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本是末代狀元:因為籍貫被慈禧定為榜眼,發誓決不吃民國飯

前後一千三百餘年,科舉制在中國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許多人說今天的聯考便是古代的科舉考試,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的确是的。1905年最後一科進士考試結束标志着科舉考試的徹底結束,也标志着1904年的殿試狀元榜眼探花成為中國曆史上的最後的狀元榜眼探花。

今天的主人公便是參加殿試的273名考生中的一位,在主考官的心目中他是那一屆殿試的狀元,但由于其姓名和籍貫的緣故,慈禧将他定為榜眼,他叫朱汝珍,今天就随閑趣侃曆史走近朱汝珍:

他本是末代狀元:因為籍貫被慈禧定為榜眼,發誓決不吃民國飯

1870年,朱汝珍出生于廣東清遠,家境悲慘,很小的時候父親便去世了,不過小時候朱汝珍就天資聰慧,勤奮好學,可以說讀書改變了他的人生,再後來他得到富裕姻親資助讀書、赴考。朱汝珍也不負衆望,1897年考取拔貢第一名、再于北京會考,得一等第十一名;1903年,鄉試中舉人;1904年,進士殿試以第一甲第二名欽點榜眼及第!

朱汝珍的殿試經曆堪稱傳奇。根據慣例,甲辰(1904年)恩科的主考官在閱評完所有考生的試卷後,從參加殿試的273名考生的試卷中挑選出10份,排好名次,呈送給慈禧太後“欽定”~~~“頭名”便是朱汝珍的試卷。

慈禧太後翻開試卷後,看到朱汝珍的字型是粗筆楷書,連連搖頭,因為慈禧太後平素偏愛疏淡清新的字型;看到他的廣東籍貫,慈禧更是心生厭惡,高舉反清大旗的孫中山、太平天國首領洪秀全均誕生于此,那時的廣東無疑是慈禧的眼中釘肉中刺;愛屋及烏,厭屋自然也及烏,朱汝珍的名字也不和她的心意,慈禧想到了被其逼死、支援光緒皇帝變法的珍妃······

他本是末代狀元:因為籍貫被慈禧定為榜眼,發誓決不吃民國飯

反觀第二名劉春霖,慈禧太後認為此名有吉祥之兆,“春霖”二字含春風化雨、甘霖普降之意,當年恰逢大旱,急盼一場春雨——就這樣機緣巧合、慈祥的主觀唯心主義之下,劉春霖由原來的第二名成了頭名狀元,朱汝珍隻好屈居榜眼了!

即便如此,朱汝珍依然還是人上人,1906年,他被選派到日本東京法政大學讀法律,回國後為了拟定「商業法」,奉派往中國各地商埠調查現代商業操作習慣,送出長達數十萬言的調查報告。1910年,清朝舉辦第一次法官招聘考試,他被委派往貴州出任主考。

辛亥革命後,朱汝珍以“南書房行走”留在溥儀的小朝廷裡13年,後來南歸,他本人擅長詩文,書法,常代人書寫招牌、條幅、中堂等,要禮金價頗高,他的作品署款從不寫“民國”二字,因為他曾對人說:“

決不吃民國飯。

他本是末代狀元:因為籍貫被慈禧定為榜眼,發誓決不吃民國飯

但他始終是中國人,民國21年,在日本關東軍操縱下,僞“滿洲國”成立,已廢的清朝末代皇帝溥儀被捧上台,朱曾前往長春“觐見”(他是溥儀的老師),溥儀示意他再事“皇朝”,他以年老多病為由,婉言謝絕,旋即回港。抗日期間,朱汝珍積極配合抗日團體開展抗日募捐、義演等活動,并接濟抗日戰士。

1941年香港淪陷。他與居港同鄉黃文根等人組織歸鄉指導委員會,協助同鄉3萬多人疏散返鄉。在此期間,日本人送大米給他,想要利用他,而他毅然抗拒。

1942年朱汝珍避居北京,當年病逝,享年72歲——你如何評價他的一生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