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丁旭光|長篇小說《夢溶窗棂》3

丁旭光|長篇小說《夢溶窗棂》3

上海文化出版社2021年12月出版, 2022年1月上架。

夢溶窗棂

作者|丁旭光

三、曬台上的漂亮玉腿

朋友在東北插過隊,我們是在一次文學活動中相識的。那個年代,是産生“文青”的年代。我們倆都是文學青年,也都喜歡吹口琴,一來二去,就成了鐵哥們。

朋友家在延安高架一側,是石庫門建築,老式弄堂。一進弄堂,首先看到的是電話亭,緊挨着的是一個附帶倒痰盂的糞便池,便廁散發着臭味。朋友因為内急,面子棄之不顧。一個文化人,就直挺挺地背對弄堂一瀉千裡。

朋友家是十八号,兩邊是廂房。走到後門處,但見斑斑駁駁的黑色油漆,門闆和門框上,高低錯落固定着六隻信箱。推開後門進去就是一條通道,通道右邊的竈間是六家合用,靠窗一排有六隻水鬥,有的水龍頭還套了鐵罐子上了鎖。因為已是下午四點,竈間裡是人滿為患,有六位男女正鍋碗瓢盆地忙着做晚飯。竈間裡,各家各戶都挂上了一個燈頭,電線東拉西拽,織成一張黑乎乎的大蜘蛛網,燈泡沾滿油煙,房頂熏得暗褐。

朋友看竈間人滿為患,帶着我轉身走向前門。

丁旭光|長篇小說《夢溶窗棂》3

丁旭光小說

那是我第一次去朋友家。也就是在那一天,平時不大看電視的我,因為在朋友家裡的随意一瞥,才走進了電視裡的東方110,走近了艾格爾。

因為石庫門裡有我的童年情結、少年印記,是以,我對石庫門格外留意。一進朋友家的前門,看到的就是一小天井,天井後為客廳,之後又是一天井,後天井就是剛才的竈間和後門,天井和客廳兩側是左右廂房。前面進來時我已經看到廂房背面很舊的圍牆,因年久失修,牆面已經剝落,滿目是百年風侵雨蝕留下的痕迹。一樓竈間上面為亭子間。

朋友的這間亭子間,有十二平方米,是機關分房。房子裡沒有衛生裝置,如果要如廁,要麼到底樓樓梯拐角邊的公用抽水馬桶友善,要麼自備馬桶尿壺,用過了去外面公廁倒掉。

盡管隻是亭子間,朋友已經很滿足。朋友在房管所工作,因為無房可居,一直住在職工宿舍裡。

家裡到了。家裡的門朝西,門前,左右各有一南北向的向上樓梯。北向上的樓梯有十五格,是空心梯,通往三樓;南向上的樓梯隻要五格,通往亭子間和三樓共用的曬台。十五格空心梯靠牆一邊,還疊着三根木頭方子。朋友去黑龍江大興安嶺插過隊,在那裡做過木匠。他知道上海的木材緊張,落實政策回上海時,火車托運帶回。

丁旭光|長篇小說《夢溶窗棂》3

徐慶華書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房間的擺設很簡單,一架大櫥、一架五鬥櫥、一張床、一隻夜壺箱、一張桌子外加四把椅子和一隻玻璃櫥。其時,是上一個世紀的八十年代。因為“50”後都到了适婚年齡,這一人群數量巨大,市場上的物資卻很緊缺,家具是緊俏商品,要憑結婚證限量供應。

我面南而坐。朋友開了電風扇,泡了一壺龍井。茶還沒有喝,茶香已經逸出。

樓梯聲響,不重。但是聽得出是從三樓下來,然後又上曬台。

這個時候,面南而坐的我,看到了兩條非常漂亮的玉腿。

朋友看到我的視線穿越玻璃窗,粘在兩條玉腿上,舉起右手在我面前晃了晃:“看夠了沒有?”

“啊,你上面還有一個曬台。”

“對,還有一雙漂亮的玉腿。”

樓梯聲響,還是不重。玉腿去了樓上。

朋友看到我對曬台有興趣,開門帶我去了曬台。站在曬台上,石庫門的紅磚外牆和帶有老虎窗的坡型屋頂,以及左鄰右舍的房間盡收眼底。曬台不大,大約有六平方米。曬台上,還挫低揚高地放有七八盆花。曬台的南面,還有一個金屬鋼管做的曬衣架。曬衣架上,當然還晾着幾件衣服。曬台曬衣架上晾衣服,本來是家常便飯。我的好奇是朋友是一個單身王老五,曬衣架上,卻是讓一個男人過目不忘、豔麗青春、動感十足的内衣褲。就在這個時候,我忽然想到,朋友盡管一直在我們面前抱怨亭子間的不是,但也從來沒想到要去改善。這其中的原因,興許就是因為這南窗,因為這曬台和這一雙漂亮的玉腿吧!

果真如此。

亭子間那暗淡的光線,讓我神閑氣定。記得那個黃昏,朋友在小格子的木窗之下,用他渾厚的男中音,唱起了《三套車》;我則在曬台與房間的過道口,用一支低音口琴對着一個大大的搪瓷杯,為其伴奏。搪瓷杯産生的回音,增加了低音口琴的聲音厚度。

亭子間的隔音效果甚差,朋友的聲音渾厚,不刺耳,看來沒有影響到三樓。

亭子間那暗淡的光線,我一直忘不了。

丁旭光、上海作家、上海炎黃文化研究會理事、中國棋協大師。

出版有小說集《藍色的迷茫》(1991年西南交大出版社)、長篇小說《寒江獨釣》(1995年長春出版社)、中短篇小說集《墨綠旗袍》(1999年百花洲文藝出版社)、長篇小說《褐色木門》(2013年中國文史出版社),長篇小說《煙雨秦淮》(待出)。

短篇小說《漢白玉》被中國小說家學會收錄于《中國當代小說家全集》,長篇小說《褐色木門》獲“《小說選刊》2012年度筆會長篇小說二等獎”并入選獲獎文叢,2004年上海市作家協會小說專業委員會等舉辦的“丁旭光作品研讨會”被載入《2005年上海文化年鑒》,其個人辭條被中國小說家學會收錄至《中國當代小說家大辭典》。

羅英、長篇小說《夢溶窗棂》籌劃人,上海文化出版社副總編輯、上海女攝影家協會副會長、上海炎黃文化研究會理事。

羅英長期關注上海文化,其随筆《在457号的櫻花樹下》,被新華社用戶端轉發,一周内閱讀量超過百萬。

徐慶華、上海交通大學教授、上海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往 期 閱 讀

丁旭光 | 長篇小說《夢溶窗棂》

丁旭光 | 長篇小說《夢溶窗棂》2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