宫法器的上乘之作,融合了汉、满、蒙、藏等不同民族的文化元素,有的还受到域外文化因素的影响,既是多民族文化融合交流的见证,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反映,充分展示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拥有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广阔胸襟。”故宫博物院常务副院长娄玮介绍道。

泉州的市民朋友通过近距离接触跨越百年“远道而来”的国家宝藏,能感受到象征智慧与感召的奢华灵物以及无法超越的中国古典工艺之美。

127件珍宝,127个故事。本次展览精选127件/套藏传佛教法器文物珍品,分三个单元展示,第一单元为“礼敬祈愿—礼敬法器”,第二单元为“供养诸佛—供养法器”,第三单元为“修持佛法—持验法器”。大致按功用分类展示,以飨大众。

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为“礼敬祈愿—礼敬法器”,主要展示用于礼佛敬佛、祈祷许愿类的法器,佛堂内除了修持佛法、供养诸佛所用法器,还有很多礼敬诸佛,以及祈祷诸佛护佑的法器。其中,有清乾隆时期的有银镀金镶嵌海螺(右旋)、乾隆款掐丝珐琅玛尼轮、金嵌松石佛塔等展品。

故宫博物院藏来泉,揭开清宫法器神秘面纱

银镀金镶嵌海螺(右旋) 清乾隆

右旋海螺除具有法螺的弘扬佛法、驱逐恶魔之含义外,还被视为“福吉祥瑞”的定风珠,据说,渡江海者将其供于船头,可使江海风平浪静。因右旋海螺世间极为罕有,所以被认为凡所在之处有大吉祥。乾隆皇帝特为右旋海螺御题诗句:“白螺右旋为至宝,梵音普具三乘法。如是梵音如是闻,群生悉被福无量。”

故宫博物院藏来泉,揭开清宫法器神秘面纱

乾隆款掐丝珐琅玛尼轮(清乾隆)

玛尼轮为藏传佛教法器,转动一周即代表诵经一遍。清代乾隆朝掐丝珐琅工艺达至巅峰,表现为胎体厚重、镀金饱满、釉色纯正、掐丝均匀等特点。此玛尼轮造型灵巧、工艺纯熟、纹饰精美,是一件标准的乾隆时期宫廷御用掐丝珐琅藏传佛教法器精品。

故宫博物院藏来泉,揭开清宫法器神秘面纱

金嵌松石佛塔(清)

这件金佛塔九成金制,用材名贵;各类宝石点缀其间,装饰华丽;通体采用捶揲、錾刻、镶嵌等技法制作并装饰,细腻精湛,为清宫旧藏佛塔中的精品。

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为“供养诸佛—供养法器”,主要展示举行法事活动、佛教仪式以及修持佛法时供养诸佛的法器。各类供器用来供养诸佛,使用于不同的场合,分别代表着不同的涵义。有清时期的掐丝珐琅大威德金刚坛城、铜莲花形无量寿佛曼陀罗、金法轮等。

故宫博物院藏来泉,揭开清宫法器神秘面纱

掐丝珐琅大威德金刚坛城(清)

此坛城以掐丝珐琅工艺制作,体型较大,结构复杂,构件繁多,满嵌各色珠宝,珐琅彩用色丰富,堪称珐琅器中的精品,反映出宫廷工匠高超的工艺水平。坛城内供奉大威德金刚像,是大威德金刚的法界宫殿,称大威德金刚坛城,主要用于修习大威德密法。

故宫博物院藏来泉,揭开清宫法器神秘面纱

铜莲花形无量寿佛曼陀罗(清)

这种形式独特的造像,自帕拉时期已在印度出现,为藏地吸收发展,甚至影响到汉地,现存此类造像中最精美的莫过于明永宣时期的此类作品。这种立体曼陀罗在清代宫廷档案中被形象地称为“开花见佛”,据记载乾隆皇帝曾命造办处对这样的造像进行过仿制。

故宫博物院藏来泉,揭开清宫法器神秘面纱

金法轮(清)

法轮是藏传佛教中最常见的法器之一。它既作为八宝中的一件宝物,也可单独供奉,用以代表佛祖、佛法的权威及庄严。此法轮九成金制,呈扁平桃形,置于喇叭式莲座上。两面纹饰对称,錾刻凸起的海水卷浪纹,轮心点缀绿松石,鲜艳亮丽。旧藏养心殿。

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为“修持佛法—持验法器”,主要展示修持佛法、举行佛事活动和佛教仪式时所用的法器。清宫中有许多佛堂,大多是乾隆时期建造,其中很多是藏传佛教佛堂,如雨花阁、梵华楼、梵宗楼、养心殿西暖阁佛堂等。有明朝时期的永乐款铜法铃,清的 银镀金盖座嘎巴拉碗、铜镀金佛花等。

故宫博物院藏来泉,揭开清宫法器神秘面纱

永乐款铜法铃(明)

铃和杵乃一套,成对装于特制的连体随形鞔皮盒内,铜镀金材质,由明代宫廷制造,工艺精湛。铃盒内书满、汉、蒙、藏四体文白绫签,汉文为:“乾隆四十五年十二月初六日班禅额尔德尼恭进大利益铃杵”。由此可知,这套铃杵应是乾隆七十大寿时六世班禅敬献的祝寿礼物。

故宫博物院藏来泉,揭开清宫法器神秘面纱

银镀金盖座嘎巴拉碗(清)

嘎巴拉碗又称内供颅器,是藏传佛教修密法或灌顶时所用的法器,通常供于护法神殿和密宗师、修行者的修炼禅房或密宗室内。嘎巴拉为梵语音译,意为头盖骨,是大悲与空性的象征。嘎巴拉碗一般选用修炼有成者之头盖骨制作而成。

故宫博物院藏来泉,揭开清宫法器神秘面纱

铜镀金佛花(清)

佛前供花是显、密宗修法时重要的供养物之一。佛教认为,供养之花卉不仅可散发出花香,还可装饰环境,使视者产生喜悦之情。佛前供养花卉者,可获无量功德。

“希望通过这一展览,使藏传佛教研究者和爱好者对清宫藏传佛教法器的形式、性质、功能、意义有更全面、更系统的学习和了解,同时也和闽南当地的汉传佛教文化进行交流互鉴,深入认识佛教文化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程和中国古代艺术发展史上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与深远影响。”福建省世茂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馆长李仲谋介绍道。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今年12月29日

。今后,世茂海丝馆也将把更丰富的故宫文化,更珍贵的国家宝藏带到泉州,带进市民的日常文化生活。

□温馨提示

展馆地址:石狮市石金路299号

开馆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7:30(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正常开放)

END

文/柳小玲

福建省世茂海上丝绸博物馆供图

编辑 / 晓婷

故宫博物院藏来泉,揭开清宫法器神秘面纱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