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文明起源 试论长江中游古城的兴起

文明起源 试论长江中游古城的兴起
文明起源 试论长江中游古城的兴起
文明起源 试论长江中游古城的兴起
文明起源 试论长江中游古城的兴起

BRM1甲:36玉鱼

长8.4、宽1.5、厚0.3厘米

灰褐玉质,有朱砂等附着物。一面受沁受沁严重,一面玉质保存较好,这应该和埋藏的环境有关。穿孔为单向打孔。本件玉鱼和BRM1甲:39组成一对,玉质相近,但外形略有不同,应是同一玉料“对开成形”的作品。亦即同一玉料,分料完成后各自成形完工而成。本玉鱼出土于墓主人胸部右侧。

BRM1甲:39玉鱼

长9.8、宽1.8、厚0.3厘米

灰褐玉质,有朱砂等附着物。一面受沁受沁严重,一面玉质保存较好。穿孔为双向打孔。本件玉鱼和BRM1甲:36组成一对,同出土于墓主人胸部右侧。

《试论长江中游古城的兴起》

孟华平,《青果集—一吉林大学考古系建系十周年纪念文集》第155~161 页知识出版社1998年

本文就长江中游地区所发现的史前古城的基本特征论述了长江中游地区史前古城兴起的原因。长江中游地区目前发现的史前古城已有多座,其中已刊布部分资料的有石家河城、马家坑城、阴湘城、走马岭城及城头山城等。它们大体呈半环状分布在两湖平原的西部边缘。上述古城多构筑于屈家岭文化时期,而废弃于石家河文化早期。屈家岭文化时期,长江中游地区的文化结构发生明显改变,这对于此时该地区一系列古城的“突然”兴起有重要影响。屈家岭文化的社会经济发展较以往有巨大变化。1.稻作农业成为农业生产中的主要部门。

2.出现新的手工业种类——冶铜业。3.制陶技术进一步提高,轮制技术普遍推广,陶器制作比较程式化,器物造型优美朴实,极大满足丰富了当时社会生活的需求。4.由于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和稻作农业的发展,人口数量显著增长。5.贫富分化进一步加剧。6.出现大型祭祀中心。7.出现中心聚落与从属聚落的分野。屈家岭文化生产力水平的迅速发展,导致人口的急骤增长和社会财富的大量积累,少数人利用手中的权力获取财富,权力阶层和祖先崇拜的形成构成了维系屈家岭文化的政治基础。

屈家岭文化时期古城的兴起不仅不突然,反而具有诸多必然的基础。屈家岭文化古城是由多级城址构成的复杂体系,是其社会矛盾冲突的产物。它反映出屈家岭文化社会是一个人口众多、贫富等级分化明显、具有多级管理机构的复杂政治实体,与“酋邦社会”的诸多特征相似,可作为中国早期国家文明的典型代表。遗憾的是,屈家岭文化早期国家文明并没有在长江中游地区发扬光大,而是到石家河文化时期,毁灭于与中原龙山时代文明的冲突中。

文明起源 试论长江中游古城的兴起

文字来源《中国文明起源研究要览》,文物出版社2003年12月出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 编

图片及说明来源自图书《国玉器》,北京大学震旦文明研究中心等编著,2010年出版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