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羅馬共和文化的最終斷絕,一場賽車競技引發的暴亂

和許多人所想像的不同的是,即使公元前27年奧古斯都·渥大維成為第一任元首,羅馬帝國取代了共和國;羅馬人的民主共和傳統并沒有完全絕滅。它們不過是被推到一個不那麼顯眼的次要位置上去了。盡管渥大維設立了各種行政官職,鞏固元首的權柄來強化元首制的一進制獨裁體制;元老院依然擁有着選舉執政官、治理意大利本土在内的幾個元老院行省的權力。即使三世紀危機以後,戴克裡先強化帝制,元老院仍是帝國政治的重要舞台與傳聲筒,重大政治事件與決策仍然離不開那些端坐于元老院中,地位顯貴,身着紫色托加袍的元老們。君士坦丁一世東遷君士坦丁堡以後,他仍然在新首都建立了一個新的元老院。羅馬人熱衷于參與政治,議論時政的傳統仍然持續。但在5世紀的一起大暴動中,這個傳統與另一個羅馬人的傳統——賽車競技,一起走向了衰亡。

羅馬共和文化的最終斷絕,一場賽車競技引發的暴亂

共和國晚期的元老院

衆所周知,羅馬人喜歡觀看競技賽事,除了血腥的角鬥士搏鬥,也有環繞橢圓形競技場的賽車競技。羅馬城中就建有可容納多達15萬人的馬克西姆斯競技場。君士坦丁堡則建成了長約450米,寬約130米,能夠容納10萬觀衆的大競技場。賽道北邊屹立着青銅鎏金驷馬雕像,賽道内側則布滿了各式雕像,不過流傳至今的隻有公元390狄奧多西皇帝取自埃及盧克索神廟的圖特摩斯三世方尖碑、如今隻存磚芯的君士坦丁方尖碑,以及來自希臘德爾斐神廟的普拉提亞祭壇。U形賽道的東端設立了專門的皇帝看台,有密道與皇宮相通。皇帝時常前來觀賽,順便聽取市民聲音。久而久之,賽車競技的觀衆分為''藍黨''、''綠黨''等政治化的觀衆群體。''藍黨''最初的參加者都是海員,後來也有市民、大貴族和元老院議員加入。他們虔信正統基督教,支援皇帝集權。''綠黨''成員大多由帝國東部的富商巨賈等上層階級構成,他們主張地方自治,并信奉被認為是異端的基督一性論派。帝國的社會問題與代表不同群體的民意時常在這裡傳達到皇帝耳中。

羅馬共和文化的最終斷絕,一場賽車競技引發的暴亂

古羅馬賽車競技

532年年初,君士坦丁堡城中藍黨與綠黨之間發生沖突。藍黨認為查士丁尼一世登基是自己的功勞,是以蠻橫驕縱,招緻綠黨不滿,兩黨在大競技場爆發鬥毆。兩天後的1月13日,君士坦丁堡市長下令逮捕鬧事最兇者,并判其死刑。其中兩人在被施以絞刑的時候,被群衆奪走。兩名死囚分屬藍綠兩黨,于是兩派聯合起來,要

羅馬共和文化的最終斷絕,一場賽車競技引發的暴亂

求皇帝寬恕這兩人。藍黨和綠黨彙合起來,湧上帝國主幹道梅耶大道,齊聲高呼賽車競技的口号''尼卡!''(''勝利'')。著名的''尼卡暴動''由此爆發。

查士丁尼一世

次日,示威者包圍大皇宮,要求罷免一些官員的職務,尤其是偏袒藍黨的卡帕多奇亞的約翰。示威者被衛隊驅散,但奧古斯都廣場附近幾個區的居民聞訊趕來,事件由此擴大。示威者在城内四處縱火,焚毀了包括元老院、聖索非亞大教堂、聖伊琳娜教堂、亞曆山大浴場、狄奧多西市場在内,首都最漂亮的四分之一城區,使之在大火中化為烏有。

羅馬共和文化的最終斷絕,一場賽車競技引發的暴亂

尼卡暴動

皇宮被圍困三天之後,查士丁尼一世決定在1月17日上午11點去賽車競技場向群眾發表演說,但是情緒激昂的群眾高聲罵皇帝是''蠢驢、僞君子、下流胚'',并向皇帝和皇後投擲石塊。查士丁尼見大勢不好,從皇帝看台下面的秘密道地逃回皇宮。正午時分,群眾強行推舉阿納斯塔西斯一世的侄子伊帕迪奧斯為帝。查士丁尼一度想要逃跑,但被皇後狄奧多拉見呵斥阻止。

羅馬共和文化的最終斷絕,一場賽車競技引發的暴亂

狄奧多拉皇後

皇後派太監總管納爾塞斯帶着現金潛入藍黨住宅區,收買該黨上司人支援皇帝。名将貝利薩留則帶着一支剛從波斯前線傳回的部隊包圍大競技場,對場内的群眾發動血腥屠殺。大約有3.5萬人死于大競技場中,震撼帝國的''尼卡暴動''以血腥收尾。

羅馬共和文化的最終斷絕,一場賽車競技引發的暴亂

皇帝鎮壓尼卡暴動

在随後的清算中,查士丁尼對異己勢力展開了報複,反對派與參與暴動的貴族、元老都被處死。查士丁尼一世重新以血腥鞏固了他的絕對統治。盡管暴動的主要原因還是查士丁尼任用的部分官員A錢腐敗,查士丁尼的一系列改革也遭到了舊貴族的抵制,帝國在東方的戰争也不順利;這些因素疊加在一起造成了首都的民憤沸騰與動亂。不過此後,皇帝專制在東羅馬帝國變得更加鞏固,藍綠兩黨與賽車競技走向下坡路。古代羅馬人參與政治,議論朝野的傳統也逐漸消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