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雅昌專稿|黃俊偉:疏離感的背後,是當代水墨的更多可能

雖然是以工筆細勾,但黃俊偉的繪畫總是迷霧一片,缥缥缈缈,虛虛幻幻,有一種模糊的空間感。重重疊疊的空間在畫面中層層推進,不斷延展,缺失了身份屬性、社會關系的人物,或卧或立,或撐杆遠遊,或低首垂視;表征着傳統的山水竹石與當代的封閉盒子同于絹素之上。人與物,物與物,呈現出極強的疏離與荒寂之感。

除了畫面不俗的格調,黃俊偉的創作也讓我們看到年輕一代水墨藝術家對傳統水墨進行當代演繹的一個面向,當然也讓我們看到,銳進之下,傳統水墨延續的更多可能。

黃俊偉《野望之五》絹本綜合材料 55x145cm 2020

稍稍了解中國傳統繪畫的觀者大概都不會否認這樣一個觀感——盡管黃俊偉繪畫的圖像構造十分當代,但畫面氣息卻是非常傳統的。那麼,随之而來的問題是,這其中,當代在哪裡?傳統又在何處?

“遠勢”

中國繪畫曆來是“意近之物易見,趣遠之心難形”,于有形中幻化無形,不動中蘊含運動的、連續的可能,以期達到畫者與觀者随畫面性生情動,進入遠方。這遠既包括脫離現世現時,也包括脫離整個時間與空間。

為了實作這“遠”,宋代郭熙曾創三遠之法,謂之“平遠、深遠、高遠”,為後世奉為圭臬。但在世界圖景如此不同的今天,對于“遠”的通達,黃俊偉找到了另一條路徑——空間的疊加。

雅昌專稿|黃俊偉:疏離感的背後,是當代水墨的更多可能

從左到右 叢林,東海,西原,雪域,絹本綜合材料,100×70cm×4,2021

黃俊偉對空間關系很敏感,其畫面中的空間往往縱橫交錯,一面又一面的牆層層疊加,向着畫面内景深入,最終消失在一片不可見的虛空之中,仿佛人站在這頭望着無盡的廊道裡無盡的房間。有時,哪怕人處在一個盒子般的逼仄空間内,黃俊偉也要用無數的線條/木樁将空間分隔成若幹,畫面主景明明是在室内,上方卻流動着變幻的白雲。人、物、場的錯位運動關系,随着觀者的遊走處于不斷的變化和切換,似真亦幻。有時,他也通過空間劇場的互動,使觀者的視覺體驗、情緒和意念都歸于自然的、互相的關系之中。

雅昌專稿|黃俊偉:疏離感的背後,是當代水墨的更多可能

亂雲之四,絹本綜合材料,30×53cm,2021

黃俊偉模糊空間,也模糊時間,打亂慣常的視覺經驗,而後兩者又常常圍繞前者展開。由視覺出發而對于空間确定性的追求,是透視法的原理。盡管中國傳統繪畫始終循着散點透視,但“先定氣勢,次分間架”的造勢之理仍舊使其遵循一定的實體規律。在新水墨發展的後來,非抽象的探索中,也大體不離起承轉合、趨背向異的創作法則。

雅昌專稿|黃俊偉:疏離感的背後,是當代水墨的更多可能

黃俊偉《阒無人聲no.32》綜合材料(紙本、絹本拼貼) 70x100cm 2016

雅昌專稿|黃俊偉:疏離感的背後,是當代水墨的更多可能

黃俊偉《守山記》絹本綜合材料 80x200cm 2019

但黃俊偉顯然走得更遠,在他的創作中,時常可以看到空間拼接的痕迹,擾亂着時間的線性感。天空中流動的雲,水般靜止的地面,四面封閉的牆壁,枯木寒枝,山石林立,往往同時出現在一幅畫面之中。但由于空間拼接的邊緣都以一種缭繞銜接,畫面倒也沒有什麼拼接感。

雅昌專稿|黃俊偉:疏離感的背後,是當代水墨的更多可能

清風與歸·疏野之三,絹本綜合材料,70×100cm,2021

在這樣的空間内,是沒有時間感的。黃俊偉的繪畫中也很少有表征時間的物象。即便偶爾畫中有一輪圓月,也是被置于盒子建築之中,使觀者發出“不知今夕是何年”的慨歎。

這樣的畫面處理使得黃俊偉的繪畫産生一種迷霧的視覺效果,仿佛人在煙雲之中,飄飄然做着夢。迷霧将狹小壓抑的空間感受置于一片充盈與虛空之中,萬物和那更遠的存在就在這充盈與虛空之間,在觀者的心靈圖景中緩緩展開。

“圖像制作”

在黃俊偉的繪畫中,常常出現在屋内或坐于水灘岩石之上,或于小船上靜立撐杆的人。無論是何種形态,人總是沒有行進的動作。但黃俊偉的畫面絕非是瞬間的視覺呈現,更不是逼近某一物象的真實的描繪。

雅昌專稿|黃俊偉:疏離感的背後,是當代水墨的更多可能

清風與歸·疏野之四,絹本綜合材料,70×100cm,2021

那種于空間中消失的時間感,是黃俊偉将所有對于世界的情理體悟,對于社會的完整感覺,統統彙于一處,将時間的流變和空間的延展共同付諸畫面後的必然結果。這是一種對世界的得自内觀的呈現,也是一種基于心源的表達。是以,當我們觀看黃俊偉的繪畫時,所感覺到的從來不是物象瞬間的心理感受,也不是人所做出的某一動作。他描繪的是當下人活于世的一種内在的長期的心理感受——人與自我,與他人,與社會,與自然的疏離。

雅昌專稿|黃俊偉:疏離感的背後,是當代水墨的更多可能

野望·水池,絹本綜合材料,40×60cm,2021

這使得黃俊偉的繪畫雖然從自我私密的、細緻的情感體驗出發,卻能在觀者,尤其是年輕群體之中引起十分廣泛的共鳴。但不同于傳統繪畫“遠近諸遊,俯仰取予”,由對天地造化情理體悟入手,自我情性随筆墨自在揮灑,黃俊偉的創作從一開始便是從圖像制作着手,畫面處理也顯得謹嚴許多。80後的黃俊偉終究沒有被龐大的水墨傳統困住。

雅昌專稿|黃俊偉:疏離感的背後,是當代水墨的更多可能

日與月之二,絹本綜合材料,60×60cm,2021

從早期《阒無人聲》中探讨人和空間的關系,再到《清風與歸》中将人、物、與空間關系推演至一個更大的自然山水環境中來讨論,黃俊偉的創作是逐漸錘鑿、提煉的過程,後一階段的創作總能在前一階段的後期作品中看出端倪。而在梳理出感興趣的話題後,他也總會去了解該話題在傳統繪畫,以及在西方繪畫中诠釋的路徑與方法。

雅昌專稿|黃俊偉:疏離感的背後,是當代水墨的更多可能

日與月之三,絹本綜合材料,85×50cm,2021

雅昌專稿|黃俊偉:疏離感的背後,是當代水墨的更多可能

亂雲之三,絹本綜合材料,48×70cm,2021

這種始于圖像制作,觀照西方藝術诠釋手法的創作理念,甚至在作品中将中國傳統山水畫中的細節、符号和立意思想與現代視覺藝術和觀念相并置,可以說是青年藝術家水墨創作的一個值得注意的面向。

雅昌專稿|黃俊偉:疏離感的背後,是當代水墨的更多可能

黃俊偉《清風與歸之四》絹本綜合材料 60x150cm 2018

雅昌專稿|黃俊偉:疏離感的背後,是當代水墨的更多可能

黃俊偉《清風與歸之五》絹本綜合材料 60x150cm 2018

雅昌專稿|黃俊偉:疏離感的背後,是當代水墨的更多可能

黃俊偉《阒無人聲2017-21》絹本綜合材料 60x150cm 2017

内心仍敬仰着那闳深宏闊的水墨精神,但在表達上卻不囿于傳統筆墨,這固然是一方面是由于這兩代年輕人沒有那麼重的“文化包袱”,創作動力往往來源于自我尋求和内在驅動,而另一方面,也由于全球化帶來的文化壁壘的消失,西方藝術及圖像制作手法在中國的普及。

唐張璪用一句“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建築起中國傳統文人心中的“自然王國”,也給予士大夫強大的獨立的精神系統以方法操作。中國繪畫綿延至今,中西文化交融互通百年後,在黃俊偉的作品中,我們再次看到這句古語在中國藝術中真正的強有力的閃現。

在展展覽

展覽名稱:清風與歸——黃俊偉作品展

展覽時間:2021年12月18日-2022年2月20日

展覽地點:廈門寶龍藝術中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