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網際網路醫院,“9成建而不用”?

網際網路醫院,“9成建而不用”?

文 | 張永群

今天,媒體一篇關于網際網路醫院的報道引發關注,報道認為,網際網路醫院的潛力沒有充分被挖掘。據不完全統計,全國超過1.3萬家二級以上醫療機構中,建成網際網路醫院的僅約為1700家。報道援引了《2021中國網際網路醫院發展報告》中的資料,超9成網際網路醫院處于建而不用或淺嘗辄止的“僵屍狀态”。

雖然“網際網路+醫療”正是當下的熱門概念,但真正的網際網路醫院确是建成的少,建而不用的多。回想我們近一年的就醫過程,對這一現象也定會有所體會。我們可能經常在醫院的公衆号等管道挂号、繳費、查報告,在網際網路平台上買藥,但自己或家人生了病,尤其是普通感冒之外的疾病,我們絕大多數情況下還是會選擇去醫院線下就診。

挂号、繳費、查報告,這的确是網際網路醫院所提供的重要服務之一。但網際網路醫院的業務範疇卻遠不止于此類便民服務,它還包括慢性病、常見病的複診,家庭醫生的簽約,遠端會診,以及醫學咨詢、遠端教育等全鍊條的醫療服務。網際網路醫院不僅可以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給患者提供更便捷的就醫服務,還可以依托醫療資源的互聯互通,加強與基層醫院的遠端合作,助力分級診療的發展。

網際網路醫院,“9成建而不用”?

在新冠疫情期間,網際網路醫院的價值也得到了進一步凸顯,無論是線上的核酸檢測預約、線上問診,還是相關醫療科普和咨詢,都在相當程度上滿足了群眾的需求,緩解了線下的診療壓力。

在資訊化時代,網際網路醫院的建立和使用是一種必然趨勢,但網際網路醫院為何在當下遇到了發展的瓶頸呢?媒體報道中的資料,展現了部分堵點。在某省,網際網路醫院複診挂号費為6元,而在某第三方平台上,某三甲醫院乳腺外科副主任醫師,一次15分鐘電話問診定價499元。在這樣的定價對比下,醫生的積極性無法被充分調動,不少網際網路醫院的閑置便就不難了解了。

網際網路醫院,“9成建而不用”?

定價問題隻是網際網路醫院營運過程中的問題之一,目前大部分網際網路醫院的建設基本上都是依靠實體醫院自身來完成,有的甚至隻是交給醫院的資訊部門,并沒有在整體層面進行統籌,更不要提建立市場化的營運機制。然而“網際網路+”卻意味着更靈活、更市場化的營運和業務模式,若是無法做出創新和突破,隻是簡單的線上搬運,沒有将網際網路規律與醫療規律相結合,恐怕無法做出令人滿意的結果。

而站在患者的角度,同樣有許多顧慮需要被看到。病例資訊涉及個人隐私,将自己的詳細病情和照片等資料傳在網際網路上,如何保障資料的安全?通過網際網路就診,支付費用如何通過醫保報帳?另外,網上看病診療不同于一般的網絡購物等服務,它關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不少人擔心網絡問診會有偏差,更傾向于選擇面對面就診,患者的就醫習慣也并非一朝一夕可以改變。

網際網路醫院,“9成建而不用”?

應該看到,近幾年頂層設計不斷發力,《關于促進“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網際網路醫院管理辦法及标準(試行)》和《關于積極推進“網際網路+”醫療服務醫保支付工作的指導意見》等政策檔案為網際網路醫院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和基本原則,然而在地方落實和操作層面,還有許多工作要做。

無論是具體的診療和定價制度,跨部門跨地區的打通,還是在監管和處罰上,都需要有明确的可遵循的規範。随着堵點不斷被打通,相信網際網路醫院會在滿足人們的醫療需求上發揮更大的作用。

熱點視訊推薦

更多内容

關注“光明時評”微信視訊号

關注“光明日報”微信視訊号

文字:張永群

圖檔:央視财經、中新網等

朗誦:王茜

責編:王子墨

編輯:張永群 王遠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