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有些老人,無論遇到什麼事情,隻找女兒不找兒子?

為什麼有些老人,無論遇到什麼事情,隻找女兒不找兒子?

陳丹青說:“人不免有所偏愛、有所傾向,但前提是有所判斷、有所選擇。”在重男輕女的家庭中,父母的偏愛,其實未必是愛,更多是父母的私心,被偏愛的那個孩子,恰好填補了父母内心深處的缺失部分。

那麼父母重男輕女,是一種怎樣的體驗?聽過兩個“親曆者”的真實感受,說:

“為什麼他哭鬧能換來喜愛的玩具,我哭鬧卻隻能換來無數的責罵,後來我明白,因為他是兒子,我是女兒。”

“恨不得把家裡的每塊磚、每張紙都留給兒子。卻要女兒來養老,恨不得掏光光,将女兒的價值完全榨幹。”

字裡行間,無不透着濃濃的心酸。

為什麼有些老人,無論遇到什麼事情,隻找女兒不找兒子?

對于重男輕女的父母來說,女孩不受待見是肯定的,也随時可以為了家庭利益将其犧牲,特别在家庭遇到經濟難處時。本身就當成了一種投資,在女兒有勞動能力後,就開始索取回報,并且在女兒的身上付出越多,越感覺虧。

因為“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想着女兒遲早會有自己的家庭,那麼她就是别人家的人了。

是以即使對女兒有養育之恩,也完全是生物本能,責任使然,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不能再說父愛母愛有多偉大,不然就成了道德親情綁架,以便對女兒達到精神上的絕對控制的手段。

為什麼有些老人,無論遇到什麼事情,隻找女兒不找兒子?偏心往往是主因,當然也存在一些客觀因素。

為什麼有些老人,無論遇到什麼事情,隻找女兒不找兒子?

1、女兒心思細膩柔弱,兒子會嫌煩。

一般情況下,女人就是要比男人心思,而且更有韌性,是以找女兒,更有助于實際問題的解決。意思就是說,女兒能真正很認真地幫父母解決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兒子對此則總是不以為然。

比如,父母說自己的身體不舒服,女兒會想得全面一些,當成大事去辦,不放心年邁的父母自己坐車,說什麼也要放下手裡頭的事情,忙前跑後,直到等出檢查結果才放心。

而兒子呢,可能會表現的很随意:“身體不舒服?到年齡了,應該沒什麼大事,養兩天就好了。”

如果父母經常念叨,或者經常找兒子,影響到了兒子的生活安排,可能會直接表現出自己的情緒。

包括在幫父母處理問題的過程中,也會表現的很急躁。

為什麼有些老人,無論遇到什麼事情,隻找女兒不找兒子?

2、考慮到中間隔着兒媳。

如果經常麻煩兒子,影響到了兒子的家庭生活,這就等于涉及到了兒媳的利益,是以有可能引來兒媳的不滿。對于平日裡的一些小事,不想去麻煩兒子,也不想給兒子添麻煩,除非遇到了大事。

畢竟婆媳關系比較敏感,扮演的角色不同,雖然女兒也有自己的家庭,但女婿的利益心一般不會太重。

在一般情況下,母親是直接對女兒的關系,但是與兒子之間,總是隔着一個兒媳,無論什麼事情,也都得先考慮到兒媳的感受和想法。

不然怎麼會說,男人有了家庭,基本上隻能算半個男人了,另外一半由媳婦做主。

如果婆媳之間還有沖突,在關系并不和睦的情況下,有事情找兒子,反而會引發家庭生活沖突。

為什麼有些老人,無論遇到什麼事情,隻找女兒不找兒子?

3、位置不同,能力不同。

這裡又分為兩種可能,其一,考慮到女兒和兒子的位置不同;其二,考慮到女兒和兒子的能力不同。想着女兒的背後,還有女婿,有男人賺錢養家的傳統思想,是以即使耽誤了女兒的工作,對生活影響也不大。

但兒子,有房貸又有車貸,生活壓力很大,如果再因為自己經常請假,肯定是一種無形中的壓力。

又或者是女兒的家庭經濟條件比兒子好,抱着“能者多勞”的心理,反正也不會動搖女兒的生活基礎,心理上沒有太大的壓力。

為什麼有些老人,無論遇到什麼事情,隻找女兒不找兒子?

4、兒子不靠譜。

女兒好說話,也更體諒關心父母,哪怕是父母要求去辦是什麼事情,跑空了,也不會遭到女兒的指責和質疑。在這件事上,兒子就不行,總是不耐煩的态度,還有那種說不了三句話就爆炸的脾氣。

是以但凡兒子能靠譜些,也不會有點事情就找到女兒,又甚至是,兒子不務正業、遊手好閑、酗酒嗜賭。

自己的生活都理不清、搞不定了,也沒有閑心和精力管到自己。也有見不到兒子、聯系不到兒子的可能,每天神龍見首不見尾的,打電話不是關機就是正在忙,根本不給父母開口的機會。

為什麼有些老人,無論遇到什麼事情,隻找女兒不找兒子?

是以除了父母偏心,也存在這些客觀的因素,但過于疼愛兒子往往還是主因。不想給兒子添麻煩,考慮到他的經濟、生活、情況、身體等等,反過來對女兒又是随意支使。

其實女兒是貼心的小棉襖,這并不是一句虛話,考慮問題周到,細心又有耐心。

另外從某種角度上來說,女人比男人當家,很多事情,最終還是女人說了算,男人也不敢表露出任何的不滿。又或者是為了家庭和睦安逸,能不吵架,就盡量不吵架了。

不過父母還是要盡量将一碗水端平,感情上可以偏向,在事情上,盡量保持客觀公正。不然女兒的心裡,也會覺得委屈,繼而将委屈轉化為對弟弟(哥哥)的不滿,導緻關系破裂。

做什麼事情,要學會找補,均衡好孩子們的關系,兄弟姐妹之間是否和睦融洽,很大程度都直接取決于父母,看父母怎麼做事。

--EN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