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文明起源 試論長江中遊古城的興起

文明起源 試論長江中遊古城的興起
文明起源 試論長江中遊古城的興起
文明起源 試論長江中遊古城的興起
文明起源 試論長江中遊古城的興起

BRM1甲:36玉魚

長8.4、寬1.5、厚0.3厘米

灰褐玉質,有朱砂等附着物。一面受沁受沁嚴重,一面玉質儲存較好,這應該和埋藏的環境有關。穿孔為單向打孔。本件玉魚和BRM1甲:39組成一對,玉質相近,但外形略有不同,應是同一玉料“對開成形”的作品。亦即同一玉料,分料完成後各自成形完工而成。本玉魚出土于墓主人胸部右側。

BRM1甲:39玉魚

長9.8、寬1.8、厚0.3厘米

灰褐玉質,有朱砂等附着物。一面受沁受沁嚴重,一面玉質儲存較好。穿孔為雙向打孔。本件玉魚和BRM1甲:36組成一對,同出土于墓主人胸部右側。

《試論長江中遊古城的興起》

孟華平,《青果集—一吉林大學考古系建系十周年紀念文集》第155~161 頁知識出版社1998年

本文就長江中遊地區所發現的史前古城的基本特征論述了長江中遊地區史前古城興起的原因。長江中遊地區目前發現的史前古城已有多座,其中已刊布部分資料的有石家河城、馬家坑城、陰湘城、走馬嶺城及城頭山城等。它們大體呈半環狀分布在兩湖平原的西部邊緣。上述古城多構築于屈家嶺文化時期,而廢棄于石家河文化早期。屈家嶺文化時期,長江中遊地區的文化結構發生明顯改變,這對于此時該地區一系列古城的“突然”興起有重要影響。屈家嶺文化的社會經濟發展較以往有巨大變化。1.稻作農業成為農業生産中的主要部門。

2.出現新的手工業種類——冶銅業。3.制陶技術進一步提高,輪制技術普遍推廣,陶器制作比較程式化,器物造型優美樸實,極大滿足豐富了當時社會生活的需求。4.由于勞動生産力的提高和稻作農業的發展,人口數量顯著增長。5.貧富分化進一步加劇。6.出現大型祭祀中心。7.出現中心聚落與從屬聚落的分野。屈家嶺文化生産力水準的迅速發展,導緻人口的急驟增長和社會财富的大量積累,少數人利用手中的權力擷取财富,權力階層和祖先崇拜的形成構成了維系屈家嶺文化的政治基礎。

屈家嶺文化時期古城的興起不僅不突然,反而具有諸多必然的基礎。屈家嶺文化古城是由多級城址構成的複雜體系,是其社會沖突沖突的産物。它反映出屈家嶺文化社會是一個人口衆多、貧富等級分化明顯、具有多級管理機構的複雜政治實體,與“酋邦社會”的諸多特征相似,可作為中國早期國家文明的典型代表。遺憾的是,屈家嶺文化早期國家文明并沒有在長江中遊地區發揚光大,而是到石家河文化時期,毀滅于與中原龍山時代文明的沖突中。

文明起源 試論長江中遊古城的興起

文字來源《中國文明起源研究要覽》,文物出版社2003年12月出版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 編

圖檔及說明來源自圖書《國玉器》,北京大學震旦文明研究中心等編著,2010年出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