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雲台二十八将第二:亢金龍大司馬吳漢,東漢軍隊的最高統帥

今天接着講雲台二十八将系列,今天要講的是雲台二十八将第二位,亢金龍大司馬廣平侯吳漢,東漢軍隊的最高統帥,可以說是“東漢版”的韓信。

歸順劉秀

吳漢,南陽宛縣人。他早年僅僅是在縣裡做個小小的亭長,但為人豪爽,喜歡結交門客。新朝末年,因為手下門客犯罪,吳漢受到牽連,逃到河北漁陽,“公務員”身份也丢了,隻能靠販馬為生。因為自己的豪爽的性格,在河北這一帶往來做生意,結識了很多英雄豪傑,很是吃得開。

雲台二十八将第二:亢金龍大司馬吳漢,東漢軍隊的最高統帥

更始元年,劉玄稱帝。派韓鴻到河北招降各地義軍。韓鴻剛到河北,就有向他推薦吳漢,告訴他要想在河北招降義軍,可以跟吳漢商量,吳漢這個人可是個奇人啊。聽到别人使勁誇吳漢,韓鴻決定見一見吳漢這個人。

等見面之後,韓鴻對吳漢非常器重,并且以劉玄的名義任命他做安樂縣縣令。

更始元年十月,劉玄派劉秀到河北,安撫河北。吳漢聽說劉秀人不錯,待人很好,自己跟着劉玄混,就隻幹個小縣令,還不如跟着劉秀呢,于是決心投奔劉秀。

雲台二十八将第二:亢金龍大司馬吳漢,東漢軍隊的最高統帥

更始二年,河北人王郎在邯鄲起事,謊稱自己是皇帝後代,他也在河北搞招降。整個河北到處都在搶人搶地盤。吳漢在歸順劉秀之前,想拉着漁陽太守彭寵一起幹,他告訴彭寵,劉秀這個人厚道,漁陽、上谷的騎兵,天下聞名。您為什麼不集合兩郡的軍隊去幫助劉秀攻打王郎呢?這可是個大功勞。

彭寵心動了,可他手下想歸順王郎。吳漢隻能離去,在路上越想越不甘心。這哪能死心?要是拉着彭寵一起幹,必定是大功一件。這個投名狀他是立定了。

正巧在路上吳漢遇到了個讀書人,這個人告訴吳漢劉秀所到之處,民心依附。于是吳漢謊稱自己有劉秀親筆信,要傳檄漁陽。于是拉着讀書人,一起再去勸彭寵。彭寵聽說有劉秀的親筆信,這個讀書人又在彭寵面前使勁吹劉秀的“彩虹屁”。

雲台二十八将第二:亢金龍大司馬吳漢,東漢軍隊的最高統帥

那還說什麼,跟着劉秀幹,一定會有前途。拉着軍隊,帶上吳漢就去投奔劉秀。吳漢等人在沿途又斬殺王郎軍隊,鐵了心的要跟劉秀,終于在廣阿追上了劉秀。劉秀見到吳漢等人很高興。吳漢也是鳥槍換炮,被任命為偏将軍。

收降河北

為了擴大實力,平定王郎。劉秀決定派人去幽州征兵。但幽州牧苗曾是劉玄的人,劉秀怕苗曾阻撓,遲遲沒有決定派誰去征兵。劉秀召見鄧禹,問他派誰去合适。鄧禹推薦派吳漢去,并說:“吳漢這個人勇猛善戰,又智謀,在諸将當中,很少有誰能比得了他的”。劉秀任命吳漢為大将軍,持節征幽州之兵。

鄧禹及諸将多知之。數相薦舉,及得召見,遂見親信。光武将發幽州兵,夜召鄧禹,問可使行者。禹日:“間數與吳漢言,其人勇鸷有智謀,諸将鮮能及者。”即拜漢大将軍,持節北發十郡突騎。

雲台二十八将第二:亢金龍大司馬吳漢,東漢軍隊的最高統帥

苗曾從中作梗,暗自指令各地不得發兵。吳漢帶領二十位随從前往苗曾駐地去面見他,雖然兩派此時不和,但還沒有撕破臉。苗曾沒有防備,親自去迎接。

吳漢趁苗曾不備,指令手下當場斬殺苗曾,奪了幽州各地的兵權,率領全部士兵南下與劉秀會師。

漢乃将二十騎先馳至無終。曾以漢無備,出迎于路,漢即捐兵騎,收曾斬之,而奪其軍。——《後漢書》

起初,劉玄也命謝躬率兵配合劉秀攻打邯鄲,正在謝躬攻打邯鄲之時,劉秀率兵趕到,邯鄲城破,謝躬手下在城中劫掠,引起劉秀憎恨。

邯鄲拿下以後,謝躬回師邺城。而劉秀南下攻打青犢農民軍,請求謝躬防備北面的尤來農民軍。劉秀擊破青犢之後,北面尤來農民軍攻擊謝躬。謝躬命劉慶,陳康守邺城,自己率軍攻打尤來農民軍,結果大敗。

此時的劉秀與更始政權已經是沖突重重,劉玄曾命謝躬監視牽制劉秀,防止劉秀做大。剛好此時劉秀趁謝躬不在邺城,指令吳漢、岑彭偷了謝躬的老巢。吳漢勸降邺城守将陳康,陳康投降,并且把謝躬的老婆也獻上了。等到謝躬逃回,不知陳康已經投降,入城之後,被吳漢殺掉。劉秀此時也與劉玄的更始政權徹底決裂。

雲台二十八将第二:亢金龍大司馬吳漢,東漢軍隊的最高統帥

此後,吳漢又跟随劉秀北擊銅馬,收降銅馬農民軍數十萬,實力大增。河北徹底平定。更始三年,劉秀在河北千秋亭即位,封吳漢為大司馬,統領全部漢軍。

平定關東

劉秀即位之後,親率二十萬大軍,由邯鄲進攻洛陽。命耿弇、陳俊駐守懷縣防備更始援軍,同時命吳漢為前軍統帥,全面指揮洛陽戰事。大司空王梁、建義大将軍朱祐、右将軍萬修、執金吾賈複、刺奸大将軍岑彭、骁騎将軍劉植、揚化将軍堅镡、積弩将軍侯進,偏将軍馮異、祭遵、王霸等十一位将軍,皆受吳漢節制。

漢軍久攻不下,但洛陽城中軍心不穩。東城門的守将想要投降,暗自與揚化将軍堅镡聯合,決定打開東門,放漢軍進城。洛陽守将朱鲔及時發現,擊退漢軍。盡管如此,朱鲔此時已經開始不信任手下。他不是沒有想過投降,隻是當初自己曾經害死劉秀的大哥,害怕投降,劉秀會秋後問帳。

劉秀也知道朱鲔在擔心什麼,于是派朱鲔的舊部岑彭勸降。最終朱鲔投降,劉秀沒有殺他,并且封他平狄将軍,扶溝侯。

雲台二十八将第二:亢金龍大司馬吳漢,東漢軍隊的最高統帥

建武二年,吳漢率王梁、耿弇九将在漳水擊敗農民軍,收降十餘萬人。劉秀命使者前往軍中,封吳漢為廣平侯。後來,吳漢率諸軍再破邺西山賊黎伯卿等人,消滅所有賊兵。劉秀為此親自趕來軍中慰問吳漢。之後又派吳漢攻打南陽郡,吳漢縱容部下搶奪百姓。這裡可是劉秀的老家,劉秀正是在南陽起兵,結果逼反了破虜将軍鄧奉。鄧奉剛巧探親回家因不滿吳漢,起兵将吳漢趕出了南陽。

吳漢此舉導緻了漢軍的自相殘殺,鄧奉擊敗吳漢之後,繳獲辎重,占據淯陽,吳漢南撤,鄧奉乘機分兵,與延岑、董訢、秦豐聯合,很快就占據了南陽。

雖然鄧奉起兵是因為吳漢縱兵搶掠導緻,但也讓剛剛平定的南陽郡又陷入戰火。建武二年,劉秀再派征南大将軍岑彭統兵讨伐鄧奉等人。鄧奉在堵鄉城下大破漢軍,此後與漢軍在此相持了七個月。

雲台二十八将第二:亢金龍大司馬吳漢,東漢軍隊的最高統帥

同時吳漢也引兵擊敗秦豐,與馮異合并擊敗銅馬,五幡等農民軍。建武三年,吳漢率領耿弇、蓋延進攻轵縣。之後吳漢又南下攻打梁王劉永,劉永大将蘇茂被吳漢圍困在廣樂,周建前來救援。吳漢率輕騎迎敵,結果從馬上摔了下來,膝蓋受傷,隻能躺着養傷。結果手下部将說:“你受傷躺了下來,對士氣有很大影響,士兵們都很害怕。”吳漢聽後,馬上把膝蓋裹住,站起身來,殺牛宰羊犒賞三軍,激勵士氣。第二天敵軍來攻,漢軍将士奮勇當先,大破敵軍。之後乘勝追擊,圍攻劉永,不久,劉永被手下所殺,睢陽平定。

漢将輕騎迎與之戰,不利,堕馬傷膝,還營。諸将謂漢曰:“大敵在前而公傷卧,衆心懼矣。”漢乃勃然裹創而起,椎牛飨士,令軍中曰:“今日封侯之秋,諸君勉之!”于是軍士激怒,人倍其氣。旦日,齊鼓而進,建軍大潰。——《後漢書》

同年,劉秀親征鄧奉,鄧奉投降。劉秀因為鄧奉是自己二姐夫鄧晨的侄子,又是舂陵起兵的元老。不忍心殺掉鄧晨。在岑彭等人的強烈建議下,隻能殺掉鄧奉。

雲台二十八将第二:亢金龍大司馬吳漢,東漢軍隊的最高統帥

這一切都是因為吳漢縱容手下造成的,但劉秀并沒有是以冷落吳漢,反而是繼續委以重任,統領漢軍。

建武四年到建安六年,吳漢統領漢軍,先後擊敗各地農民軍。又跟随劉秀平定董憲,最終平定關東。

南征巴蜀

建武十一年,吳漢與岑彭入蜀讨伐公孫述。岑彭攻克荊門,吳漢留守夷門,修造船隻。正當岑彭長驅直入蜀地之時,被刺客刺殺身亡。吳漢統領全軍,建武十二年,與蜀軍在魚涪津大戰,大破敵軍。北上進攻武陽,攻克廣都,兵鋒直指成都。

在戰前,劉秀曾告誡吳漢不可輕敵,應等到敵軍疲憊之時,方可進攻。吳漢求生心切,親率兩萬人進攻成都,留副将劉尚統兵萬人駐守江南。劉秀得知大驚失色,趕緊派使者責問吳漢:“當初跟你說了不要輕敵,如今分兵,都給你安排好了,如今全都亂了,要是公孫述領兵攻擊劉尚,劉尚一敗,你也必敗,趁現在還來得及,趕緊回師廣都”。果然,使者還未到達軍中,公孫述便派兵十萬圍攻吳漢,又派兵萬人攻擊劉尚。兩軍不能相顧。

雲台二十八将第二:亢金龍大司馬吳漢,東漢軍隊的最高統帥

帝戒漢曰:“但堅據廣都,待其來攻,勿與争鋒。若不敢來,公轉營迫之,須其力疲,乃可擊也。”漢乘利進逼成都,阻江北為營,使劉尚将萬餘人屯于江南。帝聞大驚,讓漢曰:“比敕公千條萬端,何意臨事悖亂!與尚别營,事有緩急,不複相及。”诏書未到,謝豐、袁吉将衆十許萬攻漢,使别将将萬餘人劫劉尚,令不得相救。

吳漢兵敗,與諸将商量。決定沖出去,找到劉尚,與劉尚合兵,還有反敗為勝的機會,否則等到劉尚被擊敗,就必敗無疑了。諸将領命,三日之内,緊閉寨門,趁敵軍不備,夜間撤退與劉尚回師。蜀軍将領謝豐、袁吉發現,急忙追趕。吳漢領兵奮力拼殺,針斬謝豐,袁吉。

雲台二十八将第二:亢金龍大司馬吳漢,東漢軍隊的最高統帥

吳漢撤回廣都之後,上書劉秀自責謝罪。吳漢統兵與公孫述激戰,八戰八捷。公孫述親率萬人出城與漢軍決戰,吳漢命高午,唐邯領萬人與公孫述決戰。戰鬥中,高午于陣中一槍刺傷公孫述。公孫述逃回成都,不久病重身亡。公孫述大将延岑投降,漢軍攻入成都。

還記得前文中鄧晨叛亂嗎?這個延岑正是當年聯合鄧晨,秦豐等人作亂的農民軍首領。鄧晨失敗後,跟随隴右隗嚣,隴右平定後,又跟随公孫述。

雲台二十八将第二:亢金龍大司馬吳漢,東漢軍隊的最高統帥

最終,劉秀還是沒有放過他,延岑被斬首。此時的吳漢老毛病又犯了,縱容部下在成都燒殺擄掠,公孫述,延岑全族被殺,宮殿被燒毀,殘害百姓,這也導緻了後來的蜀中叛亂。

劉秀大怒,嚴厲譴責吳漢,劉尚。

北擊匈奴,平定蜀亂

建武十三年,天下平定。吳漢從成都順江而下,奉命去宛城祭祖。之後于建武十五年,再次率部北擊匈奴。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吳漢打了一圈。

建武十八年,岑彭舊部蜀郡守将史歆在成都作亂。圍攻郡守張穆,史歆這一亂,蜀地紛紛響應。這也是因為當年,吳漢攻入成都,燒殺搶掠,失去了民心。

劉秀派吳漢,劉尚去平定叛亂,可能也是因為這一點吧。吳漢率領劉尚臧宮,統兵前往鎮壓。這些起義軍那是吳漢的對手,很快就平定各地叛亂,成都被攻破,史歆被殺。這一次,吳漢再也沒幹搶奪之事。

平定蜀亂兩年後,吳漢病危。劉秀親自探望,向吳漢問其後事。吳漢回答:“我這個人愚昧無知,隻要陛下慎重,不要輕易赦免有罪之人。”吳漢死後,谥号為忠侯,并且劉秀還安排禁衛軍士兵,為她送葬,葬禮的規格也效仿大将軍霍光的葬禮,極盡哀榮。

雲台二十八将第二:亢金龍大司馬吳漢,東漢軍隊的最高統帥

吳漢和韓信的經曆差不多,都是從地位卑微之人,做到了統兵元帥。但二人的命運卻如此不同,韓信最終被殺,而吳漢卻壽終正寝,哪怕是因為縱容手下,也僅僅受到劉秀的口頭譴責而已,該重用還是重用。

吳漢這個人,愛争強好勝。每次出征打仗,劉秀總會放心不下叮囑他幾句。每當戰事不利,衆将害怕畏懼。而吳漢卻鎮定自若,整頓軍馬,像平常一樣。劉秀知道後誇贊他:“吳公差強人意,隐若一敵國矣。”

漢從征伐,諸将見戰陣不利,或多惶懼,失其常度;漢意氣自若,方整厲器械,激揚士吏。

而這句話也是差強人意這句成語典故的由來。吳漢能統帥千軍萬馬,成就偉業。固然有自己的才能,但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劉秀的大度信任,如果不是劉秀的大度和信任,就憑吳漢當初逼反鄧奉,劉秀也早就治罪了。

作者:大唐守捉郎

參考資料:《後漢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