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施琅向康熙推薦7個兒子,卻刻意不提老二,康熙多年後才懂其深意

諸葛亮在給劉禅的《出師表》中,告誡劉禅說“為君者,需賞罰分明”,事實上如何去賞有功于國的大臣,确實是皇帝們需要好好思考的一個問題,若是有功未賞,或者是賞了卻不公平,那麼麾下的文臣武将們就不再追随自己了,就像是秦朝末年的項羽,盡管自己威震天下,但是因為“有功不賞”,是以麾下大将紛紛轉而投向劉邦,最終身死明滅。

施琅向康熙推薦7個兒子,卻刻意不提老二,康熙多年後才懂其深意

而在“有功比賞”這一方面,滿清時期的康熙皇帝算是做得比較好的,在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水師将領施琅率領大軍,打敗并招撫明鄭,成功收回台灣島,立下了赫赫功勳。

施琅向康熙推薦7個兒子,卻刻意不提老二,康熙多年後才懂其深意

有功自然要賞,康熙皇帝先是授予他靖海将軍的實權官職,,又封給靖海侯的尊貴爵位,如此還嫌不夠,又問施琅家中的子侄後輩如何,是否需要朝廷照顧,也就是說要讓“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讓施家滿門尊貴,而施琅對康熙的這個用意也是一清二楚,他感激之餘便很誠懇地向康熙推薦起自己的7個兒子,将兒子們的長處與短處說得清清楚楚,好讓康熙以此來給兒子們授職。

施琅向康熙推薦7個兒子,卻刻意不提老二,康熙多年後才懂其深意

不過施琅其實一共有八個兒子,他在康熙面前介紹了自己的7個兒子,但是卻刻意不提老二,當時康熙也知道這個事,并沒有了解施琅真正的用意,還以為是施琅臉皮太厚,不好意思讓自己兒子全都得到恩寵,是以專門留下一分餘地的意思,于是也就沒有問,而在多年以後,康熙才終于懂得了施琅當時的深意。

施琅向康熙推薦7個兒子,卻刻意不提老二,康熙多年後才懂其深意

那是在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江蘇淮安爆發了特大洪災,康熙皇帝派遣欽差大臣前去監督河堤的修繕,盡管欽差大臣本人非常随和,但是跟随欽差的一些仆役卻狐假虎威,相當的趾高氣昂,給百姓們造成了很大的侵擾,很多地方官員都是敢怒不敢言,而作為江蘇泰州知州的施世綸秉公獨斷,嚴懲了這些騷擾群眾的仆役。

施琅向康熙推薦7個兒子,卻刻意不提老二,康熙多年後才懂其深意

俗話說“打狗還要看主人”,施世綸的行為引起了欽差大臣的憤怒,于是他被告到了康熙帝面前。當康熙了解到事實真相,原來是那一個欽差的仆役在江蘇地界無惡不作,甚至于還發生了強搶民女,險些激起民憤的惡性事件,其他官員都不敢管,唯有施世綸敢于主持公道,并且施世綸本身也将泰州治理得非常好,于是他大大地贊揚了一番施世綸,還特意召施世綸入京去晉見。

在見到施世綸以後,康熙帝很驚奇地發現他與施琅的面貌非常相似,于是詢問兩者之間的關系,才得知原來施世綸就是施琅的二兒子,在與其一番對談以後,非常感慨地說:“我現在才懂得尊侯(施琅的字)當年,為何沒有向我提起你的名字了,以你這樣的人品與才情,又哪裡需要我的照拂呢?”

施琅向康熙推薦7個兒子,卻刻意不提老二,康熙多年後才懂其深意

事實上确實如此,施世綸本人的人品與才華讓他在官場中脫穎而出,最終官至從一品的漕運總督,而他本人在民間更是有“施青天”之譽,與包拯、海瑞等人并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