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安頓靈魂的理想家園

文丨吳燦

如何畫一幅山水畫?這似乎是當代山水畫家确實要面對的一個問題。人物畫家和花鳥畫家也有類似問題,但遠沒有這麼艱難。比如,人物畫處理好了衣紋就成功了一半,花鳥畫家找到了一種新的物象或者畫面形式,也可以立足。但我們看山水畫的眼光,要更苛刻一點。宋元的習氣太多,會視之為保守。那種水墨風景或者都市山水,又會被人質疑,這是山水畫嗎?

安頓靈魂的理想家園

雲水風流║ 125cm×215cm║2020年║紙本設色

山水畫是古人對于自我與自然之間的關系思考之後的直覺呈現,所承載的文化太重,而不隻是一個藝術本體問題。其實人們對自然山水的複雜情感,一直都以類似于量子糾纏的狀态存在着。渴望超越,又不得不妥協。有所妥協,又必然要超越。周華平畫山水,也就是這種妥協與超越的展現。跟所有有師承的畫家一樣,早年都自臨摹古人入手。掌握基本的筆墨語言之後,他開始考慮“我要怎麼畫”的問題了。經過二十年左右的摸索加上結合自己早年的個體體驗,他的繪畫風格逐漸明确于兩個系列。一種以濃重的水墨描繪自己早年侗鄉的山野生活環境,群山莽莽,樹林陰翳。井田奕奕,屋舍俨然。一種施以重彩,深澗幽壑中現出一尊來自敦煌的佛或者菩薩,寒林泛月,霜峰淡煙。與日常經驗無關,但具備圖像學意義。前者求諸于外,後者求諸于内。求諸于外的,有賴于自己内心的驅動。求諸于内的,又需借助于客觀物象。

安頓靈魂的理想家園

綠野平疇 ║ 125cm×215cm ║ 2020年 ║ 紙本設色

二者雖出發點不同,但最終的指向則一緻,即都在表達生活于都市日常的畫家如何處理内心與自然的關系。

古人有更多的機會直面自然山水,山水是他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畫家不過是将其畫了下來而已。但今天,絕大多數山水畫家都住在鋼筋水泥叢林中,雖然試圖接近古人的狀态,仍然在畫山水,但其實已經很難獲得古人對于真山真水的真切體驗。其圖像來源依賴于短暫離開城市的那些短暫的對景寫生,或者幹脆是山水圖檔本身。換而言之,今天畫家與山水之間有一道隔膜,憑借畫家個體的主觀努力很難将其打破,——但我們需要打破它嗎?

安頓靈魂的理想家園

聖地韶山 ║ 125cm×215cm ║ 2020年 ║ 紙本設色

如今,城市化已然是一個曆史趨勢,是我們在走向現代化程序中不可避免的結果。在這一過程中必然以改變原有的自然環境為代價,但另一方面,我們也在坦然享受這一破壞所帶來的便利。回到過去已經不可能,所能做的就是直面當下。

安頓靈魂的理想家園

崀山 ║ 97cm×45cm ║ 2020年 ║ 紙本設色

安頓靈魂的理想家園

衡東寫生 ║ 45cm×68cm ║ 2021年 ║ 紙本設色

“如何畫一幅山水畫”在很多畫家那裡都不是問題,不過就是拿起筆墨畫一幅山水畫而已。在周華平看來也是如此,但這是在幾經思考之後的蛻變。一千一百多年前的荊浩畫過的廬山,三百多年前石濤畫過的黃山,今天沒有大的地貌變化,無非就是加了一些旅遊辨別而已。無論環境如何變化,山水總是在那裡。

安頓靈魂的理想家園

上甘棠 ║ 45cm×68cm ║ 2021年 ║ 紙本設色

安頓靈魂的理想家園

井岡山 ║ 45cm×68cm ║ 2021年 ║ 紙本設色

之是以我們仍然在畫自然山水,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它可以給我們提供一個安頓靈魂的理想家園,以及一個陶冶心志的現實場域。古人眼中或心中的山水,今人可以體驗,可以向往,是以周華平仍舊在畫山水。面對着它們,古人有古人的體驗,今人有今人的認知,這也正是周華平在山水畫中所呈現給我們的。

作者機關:中南大學

藝術家簡介

安頓靈魂的理想家園

周華平

1973年出生,湖南新化人。現為湖南省畫院專職畫家、山水畫工作室主任、國家二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湖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湖南省中國畫學會理事、湖南省青年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李可染畫院青年畫院畫家。2020年結業于文化旅遊部全國畫院創作高研班、湖南省首批三百工程藝術家、吉首大學美術學院客座教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