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朝“火雲邪神”:擅長徒手夾子彈,最後卻死在自己的獨門絕技上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許多神秘莫測的功夫與技法,不管在古代的哪個朝代,都有依靠技藝為生的“藝人”,但是随着中國不斷的發展,這些技藝戲法也逐漸被人們所遺忘,這些技藝戲法也随着人們的遺忘而淡出大衆視線。

雖說技藝戲法被中國人“抛之腦後”,但是卻十分吸引外國人的眼球,在清朝末年,有一位鑽研西方戲法的美國人十分喜愛中國的戲法,甚至将二者結合,發明了一套“徒手接子彈”的絕活。

這套新發明的戲法使外國觀衆感到了刺激與新鮮,為了吸引更多人的關注,這位美國人還給自己取名為程連蘇,曾被人稱為清朝的“火雲邪神”。但成也絕技,敗也絕技,他最終也死于自己的絕技上,這中間到底發生了怎樣的曲折呢?

清朝“火雲邪神”:擅長徒手夾子彈,最後卻死在自己的獨門絕技上

西方與東方的碰撞

衆所周知,在我國清朝末年,西方列強用武力強行打開中國緊閉的大門,當時的主要目的還隻是為了開拓中國的市場,以此來滿足資本的發展。

中國獨特的東方文化與西方完全不同,也是以吸引了很多外國人,其中就有中國的戲法,中國戲法在中國人眼中不過是不務正業,但是外國人卻十分熱衷于觀看,為了生存,清朝人金陵福不得不前往美國表演戲法。

也正是此次表演,影響了程連蘇一生。程連蘇原名威廉·羅賓森,他自小就對身邊事物具有強烈的好奇心,也養成了他“刨根問底”的性格。

清朝“火雲邪神”:擅長徒手夾子彈,最後卻死在自己的獨門絕技上

在第一次觀看與父親一起觀看中國戲法時,少年的程連蘇就深深地被其吸引,他甚至利用各種空閑時間學習戲法與西方魔術,隻要有中國戲法的地方就一定有程連蘇的身影,在這種不斷觀看與揣摩的同時,程連蘇也逐漸掌握了戲法中的奧秘。

徒手接子彈

可以說金陵福間接地影響了程連蘇的未來發展,程連蘇在掌握了中西方魔術之後就希望自己能像金陵福那樣以此為生,為了更好的吸引觀衆,程連蘇将自己打扮成了一個中國人,他也身穿長袍馬褂,更是蓄起了長辮。

但是作為一個美國人,為何如此熱衷于扮成一個中國人呢?或許是先入為主的原因,金陵福先于程連蘇在美國開始表演戲法,而且程連蘇也是因為金陵福才有機會接觸到中國戲法。

清朝“火雲邪神”:擅長徒手夾子彈,最後卻死在自己的獨門絕技上

是以程連蘇深知如果自己一直在美國表演,會一直活在金陵福的“陰影”之下,是以他就将自己“表演舞台”轉移到了其他國家。

其實程連蘇的想法是正确的的,他也的确以清朝人的形象在歐洲其他國家打響了自己的名聲,更是在歐洲賺到盆滿缽滿,尤其是程連蘇自己發明的徒手接子彈,這項絕技受到觀衆無數的掌聲與喝彩。

徒手接子彈的原理很簡單,程連蘇首先毫不掩飾地向觀衆們展現自己表演所用的槍支,更是讓觀衆親自确認這把槍裡的子彈是真的。

清朝“火雲邪神”:擅長徒手夾子彈,最後卻死在自己的獨門絕技上

在開始表演後,程連蘇将槍口對準自己的腦門,“砰”地一聲槍響牽動着觀衆們的心。大家都以為程連蘇會是以倒地,但鏡頭一轉,子彈卻出現在他的手中。

并不是程連蘇真的具有此項能力,而是因為表演時所用的槍支是經過特殊處理的,子彈的确是真的,但是在扣動扳機的那一刻,子彈被推進了槍内的一個小孔中。

他手中的子彈也不是槍裡的那枚子彈。但這個障眼法卻吸引了很多人,也是以讓程連蘇名聲響徹歐洲。

清朝“火雲邪神”:擅長徒手夾子彈,最後卻死在自己的獨門絕技上

成也絕技,敗也絕技

程連蘇憑借此項絕技不斷遊走于歐洲各國,使歐洲各個國家的人都對其十分喜愛,但是程連蘇于1918年在倫敦綠林帝國表演時,發生一場嚴重的演出事故。

由于他常年奔走于各個國家表演該戲法,戲法中的道具槍也是以變得磨損,而程連蘇并沒有發現,直到表演的時候真的子彈被發射出去,直擊程連蘇要害。

在程連蘇倒地之後,觀衆們依舊以為這是表演中的一環,但時間過去了許久,程連蘇也并未站起來,這才讓人們意識到出現了演出事故。

清朝“火雲邪神”:擅長徒手夾子彈,最後卻死在自己的獨門絕技上

倒地的程連蘇雖然被送到了附近的醫院救治,但是由于子彈離程連蘇心髒的位置十分接近,加上倒地失血過多,隔天就被宣告死亡。

這個戲法的本質也是以被解密,在驗屍報告上也被注明是意外死亡,但是一些陰謀論者卻并不認為這是一場意外。

據美國另外一位魔術師傑克·克拉森透露,程連蘇當初因表演戲法而背負各種債務,他的妻子忍受不了程連蘇對于戲法的各種癡迷,而與程連蘇的經理人勾搭在一起,發生了婚外情。

清朝“火雲邪神”:擅長徒手夾子彈,最後卻死在自己的獨門絕技上

為了掩人耳目才精心策劃了一起意外事故,不過真正原因沒人知道,事情發生得太過突然,不過程連蘇對戲法的苦苦鑽研還是值得被人們稱贊的。

小結:

風險與收益同在,台下十年功,台上一分鐘,舞台表演事故是常見的事情,但是越專業的表演出事的機率越小,程連蘇雖然對技法熟練,但他對于表演中的道具有點過于忽略對其的保養,以至其最終死于自己的絕技下。

不管是任何時期,人們總是熱衷于追求新鮮刺激的事物,也許是這些事物能夠幫助人們在工作和家庭的壓力中展示釋放自己緊張的情緒,越是刺激的事物其風險也就越高。

清朝“火雲邪神”:擅長徒手夾子彈,最後卻死在自己的獨門絕技上

就好比現在社會的過山車、大擺錘等娛樂設施一樣,雖然這些娛樂設施能夠吸引遊客的目光,但也有人是以而喪命。

由此可見,追求刺激的事物并不是一件壞事,但是作為帶來刺激的程連蘇也好,還是娛樂場所的管理者也好,都應該對其設施進行仔細的維護,畢竟誰也不想在賺取金錢的同時付出自己的生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