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史話新疆|弈棋仕女圖 彩繪天王木俑

史話新疆|弈棋仕女圖 彩繪天王木俑

《史話新疆》系列微視訊之三十一

弈棋仕女圖

豐腴體态、紅潤面龐,右手食指和中指拈起棋子,似為尋得落棋之處在費心思量……

1972年,吐魯番阿斯塔那187号墓出土了一件破碎的絹畫,經過專家精心修複後,一幅貴婦弈棋、侍婢觀棋、兒童嬉戲的工筆風俗畫呈現在世人面前。其中又以畫面中心對弈貴婦最具神韻、風姿綽約,絹畫也是以被命名為《弈棋仕女圖》。

《弈棋仕女圖》高約63厘米,寬約54厘米,現存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畫中兩名對弈者左側之人缺失,右側為一貴婦,發梳高髻,飾以簪花寶钿,闊眉細目、面頰豐潤,上穿绯色對領藍花短襦,肩披白紗,下着綠色長裙,側身坐于地毯之上,正凝神注意棋局,神态端莊,表情生動;又有兩名親屬,身着各色短襦、長裙,駐足觀棋;左右各有數名侍女,身穿穿男式長袍,意态安閑。

出土《弈棋仕女圖》的阿斯塔那187号墓,墓主生前為安西都護府官員,根據墓志及墓主墊席邊上唐天寶三載(744年)的文書殘片來看,這幅圖可能作于開元前後。

一幅内容簡單的絹畫,卻有豐富的資訊蘊含。

作為我國古代四大藝術之一,圍棋的曆史源遠流長。初唐時,圍棋活動由宮廷發起向民間傳播,盛唐時期,由于唐玄宗大力倡導,圍棋一道盛極一時。《弈棋仕女圖》中的貴婦以棋娛樂,說明當時中原的弈棋之俗已傳至高昌地區。

《弈棋仕女圖》中的貴婦及親屬身着短襦、長裙,這是唐代婦女的基本服飾,襦為短上衣,裙為下裳,命婦燕居及平民女子皆以襦裙為常服。而圖中的侍女身穿男式長袍,與《舊唐書·輿服志》中“或有著丈夫衣服、靴、衫,而尊卑内外斯一貫矣”的記載相符,是當時唐朝貴族階層的流行風尚。

豔麗的服飾,豐腴的形象,《弈棋仕女圖》雖然出自邊疆,描繪的卻是典型的唐代貴族婦女形象和服飾,顯示出唐朝中原文化對吐魯番地區的深遠影響。

公元640年,唐朝設西州後,中原與西域經濟文化的交流更為密切,不僅是中原地區的服飾文化在新疆地區成為時尚,中原地區也深受邊疆服飾文化的影響。

據記載,唐時“上自帝王官宦,下至庶民百姓,無不傾心胡俗”,《新唐書·五行志》中也有“天寶初,貴族及士民好為胡服胡帽”的記載。與《弈棋仕女圖》一起出土自187号墓的彩塑騎馬女俑,頭戴高聳帷帽,是典型的胡化風格。而在《弈棋仕女圖》中,貴婦等人雖然穿着漢裝,發式卻是西域流行的回鹘髻,這種現象,正是我國各族文化互鑒融通、互相影響的結果。

一幅《弈棋仕女圖》,見證了新疆地區文化和中原文化交流交融的曆史事實,是唐代新疆地區各族文化在中華文化沃土中枝繁葉茂的真實寫照。

《史話新疆》微視訊系列之三十二

彩繪天王木俑

1973年,新疆考古工作者對吐魯番阿斯塔那古墓群進行發掘時,在阿斯塔那206号合葬墓内發現了一尊“天王踏鬼”鎮墓木俑,由一個彩繪天王和一個素面小鬼組成。

在經過清理之後,專家們發現,這尊木俑是由30多塊雕琢後的木料拼接粘合而成,連天王牙齒這樣細小的部位都可以拆下來。精巧的設計,在新疆曆來出土的鎮墓俑中十分罕見。

天王踏鬼木俑通高86厘米,采用的是浮雕和圓雕相結合的手法,有着誇張的五官和周身鮮豔的紋飾。頭頂以紅帶束發,面部兩道濃眉倒挑,雙目怒瞪,闊口大張,配上嘴唇和下巴上的濃須,顯得十分威嚴。

天王上身披甲,一臂高舉。所披甲以大紅為底色,上面以黃、藍、綠、黑諸色繪制流雲紋牡丹花卉和描金邊飾,色彩鮮豔、盡顯華貴。胸前佩有兩塊綠色護鏡,雙肩飾以虎頭狀護膊,虎口中延伸出繪有菱格的内層護膊,構思奇特、氣勢非凡。天王腿部着靴,一足踏于小鬼肚腹。小鬼頭戴小帽,寬嘴短鼻,作出痛苦表情,似是要以此凸顯天王的神勇和威嚴。

天王的形象來源于佛教造像中的護法天王像,佛教傳入中國後,佛教徒在翻譯佛經和傳播教義時,時常援引、借用道家和儒家的名詞術語,三種文化互動吸收,彙通合流,護法天王像也逐漸成為經過藝術誇張的中國武士形象。天王俑出現于唐代,是在武士俑的基礎上發展而來,往往與鎮墓獸一起置于墓葬中,以保護墓主的安甯。

以俑随葬是中原地區流行的喪葬習俗。唐置西州後,中原的喪葬習俗被西州居民積極仿效。他們不僅嚴格遵循《儀禮》中有關喪葬的規定,家族成員死後還會共葬一個墓群。除了出土彩繪天王踏鬼木俑的206号墓,336号墓出土過一件木身彩繪高髻泥頭男俑,224号墓出土過一件彩繪戴高帽胡人頭像,可見當時以俑随葬之風在新疆吐魯番地區相當盛行。

這尊彩繪木俑天王所穿铠甲,是隋唐時期中原地區武将的樣式,甲上紋飾也盡顯中原地區特色,但在褲腿和袖口,則是漂亮的西域特色紋飾。紋飾上看似不經意的混搭,顯示出中原和西域間的密切聯系。

威武的天王,精美的紋飾,生動反映了新疆地區各族文化始終紮根中華文明沃土,是中華文化不可分割一部分的曆史事實。

史話新疆 | 第1集—第18集

來源:中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委員會宣傳部

奎屯市融媒體中心

編輯:梁奕

責編:陳世健 王倩

總編:徐鐘

總監制:張代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