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賴坤前
編 / 羅玉婷
1月9日,由南方周末主辦、五糧液獨家支援的“N-TALK詩意長江”在上海舉行,标志雙方攜手打造的“長江文化帶萬裡行”圓滿收官。
從“萬裡長江”第一城宜賓出發,沿江而下,一路看盡風土人情,賞盡詩情酒意,深度體驗萬裡長江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詩情之美。在長江玉帶上最閃耀的明珠——上海,縱覽長江文化和美隽永的獨特況味、開放包容的文化源流。從宜賓到上海,長江流經的地域養育了不同的人文風情,成就了豐富多彩的地方文化。

以萬裡長江為媒,大國濃香順流而下,在千年時光中,滋養了從長江頭到長江尾無數文人墨客的靈感。活動現場,複旦大學資深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葛劍雄,知名文化學者、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郦波,作家、評論家、《上海文化》副主編張定浩,青年作家、複旦大學教師張怡微,帶領觀衆共同品鑒和美之味,論長江文化帶的詩情酒意。
浸潤千年文明
五糧液與長江的不解之緣
位于長江出海口的上海,是百年中國近代史的縮影,也是近現代中國望向大海的東大門,是中國對外開放、與世界交流的前沿陣地。而“長江首城”宜賓位于岷江、金沙江、長江交彙處,是較早接觸現代文明的地方之一,孕育出開放包容的城市精神,與長江文化内涵、上海的城市氣質不謀而合。誕生于這裡的五糧液秉承“和諧包容 美美與共”的文化理念,集五糧精華,釀出“各味諧調,恰到好處”和美風味,淋漓盡緻地展現出“美美與共 和而不同”的中國文化精髓。
作為中國曆史地理、中國史、人口史、移民史等領域的著名專家葛劍雄作《長江、黃河——中華文明的母親河》主題演講。他認為,中華民族母親河長江、黃河凝聚了曆史,經曆了滄桑,演變成一種文化符号、時代烙印、曆史記憶;另一方面,長江孕育好酒。從物質層面來看,美酒與地理環境密切相關,好酒依賴于好的氣候、環境、水質;從精神層面來看,好酒的美好需要依靠懂得酒文化、甚至能夠創造酒文化的人來傳播,而自古就是航運要道的長江,自然成為了好酒在物質與精神上的雙重載體。
滾滾長江東逝水,江山代有人才出。郦波在以《知行合一,江上王守仁的“詩意人生”》為主題的演講中以六首詩串聯長江邊的六座城市。他表示,無論是歡聚還是送别都必須要有酒有詩,才有“酒過三巡,菜過五味”的趣味。詩酒茶其實就是中國文化的儒釋道,是中國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張定浩生長于長江邊,也醉心于有關長江的詩歌、詩人,以《大江之上,既見君子》為大家溯源“紙上長江”,從陶淵明、謝宣城、李太白、馮至,到蕭伯納、荷馬,帶領大家一同追尋那些過去時代的詩與人,追尋現在與自我的詩酒人生。
張怡微以《故事裡的上海》為主題與大家分享了上海别樣味道和詩意故事。她認為,上海這座城帶着水意。上海的路名多見“浜”、“泾”、“塘”等字眼,來曆濕潤;海派文學海納百川,“海派”也漸成城市文化多元的象征。談及她曾經多次描述的“宴飲”場景時,張怡微表示,上海的飲食,象征團圓、象征童年、象征媽媽的味道。人們通過這些細節把生活節奏調整到舒适、和美的狀态,飲食文化亦成為了城市文化記憶。
四位學者的分享讓現場觀衆感受到長江文化的豐富多元,而随後的品鑒晚宴上,五糧美酒散發的濃香與長江文化的芬芳相得益彰。嘉賓在五糧液品牌文化推廣代表引領下,按照觀色、聞香、品味、悟格四個品評步驟品鑒佳釀,沉醉于大江文明孕育出的大國濃香,并給予高度贊譽。
文化破題,五糧液彰顯品牌引領
作為中國白酒的典型代表,五糧液的和美風味離不開長江首城宜賓的孕育和長江文明的潤澤,蘊含的曆史文化和精神内涵也是長江文明的重要組成和縮影。
九百多年前,黃庭堅在遍嘗戎州佳釀後寫下《安樂泉頌》,盛贊當地特産的“姚子雪曲”(五糧液前身):“杯色增玉,白雲生谷,清而不薄,厚而不濁,甘而不哕,辛而不螫。”短短幾行字濃縮了古人對五糧液的贊美,為後人研究五糧液的發展留下了珍貴史料,也開啟了五糧液與長江、詩酒文化的深切聯系。冥冥之中在千百年前為今天的這場“萬裡長江文化行”埋好了伏筆。
文化,是五糧液最寶貴的财富之一。五糧液明初古窖池群距今已有650餘年曆史,是白酒行業現存最早、規模最大的古窖池群,也是迄今為止儲存結構最完整、古法釀酒技藝傳承最連續、持續不間斷使用時間最長的“活窖”,已被列入國家級文化遺産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