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日系品牌齊發力,寶馬奧迪争新年,AION突破40萬

日系品牌齊發力,寶馬奧迪争新年,AION突破40萬

新的一年,新的開始,許多廠商都希望能釋出新車搶一個開門紅。2022年的第一期【價到】,帶你看看那些新車在2022搶得先機……

★ 廣汽豐田鋒蘭達

售價:12.58-16.98萬元

日系品牌齊發力,寶馬奧迪争新年,AION突破40萬
日系品牌齊發力,寶馬奧迪争新年,AION突破40萬

鋒蘭達是日規版卡羅拉Cross的國内版車型,基于TNGA-C平台打造,定位為一款小型SUV,車身尺寸為4485/1825/1620mm,軸距為2640mm,和C-HR軸距一緻,但車身大一小圈。

日系品牌齊發力,寶馬奧迪争新年,AION突破40萬

新車整體走年輕家用路線,車頂與車身可選用不同顔色的車漆,并以一道鍍鉻裝飾條分隔開來,再加上車身底部的黑色包圍,營造出鮮明的層次感。值得一提的是,新車未來還将推出混動版車型。

日系品牌齊發力,寶馬奧迪争新年,AION突破40萬

内飾則是典型的豐田風格,指針式與液晶屏結合的儀表盤與懸浮式多媒體顯示屏+實體按鍵表達着新車的家用車定位。動力方面,新車搭載2.0L自然吸氣四缸發動機,最大功率171馬力,峰值扭矩205牛米,比對可模拟10擋的CVT無級變速箱。

豐田正進一步豐富在華的産品線,前有淩放後有鋒蘭達,各自和榮放、C-HR定位十分接近,再加上南北豐田“一車兩吃”的布局,是否會讓消費者更加迷惑?是否會造成内耗?有待後續市場觀察。

★ 廣汽本田新款奧德賽

售價:23.58-35.48萬元

日系品牌齊發力,寶馬奧迪争新年,AION突破40萬
日系品牌齊發力,寶馬奧迪争新年,AION突破40萬

新車是一款換代車型,但動力總成和尺寸沒有什麼變化,更像是一次中期改款。更寬的前格栅使新車看起來更加厚重,尾燈則在保留了奧德賽标志性的條形燈帶的基礎上擴大了面積,貫穿式鍍鉻飾條的加入讓它與艾力紳的辨識度有所降低。

日系品牌齊發力,寶馬奧迪争新年,AION突破40萬

新車的内飾也煥然一新,大面積木紋飾闆的加入一掃本田内飾冰冷的科技風,内飾更加溫馨更加家用,懸浮式的中控屏内嵌了Honda CONNECT 3.0智導互聯系統,界面變成了彩色,加入了更豐富的APP,換擋機構也更換為了按鍵式。

日系品牌齊發力,寶馬奧迪争新年,AION突破40萬

配置上,新車對車内空間的利用更加充分,在如手套箱上方等處增加了許多新的儲物空間,并相應增設了不少USB接口以及新增了無線充電區域,此外,新車還增加了電動尾門。新車政策上,限牌城市最高享受7000元置換補貼,其他城市最高享受4000元置換補貼。新車享受三年6次免費基礎保養(含首次保養),整車3年或10萬公裡,動力電池10年或20萬公裡保養。

★ 新款東風本田艾力紳

27.98-33.18萬元

日系品牌齊發力,寶馬奧迪争新年,AION突破40萬
日系品牌齊發力,寶馬奧迪争新年,AION突破40萬

作為奧德賽的同門兄弟也是最直接的競争對手,奧德賽換了新,艾力紳自然也要跟上。新換裝的大尺寸六邊形進氣格栅讓前臉有了明顯的家族式設計風格,格栅内的黑色鋼琴漆塗裝則凸顯了商務氣息,同時,轉向燈加入了流行的流水燈效,尾燈也采用了熏黑處理。

日系品牌齊發力,寶馬奧迪争新年,AION突破40萬

全新的内飾同樣讓人眼前一亮,與新款奧德賽一樣的10英寸懸浮式中控屏和按鍵式換擋機構搭配經過調整的内飾配色,整體内飾風格十分年輕。新的中控屏同樣也安裝了全新HONDA CONNECT 3.0智導互聯系統,支援娛樂、車機互聯、導航、WIFI熱點、語音識别等功能。

日系品牌齊發力,寶馬奧迪争新年,AION突破40萬

值得一提的是,新車在前排取消了中央通道,在主駕側安裝了一個可以旋轉的超大尺寸扶手,副駕一側則新增了一個設有USB接口的儲物格,但隻需要收起扶手就仍可以輕松地在一二排之間穿梭。

★ 2022款寶馬X1

售價:27.98-33.38萬元

日系品牌齊發力,寶馬奧迪争新年,AION突破40萬
日系品牌齊發力,寶馬奧迪争新年,AION突破40萬

寶馬X1的此次改款主要對配置進行了更新。入門級的sDrive 20Li 時尚型新增了X設計套裝,其中主要包括在前後保險杠及側裙處增加的銀色裝飾條、銀色後視鏡罩以及更新的18英寸Y型鋁合金輪圈;領先型車型增加了前駐車雷達;同時需要注意的是,頂配的xDrive 25Li 尊享型車型降價了6000塊錢,但代價則是去掉了HUD擡頭顯示功能。

日系品牌齊發力,寶馬奧迪争新年,AION突破40萬

★ 寶馬iX xDrive 40/M60

售價:74.69-99.69萬元

日系品牌齊發力,寶馬奧迪争新年,AION突破40萬
日系品牌齊發力,寶馬奧迪争新年,AION突破40萬

寶馬的iX系列目前共推出了3款車型,其中iX xDrive 50已經在2021年廣州車展上市,售價84.69萬元。而此次上市的的兩款車型進一步擴充了iX車型陣營。

日系品牌齊發力,寶馬奧迪争新年,AION突破40萬

iX M60是目前寶馬旗下性能最強的電動汽車,搭載M專屬電驅系統,雙電機的最大輸出功率為455千瓦(619馬力),在運動模式下激活彈射起步功能,可産生1100牛米的峰值扭矩,這也是寶馬第一款扭矩超過1000牛米的量産車型,它的最高時速被電子限制在250km/h,百公裡加速僅需3.8秒,WLTP标準下續航裡程566公裡。

日系品牌齊發力,寶馬奧迪争新年,AION突破40萬

作為百萬級别的旗艦車型,iX M60還擁有20項寶馬首次搭載的配置,例如采用紅外線加熱技術的舒适加熱套裝、自動泊車輔助系統Pro等。

日系品牌齊發力,寶馬奧迪争新年,AION突破40萬

而入門級的iX xDrive 40,也标配有自修複智慧前格栅、可調光全景天幕、全新BMW iDrive、一體式懸浮曲面屏、5G、自動駕駛輔助系統Pro以及四區自動空調等多項豪華配置。

日系品牌齊發力,寶馬奧迪争新年,AION突破40萬

動力參數上,iX xDrive 40的雙電機最大輸出功率為240千瓦(326馬力),百公裡加速6.1秒,在CLTC标準下續航裡程為455公裡。

★ AION LX PLUS

售價:28.66-45.96萬元

日系品牌齊發力,寶馬奧迪争新年,AION突破40萬

日系品牌齊發力,寶馬奧迪争新年,AION突破40萬

新款AION LX PLUS的亮點在于使用了“海綿矽負極片電池”(千裡版),并支援第四代智能溫控系統及電池預加熱,同時擁有彈匣電池系統安全技術,按配置不同,提供600km、650km以及1008km三種不同的續航裡程。

全系車型的性能也進行了提升,單電機的80和千裡版最大功率245馬力,80D雙電機版本達到490馬力。但價格也水漲船高,尤其是高配車型,首次突破了40萬元大關,和蔚來ES6、寶馬iX3等車型産生了重合。

日系品牌齊發力,寶馬奧迪争新年,AION突破40萬

其他方面,新車換裝了全新的前包圍,同時車身長度略有增加,達到了4835mm,軸距保持2920mm;内飾取消了雙聯屏的設計,中控台上是一塊15.6英寸的獨立大螢幕,其配備了最新ADiGO 4.0智能物聯系統,新增了語音操控駕駛模式、能量回收、車輛控制等功能。值得注意的是,AION LX PLUS用一塊全景天幕替代了現款的全景天窗,好看了,但也更曬了。

★ 吉利帝豪L

售價:9.99-10.99萬元

日系品牌齊發力,寶馬奧迪争新年,AION突破40萬
日系品牌齊發力,寶馬奧迪争新年,AION突破40萬

吉利帝豪L是吉利“能量風暴”新設計風格下的首款轎車(首款SUV是博越X),“能量矩陣”式的前格栅靈感來源于敦煌熔鹽塔式光熱電站,看上去十分霸氣,尾部設計亦充滿層次感,被官方稱作“飛天飄帶”的貫穿式尾燈配備258顆LED,2041mm的燈帶還能夠實作三種迎送賓燈語。

日系品牌齊發力,寶馬奧迪争新年,AION突破40萬

帝豪L車身尺寸為4735*1815*1478mm,軸距2700mm,比帝豪長了50mm。動力更新為1.4T渦輪增壓發動機,最大功率141馬力,峰值扭矩235牛·米,比對CVT變速箱(模拟8擋)。

儀表盤尺寸縮小為10.25英寸但更新為全彩顯示,同時中控螢幕全系标配FOTAS雲端智能更新。

★ 上汽奧迪A7L 2.0T

售價:45.97-51.97萬元

日系品牌齊發力,寶馬奧迪争新年,AION突破40萬
日系品牌齊發力,寶馬奧迪争新年,AION突破40萬

在A7L 3.0T車型預售了三個多月後,2.0T車型趁着新年的到來上市,更為親民的價格意味着這是上汽奧迪更希望能夠走量的車型。此次上市的2.0T車系搭載的是高功率2.0T渦輪增壓四缸發動機,最大功率245馬力,除入門版車型為前驅外其餘車型均為四驅。

日系品牌齊發力,寶馬奧迪争新年,AION突破40萬

新車的前臉較55 TFSI車型略有變化,更接近于新款A8的中網設計,在橫向的條幅之間增加了垂直的點陣,S-Line外觀套件為全系标配。

★ 斯巴魯新款傲虎

售價:31.28-33.08萬元

日系品牌齊發力,寶馬奧迪争新年,AION突破40萬
日系品牌齊發力,寶馬奧迪争新年,AION突破40萬
日系品牌齊發力,寶馬奧迪争新年,AION突破40萬

新車與現款相比做出的改動極小,僅僅将午夜珠光藍配色替換為珠光寶石藍配色,并增配了碰撞報警與主動刹車兩項輔助安全駕駛功能,但是其官方給出的車輛參數有不少的改動。例如,官方油耗資料由NEDC綜合工況下的7.4L/100km變為WLTC工況下的8L/100km,運動版車型的整備品質減少了1kg等等。

以上就是本期【價到】帶你淘到的全部新車了。

對于以上新車的任何評論,或是有關汽車的話題都歡迎讀者積極留言評論!

本文作者為踢車幫 趙祥森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