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畫學習】芥子園:畫流泉瀑布石梁12式各法(1)子久畫泉法

原文:

石為山之骨,而泉又為石之骨。或曰:水性至柔,焉得稱骨?餘曰:排山穿石,力撼巨靈,莫剛于水,故焦贛稱有“水生骨”之語。且細而流飛沫濺,巨而河潤海涵。涓與滴,何莫非天地之血與髓?血是以坯胎骨者,髓又是以滋養骨者。骨無髓則為枯骨,骨而枯與土壤等,即不得謂之骨,是山之為骨,水實成之。故古人畫泉,甚為審顧鄭重,緻有“五日一水”之語。今以泉法分圖各見,而先之以子久全體俱露之泉,一條貫破青山陡峭處,又安得不謂之骨?

【國畫學習】芥子園:畫流泉瀑布石梁12式各法(1)子久畫泉法

譯文:

石是山的骨骼,而泉又是石的骨骼。有人問:水性至柔,怎麼能稱得上骨骼呢?我回答:能夠排山穿石,力量可以撼動巨靈河神,沒有比水更剛強的了。是以,漢代哲學家焦贛曾經說過“水生骨”的話語。

況且細小時如浪花飛舞濺起水沫,巨大時如河水廣潤大海包涵萬象。點點滴滴,難道不是天地的血液和精髓?血液是用來孕育骨骼的,精髓又是用來滋養骨骼的。骨骼若是沒有精髓就成了朽骨,骨骼若是枯竭了就像土壤一樣,就不能稱之為骨骼。是以,山的骨骼,是靠水成就的。是以,古人畫泉水,都仔細察看非常鄭重,以緻有“五日一水”之語。

現在,把泉的畫法分别用圖畫的形式展現出來,而首先列出的是黃子久的全體都展露的泉水。一條清泉貫穿沖破青山陡峭的地方,又怎能不稱它為骨骼呢?

【國畫學習】芥子園:畫流泉瀑布石梁12式各法(1)子久畫泉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