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代城池軍事防禦建設有哪些?護城河、望樓、甕城都設定在哪裡?

事實并非如此,古代城池的防禦建設超乎你的想象,如果您對此感興趣,不妨花10分鐘的時間來了解下,古代城池的軍事防禦方式都有哪些?他們大體的布局又是如何?

古代城池軍事防禦建設有哪些?護城河、望樓、甕城都設定在哪裡?

古代為何要建造城池?其目的就是要防禦敵人的進攻和掠奪,從古至今,已經有2500多年的曆史,戰争更是不計其數,攻城掠地,一個城池的防禦建設往往影響到整個國家的命脈。

城池的布局

首先城池的布局并非隻有護城河與城樓,它主要包括羊馬城、城牆、城門與城樓、團樓與硬樓、甕城、城門橋以及城外圍的“鹿腳”與“地包”。

古代城池軍事防禦建設有哪些?護城河、望樓、甕城都設定在哪裡?

羊馬城:它主要是在城池的外圍,從古代城池的記載來看,一般設在距離城池50到100米處,古人在這樣的地方再建立起一圈城牆,當然規模是小于主體城池的,人們叫這樣的城為“羊馬城”,羊馬城設立的目的就是為了保護主體城池,有一點要了解,就是羊馬城裡面是沒有街道,更沒有居民住房,簡單來說就是一座空城,防禦時需要用上。

城牆:衆所周知,城牆就是我們經常看見的攻堅戰中,攻方往上攀爬的城牆,有人時常吐槽影視劇,說彈藥在城牆爆炸,事後什麼事也沒有。這有可能是真實存在的情況,因為古代城牆本來就高大寬厚,地基采用石塊,用闆築的方式,将這些土層層夯實,夯土十分堅硬,尤其是明朝時期,采用磚砌成城牆,加上彈藥威力也不算大,是以對城牆起不到毀壞效果。

城牆多見于直線,但是有的城池的城牆會做成“弧牆”,在城的轉角不分,不做直角,甚至很多城牆做成“圓角”,首先“弧牆”的防護性加強,守城士兵可以從兩端消滅敵軍,不過“弧牆”隻設立一面,根據受敵面來建立,再或者就是哪裡防禦弱就設定在哪裡。

城樓與城門:則是根據城池的大小而設立,一般情況下,城門分為東南西北四個城門。

團樓與硬樓:團樓是城牆向外突出的半圓形城牆,因為沒有棱角才被稱之為團樓;硬樓則是主體城上突出的方形城牆。

甕城:這是在城池的重要城門外建築的小型城池,主要就是用來防守城門,甕城的設計方式比較獨特,各個形狀的獨有,比如方形、圓形、半圓形、矩形,曆史記載,甕城裡面的道路都是曲折的,進入之後時刻要調轉方向。

古代城池軍事防禦建設有哪些?護城河、望樓、甕城都設定在哪裡?

鹿腳和地包:第一次看見這兩個詞,其實并不了解其中的意思,後來翻閱書籍才知道,這兩種是屬于城池外的重要防禦措施,可以說能起到延緩以及阻擋敵軍的效果,而且效果顯著。

所謂鹿腳,即将木樁打入地下,排列方式不一,一根木樁的長度大約在90cm,打入50cm,露出40cm的木樁,因為露出來的木樁和梅花鹿的腿一樣高,是以被稱作是“鹿腳”,可以起到絆馬的作用,可以腦補畫面,當千軍萬馬奔入,遇到這些鹿腳是什麼場面,人仰馬翻在所難免,一般鹿腳都是設在護城河與城牆之間的空曠地段。

地包的位置主要是根據城池的建設選擇,所謂地包,就是在一些關鍵的位置,比如敵人攻城必經之路,在此地挖一大坑,深度在2米左右,坑内有階梯,人在下面,上面再鋪滿木條,用枝條蓋住,留有空隙,當敵人經過時,坑内的士兵會出其不意的進行刺殺。

有了這些,一座城池的防禦方式算是成功了一半。

護城河

接下來的就是大家一直有所了解卻又并不了解的“護城河”,護城河的防禦可謂重中之重,似乎所有的大型城池都有護城河,“護城河”好比一個人的雙手,往往可以将對手拒之門外,有了護城河的防守,整座城池才能算得上是固若金湯,無懈可擊。

古代城池軍事防禦建設有哪些?護城河、望樓、甕城都設定在哪裡?

護城河一般寬20米,水深高達7、8米,有現代的兩層樓房那麼高;

有了這樣規模的護城河,敵軍幾乎是很難進入的,不過《三國演義》中關羽水淹七軍,雖然有誇張的成分,這樣看來護城河也是有利有弊,但是水淹的案例并不多,除非遇到天降大雨。

護城河本身就是一道防禦線,河上有護城橋,我們所看到的一般都是平橋,這也是在電視劇中看到的,這種是固定樣式,倘若是重要的軍事城池,護城橋就不是這樣,而是臨時設定的便橋,比如浮橋,是臨時用的,用完後便拆卸;船橋,用許多小船排列,用完即拆;拖闆橋、吊橋,都是如此,影視劇中常見的就是吊橋,用完之後就将木闆吊起。

護城河的防禦方式,按照史書記載,最早可以追溯到史前龍山文化時代,早期的城池保留下來的也不多,隻有楚國的郢都城,很多有護城河的城池,因為淤泥過深,現如今護城河的痕迹也很難看出。

當然并非隻有大型城池才設有護城河,小型城池也不例外,比如山西陽城縣的潤城,這是明朝時期的小城,這座城外圍也有護城河,隻是借助了自然環境的因素,要格外提出的是護城河的水并不是百姓生活的飲用水,一般都是引入大河之中的水或者井水。

明清時期的都城,北京城的護城河,現如今也成了二環路,吉林成的護城河已經被開發成環城路。

有了這些,城池的基本防禦建設算是完成,這樣一座城池,如果有足夠的兵力,将領不昏庸無能的話,守城成功率應該可以達到百分之九十五。

望樓

以上一座城池的軍事防禦雖說已經完成,但也隻是一些城池本身和外部的建設,一個城池的防禦始終離不開内部設計,而内部設計尤為重要,比如望樓,它也是城池防禦的重要環節。

望樓就是設立在城池較高處,但是大型城池的望樓基本上就是所謂的鐘鼓樓,望樓其實最初也是在居民住宅區設立的,因為古代有高大的圍牆,居民看不見外面,是以在院子比較高的地方設立望樓,這樣就能了解外面的情況。

随着住宅區的不斷擴大,逐漸成為小城池,之後形成大城池,望樓都是一直存在的,随着規模變大,望樓内就會放一面鼓,必要時可以敲響,通報其他人。

古代城池軍事防禦建設有哪些?護城河、望樓、甕城都設定在哪裡?

望樓不分地區差異,南方和北方都有,就拿南方的廣東開平縣城内,幾乎家家戶戶都有望樓,尤其是在清朝到民國之間,土匪橫行,設立望樓可以及時了解土匪動向;還有北方的陝西榆林,裡面有多座樓,據統計,有八座瞭望性建築,分别是南城門樓、文昌樓、萬佛樓、新明樓、凱歌樓、鼓樓、北城門樓,這些樓閣都屬于加強城池防禦的望樓建築,同時也是街心景觀建築。

望樓相當于觀察敵軍動态的“偵察機”,可以随時随刻了解情況,也不至于措手不及,是不可缺少的軍事防禦措施之一。

平涼府城

前面隻是對一個城池軍事防禦是由哪些組成做了大緻的講解,但是很難讓人産生深刻的印象,接下來以“平涼府城圖”為例,再次深入了解,一張圖帶你看懂城池防禦布局!

古代城池軍事防禦建設有哪些?護城河、望樓、甕城都設定在哪裡?

平涼府城圖

平涼府城在甘肅省,明清時期,平涼府城的設計應該是極其複雜的,主城是正方形,東北角是一個彎曲的斜弧牆,全城有五個城門,南、東、北都設有不同形狀的甕城,途中16789都是不規則形狀的甕城,是負責防守城門。

城内有衆多城門,主體城池五個城門道路都不相對,每個城門進入之後,道路也不直通,每條道路會出現丁字街口以及拐角路口。

古代城池軍事防禦建設有哪些?護城河、望樓、甕城都設定在哪裡?

之是以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受軍事防禦思想的影響,原本古代城池的城門和城門都是相對的,道路也是直通的,但是因為軍事防禦的需要,開始将“城門不相對,道路不直通”的原則作為建築城池的基礎準則,比如這個平涼府城東西城門就不相對,相錯近20米,南北城門之間的道路更不相通,以丁字街居多。

城外有護城河,還有4條,河水由東北方向向南流入,雖說在圖檔上并沒有表現出城池防禦的作用,但是在實際地形來看,這些河流都有着不同的作用。

城池的最東邊設有望樓,望樓時刻有士兵值崗,可以觀察外界的一舉一動。

總結語

通過對上面的一些了解,你是否對古代城池軍事防禦建設有了更加清楚直覺的了解,古代攻城戰一直都是傷亡較大而且難度系數高的戰争,是以一般很少有攻城戰,兵法有雲“攻城為下,攻心為上”,之是以這樣說相信大家通過本篇文章也能知曉,城池的防禦建設太過牢固,在同等兵力下攻方要想取勝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我們往往看到的大多都是擁有絕對的兵力壓制的戰役,當然也不排除極少數智取或強攻赢來的戰争。

【抄襲必究,歡迎關注、評論、點贊、轉發,每天更新精彩有趣的曆史知識,您的認可是我最大的動力!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