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長坂坡上,劉備這麼一摔若把阿鬥摔死了,那三國就是另一個故事了

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相信對于劉備在長坂坡上,怒摔阿鬥的故事情節都有所了解。很多讀者對于劉備這樣的舉動非常不了解,一個孩子有什麼過錯呢,為什麼要摔他?好不容易被忠勇兼備的大将救了回來,正常人謝都來不及,但是,劉備卻一反常态,怒摔愛子。

其實,這正是以仁義立身的劉皇叔的高明之處。他這樣的做法,不僅表明自己對于趙雲七進七出,勇救阿鬥行為的擔憂之情,還表明他擔心愛将生死的程度,甚至,超過了想要保全自家兒子的性命。是以,劉備必須有一副甯願自己兒子死掉,也不想趙雲為此出事的樣子。

長坂坡上,劉備這麼一摔若把阿鬥摔死了,那三國就是另一個故事了

那麼,劉備這樣的舉動到底是出于真心,還是為了收買人心而故意為之的做作之舉呢?

首先,我們來一起了解一下趙雲這個人。趙雲,也就是常山趙子龍。最開始,他跟随公孫瓒南征北戰,後跟随了劉備。當年,曹操攻打荊州,長坂坡一戰劉備大敗,不僅丢了荊州,還讓甘夫人和兒子劉禅身陷險境,幸虧趙雲拼死相救,才護其周全。後來,劉備得了益州,便封趙雲做了翊軍将軍。

公元228年,趙雲跟随諸葛亮打關中,卻遭遇了曹軍的猛攻,兵敗回到了漢中,轉年就病死了。是以,趙雲可以說是戰功赫赫,他曾經帶領幾十個騎兵,就把曹軍給擊敗了,劉備稱其“一身都是膽”。其實,對于趙雲救出阿鬥後,在書中也有這樣的描述:

“話說,趙子龍把阿鬥從曹軍大營救出後,懷抱着嬰孩來到了劉備的面前,隻見其戰袍上都是敵軍的鮮血,而阿鬥則在他的懷抱中安然地睡着覺......”這樣的描寫不僅讓人們對于趙子龍超凡的武功一目了然,還說明了阿鬥在這次營救中沒有受到任何傷害。

但實際上,這樣激烈的戰鬥,颠簸的路途,如此小的嬰孩一定受到了不少震蕩,也許他根本就不是睡着了,而是暈了過去了。雖然,阿鬥沒在曹軍陣營中送命,但是,搞不好腦子受了什麼影響。是以,長大成人的阿鬥看起來比較愚笨、孱弱,也許就是當年被救時候留下的後遺症。

當然,這隻是筆者的想法。

長坂坡上,劉備這麼一摔若把阿鬥摔死了,那三國就是另一個故事了

兒子平安歸來,作為父親的劉備本應該非常開心才對。但此時,糜夫人因為受了重傷,為了不拖累趙子龍救子,則選擇了投井自盡,這讓劉備實在難以展露笑顔。

不過,即便如此,畢竟趙雲冒着生命危險救了阿鬥。即便是普通老百姓,也應該知道這是一個天大的人情,哪怕不下跪感謝,也得飽含熱淚,說點客套話。因為,在中國人的眼中,救了自己兒子一命,那就是一輩子的恩情,重金酬謝都是理所應當的。不過,當時的劉備,也不是很友善用錢來感謝趙雲。

首先,如果當時給趙雲獎金,那獎金的額度将很難确定,給少了顯得兒子的性命不值錢,給多了也未必就能讨得一個武将的歡心。而且,在那個戰争年代,有錢未必有命花。相比之下,給趙子龍升官還靠點譜,不過,他一個武将出身,帶兵打仗還行,讓他做管理層也不适合。

但是,如果讓其統領三軍,又怕關羽和張飛不願意。那麼,就剩一個辦法了,賞賜美女。自古美女配英雄,找個美女給他應該會喜歡。不過,由于劉備剛剛喪妻,實在沒有心情選美女。

長坂坡上,劉備這麼一摔若把阿鬥摔死了,那三國就是另一個故事了

就這樣,此時感覺賞賜趙雲什麼都不太适合。

然而,古時候還有一種報恩的辦法比較常見,那就是認自己的恩人為義親。既然,趙子龍救了阿鬥,就如他的再生父母,那麼,就讓阿鬥認下這個幹爹就好了。但是,由于古時候,被認作幹爹的這個人,應該是比較年長的,德高望重的人,而趙子龍的輩分明顯不夠。是以,認幹爹這個事兒也是行不通。

正因為以上這些原因,劉備在見到兒子被救的第一反應,不是感謝,而是怒摔兒子。這種化“被動為主動”的政策,讓趙子龍救阿鬥這個功勞,看似被認可了,卻一點都沒有被高看一眼。同時,劉備用行動向三軍表明了自己“愛将勝子”的态度,将趙子龍救子的功勞給淡化了,而且更提升了自己的人格魅力。

其實,從劉備的言行中,我們可以看出他在處事上的精明之處。把兒子摔在地上的這種行為,看着有點“表演性質”,但卻是一舉多得:一方面他表達了對趙子龍的感謝,對三軍有了很好的交代;一方面還把自己愛才愛将的心意表露無疑,讓本來立了大功的趙子龍反倒感謝劉備的知遇之恩,讓其人心盡收。

長坂坡上,劉備這麼一摔若把阿鬥摔死了,那三國就是另一個故事了

當然,也有人開玩笑說,如果,當時劉備這麼一摔,把阿鬥給摔死了,那就是另外一個故事了。但其實,這種事情發生的可能性是很小的,畢竟,劉備是阿鬥的父親,摔兒子也不過是做做樣子罷了,怎麼可能往死裡摔呢?再說,劉備的胳膊本來就很長已經過了膝蓋,跟長臂猿似的,他往地上摔能摔多疼。

是以,就是因為摔不死,摔不壞,劉備才敢摔的,因為,沒有把握的事,他往往是不會做的。并且,正史上的劉備根本沒摔過阿鬥,隻是放在地上表演了一番而已。

參考資料:

【《三國演義》、《三國志·趙雲傳》、《三國志·卷三十二·蜀書二·先主傳第二》、《三國志·劉備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