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人攻城遇到城池久攻不下,為何不繞過後方進攻?繞了會死

戰争在很久之前就有了,原始社會為了争奪食物與生活用品,春秋時期講究禮儀,戰争就跟開玩笑一樣。到了戰國就不一樣了,大家都想要搶奪更多的城池,擴大自己國家的土地,但不知道有沒有人發現,古裝電視劇中經常會有長時間攻不下一個城池,但他們還是會固執的發起進攻,為什麼他們不直接繞行呢?

古人攻城遇到城池久攻不下,為何不繞過後方進攻?繞了會死

一個城池在古代的時候往往指的是城牆跟護城河,也稱作城郭。是為了保護百姓、抵禦外地建造的,等級也大有不同,等級越高的規模會越大。城牆除了擔任防禦功能之外,還有規定城市範圍的作用。前期的時候主要是竹、木栅做的,這種根本沒得打,也是那個時期沒有發生戰争。到了一定程度之後就變成了土石建造的,在城門之上還會有單重和多重檐,就是為了讓守城的人能夠更好的觀察敵情來指揮作戰。

城門的數量也是看規模決定的,越大的城門就越多咯。一般來說府城有八個門,縣城隻有四個。有些在轉角之類的地方還會設定炮台,現在的話因為與都市計劃不一樣,基本上城池都拆了。明代以前的城牆都是用土建成的,是以都是黃黃的。

古人攻城遇到城池久攻不下,為何不繞過後方進攻?繞了會死

這種的城池其實也不太結識,下雨的時候容易塌。他們為了能夠更加牢固,就使勁的加厚加高,于是楚國都城就有14米厚。加上還有護城河,就是圍着城牆挖出來的河,可以防止别人進來。根據史料記載,襄陽護城河的長度有5060米,寬就有250米,平均寬度也有180米,這沒有橋誰過得去?

而且根據史料記載,春秋時期城池就已經不止有護城河跟城牆了,還有甕城,甕城就是在城門外再建個小城,這個隻有大城市才會用,作用是專門用來保護城門的。除此之外,搞得好的還有馬面、敵樓、角樓組成的立體城防格局。城池基本上是攻不進去的,是以如果城内有糧食死守還是比較容易的。

古人攻城遇到城池久攻不下,為何不繞過後方進攻?繞了會死

像長平之戰廉頗對戰的時候就用了死守的方法,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秦将向在長平的趙國發起進攻。廉頗一看打不過,啥也不幹就躲在城内修建圍牆。秦國一直打,趙國就一直修,死活不出去迎戰。秦國被廉頗搞得煩了,但也沒有繞後而是用别的計謀來攻破趙國。

他們為什麼不繞後呢?因為繞過去了也是一樣的,前面說了一般的城池都有四個城門。不管去那邊見到的都會是城門,兵力多的話也就隻能把城裡的人困死。但這樣做的前提是,進攻的那一方也能耗,他們有足夠的糧草夠他們消耗。大軍在外一日,其中的消耗可不是一點兩點的。

古人攻城遇到城池久攻不下,為何不繞過後方進攻?繞了會死

這其中的消耗是巨大的,古代的車馬沒有現代的車這麼快。如果那個城池夠大,大軍繞過去就需要很長時間了,這很不劃算還會造成将士們都行軍過久疲累的情況。如果進攻一方兵力不夠,轉移人去後方進攻的時候城内的人就會趁機反攻,這個時候反而會打不過。進攻後方這件事古人肯定也想到過,說不定還有人失敗過。是以有了前人的教訓,後人自然不會再用這一招了。

參考資料:《曆史學家茶座》、《城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