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世民登基後,秦瓊為什麼很少露面,他幹什麼去了?

“孝母似專諸,交友賽孟嘗,馬踏黃河兩岸,锏打山東六府,雙锏大将神拳太保”說的就是隋末唐初的一員猛将——秦瓊秦叔寶。

李世民登基後,秦瓊為什麼很少露面,他幹什麼去了?

在隋末唐初的戰争中,秦瓊先後跟随來護兒、裴仁基、張須陀和李密,輾轉成為李世民的部将且屢立奇功,參與玄武門之變,最後繪像淩煙閣。立下如此大功,應該在李世民一朝威風八面,頤指氣使才對,為什麼他卻很少露面了。我們不妨從秦瓊的生平經曆尋找答案。

秦瓊在來護兒手下地位不高,但在秦母去世後,來護兒派人前去吊唁。很多人去質問來護兒,軍中戰死的兵士和家中有親人亡故的很多,為什麼隻去吊唁秦母。來護兒說,秦瓊骁勇彪悍,而且有志向有氣節,一定可以依靠自己取得功名,不能把他當作一直卑微的人對待。

可見秦瓊在早期身份還很卑微的時候就已經顯露出那與生俱來的勇毅果敢,而且赢得了别人的尊重,說明秦瓊已經具備了一個戰将最基本的素質——不怕犧牲的勇敢精神。這使他走向成功也加速了他的衰亡。

李世民登基後,秦瓊為什麼很少露面,他幹什麼去了?

果然,隋朝大業十年(公元614年)十二月,涿郡盧月果然,隋朝大業十年(公元614年)十二月,涿郡盧月明率衆十萬謀反,秦瓊随齊郡通守張須陀征讨。雙方相持多日,無法取勝。張須陀想出了一條計策,假裝撤退,誘盧月明來追,埋伏一支部隊奇襲路月明的大營,待其回援再率主力追擊。

但是埋伏很危險,誰會去呢?張須陀向衆手下說出計策後,大家面面相觑。這時秦瓊挺身而出願意打埋伏。于是秦瓊帶領千餘人依計而行,果然大敗盧月明。戰鬥中秦瓊身先士卒,斬将搴旗,率先突入敵營縱火,一夜之間燒毀敵營三十餘座。盧月明隻帶着百餘騎兵逃走。此戰充分展現出秦瓊不怕犧牲、英勇善戰的精神。

兩年後,秦瓊随張須陀征讨瓦崗軍,遭到伏擊,張須陀戰死,秦瓊死戰得脫率殘部依附了據守虎牢的裴仁基。

李世民登基後,秦瓊為什麼很少露面,他幹什麼去了?

裴仁基與監軍禦史蕭懷靜不和,李密趁機招撫裴仁基,隋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四月,秦瓊随裴仁基降李密。李密任命秦瓊為帳内骠騎。大業十四年(公元618年),在同宇文化及的戰争中,李密被流矢所中,險為敵軍俘虜,秦瓊率部拼死戰鬥救出李密,然後又收集殘兵打敗了宇文化及。這場惡戰使瓦崗軍元氣大傷,卻再次證明了秦瓊的勇武精神。

此戰後李密對戰王世充時不做防備,被王世充奇襲打敗。秦瓊被俘,投降王世充被封為龍骧将軍。唐武德二年(619年)王世充稱帝,處死了裴仁基等人,秦瓊覺得王世充不可信,于是投奔李淵,成為李世民手下的馬軍總管。

武德三年(公元620年)秦瓊在李世民的率領下參加武德三年(公元620年)秦瓊在李世民的率領下參加了對宋金剛的戰争,大敗之。此戰秦瓊立功最大,李淵賜給他金瓶,還說“你不顧妻子遠來投奔,又立下許多大功,我的肉都可以割下來給你吃,何況子女布帛”,遂拜秦瓊為秦王府右三統軍,賞黃金百斤,雜彩六千段,封上柱國。

同年七月,秦瓊擔任先鋒僅帶領幾十個騎兵沖鋒陷陣,打敗王世充,封翼國公,賞黃金百斤帛七千段。武德五年(公元622年),秦瓊随李世民征劉黑闼,再獲勝捷和賞賜。從這些封賞和李淵對秦瓊說的話可以看出,戰鬥的慘烈、敵人的強大、秦瓊的英武過人,否則不會有這些封賞。武德九年(公元626年)秦瓊參與玄武門兵變。這是他最後一戰。

這一年,李世民登基,秦瓊已經五十五歲了,如上所述這麼多年秦瓊幾乎一直在征戰,真是“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橫戈馬上行”,面對的都是訓練有素的軍兵,而且他幾乎每一次都是披堅執銳,當先鋒、打頭陣,屢破強敵,立下了赫赫戰功,赢得了高官厚祿,但是也負傷累累。

李世民登基後,秦瓊為什麼很少露面,他幹什麼去了?

俗話說“殺人一萬,自折三千”,秦瓊再勇武,受傷不可避免。大小輕重不同的創傷極大的損害了他的健康,秦瓊自己也說,“我戎馬一生,曆經大小二百餘戰,多次受重傷,前前後後流的血能有幾斛,怎麼能不病呢?”是以,等到天下大定,沒有什麼可以威脅李世民的統治之時,秦瓊就立即回家安心養傷了。因為他無力抛頭露面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