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很容易憤怒怎麼辦?

心理學上講:憤怒是面對一些事情的反應,或者說是一種解釋自我的行為。

那麼,如果我們通過别的方式來對事情做出反應或者自我解釋,會不會更不容易生氣呢?

我們提出四種有效的引導方法,可以确實降低沖突和沖突的頻率。

很容易憤怒怎麼辦?

第一種方法是培養道歉的交流方式。

憤怒有一種情況就是拒絕承認責任,而發起的應對方式。

有一種沖突是,這不關我的事兒,而如果試着用道歉的方式來平息憤怒的話,則會讓對方意識到,你也可以承擔屬于你的責任,那麼對方也會相應地做出讓步,産生共同承擔的局面。

很小的時候,我們就聽說過将相和的故事,這個故事。據說後來有人說廉頗道歉,是因為蔺相如确實握有實權。也有人說廉頗和蔺相如的關系其實沒那麼好。

當然,曆史方面我們暫時不做過多的考證。不過通過這個道歉的故事,對于培養孩子通過道歉來解決問題的思路還是很好的。

很容易憤怒怎麼辦?

第二種方法是非侵犯行為的示範作用。

我們在生活中經常可以看到,孩子的行為往往來源于對父母的模仿。

記得有一次在一個路邊的商店買東西,是一個小女孩兒臨時幫他媽媽看店。

這個女孩兒因為找不到我想要的東西,深受挫折,她一直在摔摔打打的埋怨自己的母親,這時候呢,他母親回來了,對女孩兒的行為表示強烈的不滿,也開始摔摔打打罵罵咧咧。

你會發現子女很容易效仿父母的行為,無論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

是以,我們應該建立這樣一種認識,無論是阻止别人的不當行為,還是教育别人,榜樣的力量,要大于任何形式的教育。

很容易憤怒怎麼辦?

第三種方式,就是建立解決問題的技能。

生活中有一種憤怒,就是無能為力。

你可能會因為玩兒一個不了解的遊戲通不了關,而感到憤怒,而如果你做一個自己很了解的事,就不太容易生氣了。

玩遊戲受挫的原因還是因為解決相應問題的能力不夠強。

同理,生活中也是如此。

是以,我們能建立越多解決問題的技能,越有助于我們情緒的管理。同時我們也能看到,生活中越有能力的人,憤怒的次數越少也是這個原因。

很容易憤怒怎麼辦?

最後就是培養同情心了,這個不做過多的解釋,同情心越強烈,說明共情能力越強,你對别人的知覺感受越強烈,那麼你就更容易了解他人,也就不容易憤怒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