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代城門都是木門,那士兵攻城為何不用火燒?專家:他們想但不敢

不得不說,近幾年來我國的古裝劇可謂雨後春筍般不斷湧現了出來,而且對曆史的還原度是越來越高,大到建築、器具,小到人物身上的配飾,皆有考究,但“人無完人,赤無足金”,總有一些錯誤出現。

古代城門都是木門,那士兵攻城為何不用火燒?專家:他們想但不敢

于是很多“鍵盤俠”就噼裡啪啦一頓罵導演、罵編劇、罵演員,這不,某電視劇裡出現了攻城戰,面對不算高大的木城門,氣勢十足、裝備精良的敵軍就是攻不進去,甯可用大木樁子去撞門,也不一把大火燒了木城門,氣得“鍵盤俠”狂罵:“這群古人也太笨了!”

乍看一眼,他們倒也沒罵錯,但其實一旦講起細節,這木城門還真不是随便燒的,不信咱接着看。

古代城門都是木門,那士兵攻城為何不用火燒?專家:他們想但不敢

第1個原因,城門非常堅固。電視劇裡的城門當然隻需要作出表面功夫,其實我國曆史上正規的、真實的城門都是異常堅固的,畢竟是一城之門,通常會采用百年巨木作為原材料,并且要選用鐵桦木這樣進階的木材(棗木、榆木也可),它們的防火能力都挺不錯的。其次,古人會給木頭城門裹上一層鐵皮、釘上粗大的銅釘,一時半會兒還真燒不燃。

第2個原因,滅火設計。什麼地方才會被選做城池?一定是有水的地方,古代城門在城牆裡面,城牆外面必定有護城河,“城門失火,殃及池魚”說的就是春秋時期宋國的城門着火了,為了滅火,老百姓們也一起加入,但水運過來實在太久了,是以就直接用護城河的水救火了,最後順利撲滅了大火。

古代城門都是木門,那士兵攻城為何不用火燒?專家:他們想但不敢

但由于救火,護城河裡的水都被用光了,裡面可憐的魚兒就渴死了。可見古人早就考慮到了火攻這一點,而且他們還給城門上方留出縫隙,要是真有人來放火,從上面灌水就行了,甚至不用下樓滅火,不得不讓人佩服古人的智慧。

第3個原因,門不止一道。行,就算敵軍真的燒掉了第一道城門,沖進去了,但裡面極有可能是更可怕的東西等着他們。“甕中捉鼈”大家都聽過吧?我國的中華門被稱為“天下第一甕城”,城門設定了3道甕城、4道券門,每道甕城都有1門1閘,雙扇包鐵門處均設定了可上下啟動的千斤閘,城内27個藏兵洞……

古代城門都是木門,那士兵攻城為何不用火燒?專家:他們想但不敢

大家不妨大膽想想,如果敵軍毀掉了城門,興緻勃勃地沖進去,等待着他們的是什麼?是以當年湘軍攻打南京城,甯可挖道地,都不去攻城門,你真當他們都是傻子麼?

當然了,曆史上也出現過挑戰“火燒城門”的人,公元1561年,司禮監掌印太監曹吉祥聯合忠國公石亨在京師謀反,為了沖進宮裡,石亨選擇縱火燒門,結果東安門的守軍不但不滅火,反而給大火添柴,導緻火勢越來越大,叛軍自己都滅不了火,反而進不去了……

古代城門都是木門,那士兵攻城為何不用火燒?專家:他們想但不敢

其實世界上還有很多讓人覺得“莫名其妙”的事情,但隻要細細推究,總會有新的發現,要是燒城門那麼友善,誰還沒事冒着箭雨爬牆或者挖道地呢,你們覺得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