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書本家
這一輪的疫情,依舊還在繼續。
西安、河南、天津...每日的新增總牽動着無數人的心。
除了一線的抗議人員,最讓人牽挂的,就是疫情下的孩子們。
目前,天津本土病例中七成患者為兒童;
西安新增确診病例中,最小的才7個月大。
但令人意外和感動的是,在疫情之下,這些平時熊孩子的身上,卻讓人看到了所謂“希望”的東西。
學校一直是核酸檢測的重點。
河南的一所幼稚園,孩子們正要準備做核酸采樣。
原本以後這群平時有點“熊”的孩子,會在這個過程中鬧情緒。
是以,在采樣之前,老師們就開始給孩子們做心理疏導,讓他們不要害怕。
400名左右的幼兒,最小的孩子才2歲多。
但是,他們不吵也不鬧,一直乖乖地站在指定的位置排隊等候。
“核酸檢測從開始到結束,一共花了1個小時。”
孩子們這場集體核酸檢測,聽話的讓人心疼,同是又讓人覺得驕傲!
這些孩子還有老師的安慰,家人的陪同,還有不少年幼的孩子,隻能獨自面對這一切。
莆田有一個4歲的孩子,他穿着小小的隔離服,一個人背着行李,拿着零食,來到了治療點。
“過來的孩子很乖,非常配合,很讓人心疼。”
一個确診的3歲孩子,在深夜的路上,他自己推着行李走向隔離點。
小小的背影,防護服穿在他身上還大了些許。
推着半身高的行李箱的他,手裡還僅僅地攥着媽媽給他的面包。
他也許還不是很懂自己将面臨的是什麼,但他沒有哭鬧,乖巧地聽從抗議人員的安排。
他的勇敢,超乎想象。
離開父母的羽翼之下,獨自面對疫情的他們,遠比我們想象中的更堅強勇敢。
德國數學家蘭德說過:要學孩子們,他們從不懷疑未來的希望。
他們身上,有着中國少年獨特的力量,和中國未來的希望!
疫情當下,還有一群讓人忽略的孩子。
他們就抗疫人員的孩子。
由于疫情,他們的父母選擇了挺身而出,而他們成為了這場疫情中懂事而堅強的存在。
冬至,本該是一個阖家團圓的日子。
但是,在一線努力奮鬥的防疫人員不能回家過節。
孩子們隻能通過信件或者視訊和父母們聯系。
他們有時也會想要爸爸媽媽陪在身邊。
但是,哪怕不舍、哪怕想念,他們也都學會堅強,微笑地告訴視訊中父母:“沒關系”、“加油!”
因為他們知道,父母是去救人,是在做好事。
哪怕是在檢測核酸的時候認出了自己的父母,他們的舉動也令人心疼。
一個女孩認出自己母親後,就像讨要一個擁抱。
但是,母親正在工作,隻能選擇拒絕。
即使不能靠近,孩子還是站在看得見母親的地方。
對于她來說,多看這幾眼,也會覺得是安慰。
“爸爸加油!”、“爸爸你要照顧好你自己!”
正在笑着給自己爸爸打氣的孩子,他的父親是一名在一線工作的警察。
難得的一次見面,還沒有享受夠父親的疼愛,他就要再次目送父親出門工作了。
微笑着的加油聲,是父親的動力,也是這個孩子最後的堅強。
在爸爸離開後,孩子就哭了:“爸爸多久回來?”
沒有人苛責他的落淚,因為他已經做得很好了。
他無私地将父親,借給了整個社會。
這些孩子,他們甚至不知道這場戰役的“敵人”到底叫什麼。
但是,卻已經懂得責任,懂得大義。
他們也在為我們的國家貢獻着自己的力量。
都說疫情是一面照妖鏡。
照出了人性的貪婪和陰暗,卻也照出了孩子們純粹的赤誠之心。
浙江兩歲的小男孩确診了。
在醫院,他沒有父母的陪伴,隻有護士曹玲玲一直在照顧他。
待他康複的那天,曹玲玲親自送他出門。
本打算和男孩揮手告别之際,曹玲玲卻看到小男孩對她深深鞠了一躬。
隻是一個鞠躬,卻是他能想到的,表示感謝的最好方式。
這也被稱為是“最萌鞠躬禮”。
而這個暖心的動作,就在這群可愛的孩子之中傳開了。
3個前往檢測地的孩子,在完成核酸采樣後,來到了一群“大白”的前面,深深地鞠了一躬。
“你們辛苦了!”
在這個特殊的時期,沒有人是不知疲倦的。
但是,在孩子們身上感受到的這些溫暖,足以撫平因忙碌和緊張皺起的眉頭。
原來這才是我們的未來,本以為他們會和我們想象中一樣脆弱,但事實是他們有着非凡的懂事和善良。
幼稚園的孩子們正在排隊,給這些給他們做核酸檢測的從業人員表演節目。
他們不知道該用什麼感謝這群擋在所有人前面可愛的人群。
西安的疫情,讓連軸轉的一線防疫人員都疲憊不堪。
在兩名民警正在車内休息的空隙,兩名小朋友突然跑了過來。
他們塞了兩顆糖給執勤民警,“你們一人一個”。然後,就轉身跑走了。
沒有過多的打擾,孩子們都在用自己認為最好的方式,感謝着在他們眼中正在做好事的他們。
這群孩子做的,是我們每個人本該做,卻總是忘了做的。
舍己救人不是這些一線人員理所應當做的事,每個人都有求生的本能。
但是,他們為了我們,選擇逆行,他們值得鄭重的感謝和尊重。
何為少年?
他們即是少年!
何為未來?
他們就是中國的未來!
他們稚嫩、他們脆弱,但是,他們又堅強有擔當。
是以,我們這一次一定會在這次“戰役”中獲勝,因為我們的未來是他們!
END
評論區接力,為還在抗疫一線的人加油,為所有孩子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