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漢朝可以徹底解決匈奴威脅,明朝200年無法消除草原威脅?

為什麼漢朝可以徹底解決匈奴威脅,明朝200年無法消除草原威脅?

導讀:首先我們需要說明的是漢武帝時代并沒能徹底解決北方威脅,雖然以攻對攻打掉了匈奴的鋒銳但是大漢朝也快被拖垮了。真正讓匈奴瓦解還是在東漢時期,經過漢朝長期持續的打擊才逐漸瓦解。而明朝無論從尚武精神還是對蒙古持之以恒國策來說都很遜色,是以兩百年無法擊敗蒙古也是理所應當的。當然還有其他幾方面的因素,下文我們詳細闡述一下。

為什麼漢朝可以徹底解決匈奴威脅,明朝200年無法消除草原威脅?

漢朝與明朝都是我國曆史上的大一統王朝,但是有截然不同。漢朝曾經喊出“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豪言壯語,極具攻擊性;而明朝雖然有“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傳統,但是畢竟流露出來的還是以防守為主。匈奴和蒙古雖然都是草原民族但是也不盡相同:匈奴雖然強悍但是缺乏謀略隻是一味的與漢朝對攻,最終被大漢趕出東方;而蒙古則不同,他們既有橫掃歐亞的戰力,又有入主中原的經曆。是以他們在回到草原重新面對中原王朝大明的時候,知道掌握避敵鋒芒的道理。是以在熬過明太祖朱元璋和朱棣等明朝前期帝王的三闆斧後再次崛起,在土木堡之變中擊潰大明迎來攻守轉折。至于大明王朝200餘年也沒有奈何蒙古,個人以為原因如下:

漢朝與明朝國力和心理優勢不同,是以對待北方民族的國策不同

漢朝四百年國祚大部分時間都是非常強大,而且對于匈奴的打擊是從一而終的。兩漢四百年的國祚,漢朝對于匈奴的基本上是不間斷的。而且漢朝對于匈奴打出了血性和自信,漢朝用雄厚的國力生生的碾壓匈奴。到東漢中後期,除了北安置在河套地區的南匈奴以外北匈奴已經西遷。作為填充草原空白的鮮卑已經散播到草原的各個角落。“國恒以弱滅,而漢獨以強亡”,兩漢四百年真正打出了自己的民族自信。哪怕在漢分三國後,作為三分天下的曹魏依然可以壓制匈奴、吊打烏桓、高句麗等民族。

而明朝顯然不覺被這個條件,除了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時期憑借建國初期氣勢以及百戰餘生的精兵多次北逐大漠。但是還是沒有徹底解決蒙古。因為在元朝時期蒙元有秩序的脫離中原,依然保持着強勁的戰鬥力。除此之外,到了明成祖駐地時期明軍能夠輕松戰勝蒙古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神機營熱兵器的使用。如果類似漢朝和匈奴一樣單純騎射硬碰硬,大明王朝未必能占多大便宜。

為什麼漢朝可以徹底解決匈奴威脅,明朝200年無法消除草原威脅?

自從明宣宗朱瞻基後期采取了保守的國防政策,讓蒙古各部在休養生息的基礎上完成了兼并重組。瓦剌迅速崛起統一了草原,并在土木堡之變中擊敗大明20精銳軍隊。雖然這中間有宦官王振的原因,但是還是那句話當雪崩發生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不能把所有的問題都推到王振身上,此戰中明英宗被俘精銳的三大營被一掃而空。

大明在中後期隻能背靠長城構築九邊防禦體系對蒙古采取守勢。在曆史上還沒有出現過這種情況,在擊潰巅峰狀态草原對手數十年後還能被翻盤的。更可氣的大明再也沒能像東漢那樣再次對着匈奴雄起那樣,終明一代始終保持着對蒙古的防禦态勢。大明北方領土不斷萎縮,不但長城以外全部淪陷就是河套地區也被蒙古右翼土默特部占據。這不能不說明朝和漢朝有巨大的差距,這種差距不但展現在國力上更是心理上的。

為什麼漢朝可以徹底解決匈奴威脅,明朝200年無法消除草原威脅?

正是因為明朝和漢朝國力和心理優勢上差别,導緻大明隻能以防守态勢對抗蒙古。随着明朝的國力逐漸萎縮,這種差距更加明顯。是以終明200多年也始終沒能奈何蒙古各部。

漢朝與明朝的尚武精神與武将地位不同

漢朝和唐朝是我國曆史上外戰内行的榮耀時代,在這兩個朝代中基本上都是中原王朝外戰沒輸過。能取得這樣的戰績除了國力的差距以外,更重要的是民族尚武的精神和對軍隊發自内心的尊重。在這兩個朝代即便是文官都能上馬征殺,更何況統兵将軍了。

與之相對的就是宋、明兩朝,我國曆史上這兩個唯二以文馭武的朝代。除了開國時期外戰靈光一現外,武将的地位簡直無法提。宋朝的廂軍被稱為賊配軍,為防止逃跑臉上刺上金印。并大言不慚的喊出“東華門外唱名者方是好男兒”這樣混蛋理論。這讓為保衛大宋戰死的忠魂何處安生;明朝在内閣徹底掌控政權後,對于武将的壓制達到極點。哪怕如同名将戚繼光一般,依然不得不在京城尋求張居正為背景才能放手施展自己的才華。

為什麼漢朝可以徹底解決匈奴威脅,明朝200年無法消除草原威脅?

這種畸形的以文馭武制度讓明朝的尚武精神漸漸消失,間接導緻了大明戰鬥力的嚴重下滑。将門不是想投效文官就是想在下一代改換門風,向文官轉變。這樣的制度怎麼可能讓邊軍尚武彪悍?與漢唐相比不難得出結論,明朝在這種制度下向徹底解決蒙古幾乎不可能。

蒙古不同于匈奴的經曆,導緻兩個部族不同的

匈奴雖然強悍一時,但是和蒙古帝國的影響力還是無法比拟。雖然堅昆、丁零等部族被迫臣服匈奴,但是并沒有被融合。堅昆還曾在唐朝後期崛起草原,當時叫黠戛斯。黠戛斯勢力直到契丹崛起後,才退回葉尼塞河上遊。是以說匈奴的文化和武力無法同化草原部族,當匈奴處于衰弱期就會有其他草原部族比如鮮卑等崛起與率領的匈奴争奪草原霸權。

這個定律如同草原上一歲一枯榮的野草一樣不斷的更新換代,從匈奴到鮮卑、柔然、突厥、契丹等等。相當于匈奴渡過民族巅峰期後受到漢朝和鮮卑、烏桓等的雙重打擊,是以除了歸降的南匈奴以外北匈奴被迫西遷如同歐洲人所說的上帝之鞭去抽打歐洲各國去了。是以漢朝可以徹底擊潰匈奴,而明朝面對的對手蒙古則截然不同。

為什麼漢朝可以徹底解決匈奴威脅,明朝200年無法消除草原威脅?

首先蒙古能夠發展成為現代民族,是源于當時強大的戰力和對其他草原民族的融合。草原上在沒有其他部族代替蒙古稱謂草原霸主,一方面的原因是沙俄占據西伯利亞杜絕了其他民族南下的可能;另外一方面就是蒙古對草原各部的融合。成吉思汗崛起的乞顔部才是蒙古本部,而其他的克烈部、塔塔爾部、乃蠻部等強大部落都被融入蒙古。甚至是高緯度的葉尼塞河上有的“林中百姓”都被融合進來,這就是蒙古瓦剌部的祖先。這些到清朝時分别稱漠南、漠北、漠西蒙古,是以蒙古整合草原所有強大部族成為不可替代的原因之一。

為什麼漢朝可以徹底解決匈奴威脅,明朝200年無法消除草原威脅?

除此之外當年蒙古帝國橫跨歐亞,雖然劃分了四大汗國但是整體都是蒙古分支。也就是說從遙遠的中歐到遠東都充斥這蒙古部族,是以蒙古不會受到其他草原部族的挑戰。況且蒙元是有計劃、保留建制的退出中原,具有相當的戰鬥力。經過中原文明洗禮的蒙古政權,加上自身的草原民族特有的騎射本能是以不是逐漸衰落的明朝所能徹底擊潰的。

小結:

綜上所述,大明王朝不能像漢朝滅亡匈奴一樣對待蒙古的因素是複雜的。這其中既有遠比匈奴強悍和複雜多的蒙古民族的因素,更有大明王朝政策造成的自身勢力衰落。

我是曆史縱橫帝,歡迎您的關注;如有瑕疵,勞煩斧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