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施琅向康熙推荐7个儿子,却刻意不提老二,康熙多年后才懂其深意

诸葛亮在给刘禅的《出师表》中,告诫刘禅说“为君者,需赏罚分明”,事实上如何去赏有功于国的大臣,确实是皇帝们需要好好思考的一个问题,若是有功未赏,或者是赏了却不公平,那么麾下的文臣武将们就不再追随自己了,就像是秦朝末年的项羽,尽管自己威震天下,但是因为“有功不赏”,所以麾下大将纷纷转而投向刘邦,最终身死明灭。

施琅向康熙推荐7个儿子,却刻意不提老二,康熙多年后才懂其深意

而在“有功比赏”这一方面,满清时期的康熙皇帝算是做得比较好的,在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水师将领施琅率领大军,打败并招抚明郑,成功收回台湾岛,立下了赫赫功勋。

施琅向康熙推荐7个儿子,却刻意不提老二,康熙多年后才懂其深意

有功自然要赏,康熙皇帝先是授予他靖海将军的实权官职,,又封给靖海侯的尊贵爵位,如此还嫌不够,又问施琅家中的子侄后辈如何,是否需要朝廷照顾,也就是说要让“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让施家满门尊贵,而施琅对康熙的这个用意也是一清二楚,他感激之余便很诚恳地向康熙推荐起自己的7个儿子,将儿子们的长处与短处说得清清楚楚,好让康熙以此来给儿子们授职。

施琅向康熙推荐7个儿子,却刻意不提老二,康熙多年后才懂其深意

不过施琅其实一共有八个儿子,他在康熙面前介绍了自己的7个儿子,但是却刻意不提老二,当时康熙也知道这个事,并没有理解施琅真正的用意,还以为是施琅脸皮太厚,不好意思让自己儿子全都得到恩宠,所以专门留下一分余地的意思,于是也就没有问,而在多年以后,康熙才终于懂得了施琅当时的深意。

施琅向康熙推荐7个儿子,却刻意不提老二,康熙多年后才懂其深意

那是在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江苏淮安爆发了特大洪灾,康熙皇帝派遣钦差大臣前去监督河堤的修缮,尽管钦差大臣本人非常随和,但是跟随钦差的一些仆役却狐假虎威,相当的趾高气昂,给百姓们造成了很大的侵扰,很多地方官员都是敢怒不敢言,而作为江苏泰州知州的施世纶秉公独断,严惩了这些骚扰民众的仆役。

施琅向康熙推荐7个儿子,却刻意不提老二,康熙多年后才懂其深意

俗话说“打狗还要看主人”,施世纶的行为引起了钦差大臣的愤怒,于是他被告到了康熙帝面前。当康熙了解到事实真相,原来是那一个钦差的仆役在江苏地界无恶不作,甚至于还发生了强抢民女,险些激起民愤的恶性事件,其他官员都不敢管,唯有施世纶敢于主持公道,并且施世纶本身也将泰州治理得非常好,于是他大大地赞扬了一番施世纶,还特意召施世纶入京去晋见。

在见到施世纶以后,康熙帝很惊奇地发现他与施琅的面貌非常相似,于是询问两者之间的关系,才得知原来施世纶就是施琅的二儿子,在与其一番对谈以后,非常感慨地说:“我现在才懂得尊侯(施琅的字)当年,为何没有向我提起你的名字了,以你这样的人品与才情,又哪里需要我的照拂呢?”

施琅向康熙推荐7个儿子,却刻意不提老二,康熙多年后才懂其深意

事实上确实如此,施世纶本人的人品与才华让他在官场中脱颖而出,最终官至从一品的漕运总督,而他本人在民间更是有“施青天”之誉,与包拯、海瑞等人并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