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夜晚首次有了色彩,中國首個先天性黑矇基因治療臨床試驗啟動

遺傳性視網膜眼病是兒童及工作年齡人群緻盲的首要病因,因其中絕大多數缺乏有效幹預手段,長期以來被稱作“不可治”眼病,盡管國際上已有獲批上市的基因治療藥物,但動辄上百萬美元的“天價藥”,讓大部分患者望而卻步,這一難題如何破解?

夜晚首次有了色彩,中國首個先天性黑矇基因治療臨床試驗啟動

一名患者正在開展眼部檢查。 本文圖檔均為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 供圖

1月10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眼科中心獲悉,該院作為國家眼部疾病臨床醫學中心,近日向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遞交了中國首份“先天性黑矇”基因治療新藥注冊臨床試驗申請書。

負責該項目的孫曉東教授表示,先天性黑矇即遺傳性視網膜疾病的一種,中國其實有超過50萬遺傳性視網膜疾病患者,他們中快的可能在二三十歲就失明,慢的會到五六十歲失明。“這類患者由于攜帶了緻病的突變基因,造成其視網膜神經細胞功能損傷甚至完全死亡。由于神經細胞一旦死亡就無法再生,患者視力會随着病情發展逐漸喪失,正常的治療手段對這一類基因疾病基本無效。”

2017年12月,一種名為Luxturna的眼科基因治療藥品在美國上市,能夠治療患有“先天性黑矇”的兒童和成人患者,不過其治療費用動辄近百萬美元,讓絕大部分患者望而卻步。另外,我國遺傳性眼病的緻病基因突變譜與國外不同,使得國外研發的靶點類藥物對國内患者并不完全适用。

為解決上述難題,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眼科中心研究團隊依托上海市眼視覺光醫學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上海市眼底病重點實驗室,聯合朗信生物共同搭建針對國人遺傳性眼病特點的基因治療技術平台,并研發了适合國人遺傳性眼病特點的基因治療藥物“LX001”。

院方透露,在遞交中國首份“先天性黑矇”基因治療新藥注冊臨床試驗申請書前,醫院方面已經于2021年6月進行實驗性治療,研究團隊招募了自主臨床研究志願者6名,其中年齡最小的患者小易僅為11歲,是一名有着10年病程的遺傳性視網膜疾病“老患者”了。

2021年9月16日,小易的右眼接受了視網膜下注射。由于現有的醫療技術很難将正常基因直接注入發生基因突變的目标細胞内,研究團隊甄選、優化了特定的AAV腺病毒。

2021年12月16日,在接受注射後的3個月,複查結果顯示,小易的右眼狀況良好,視力從原先的0.05提升到了0.1,更為可喜的是,小易的暗視力大大提升,在樓道、停車場等稍暗的地方也能獨立行走了,對她來說,夜晚第一次有了色彩。除了小易,其他5位在實驗性治療後,視力也有不同程度的明顯改善。

孫曉東教授表示,此次醫院遞交國内首個“先天性黑矇”基因治療新藥注冊臨床試驗申請書,其意義不僅僅隻是讓數萬名先天性黑矇患者擺脫失明,它更意味着醫院在國内率先成功建設了基因治療的臨床研究體系,打通了生物醫藥研發-生産-臨床應用的産業閉環,對于其他疾病的基因治療具有示範和推動作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