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89年,裕仁天皇逝世,臨終前說了六個字,是他這輩子最大的不甘

前言

1989年,在中日享有“盛名”的裕仁天皇因病逝世。

中國人民全都拍手稱快,

日本國内則是“愁雲慘淡萬裡凝”,更有甚者

舉刀剖腹自盡,追随而去

這位一手策劃了侵華戰争的裕仁天皇,死前一遍遍回想着自己的“功績”,越想便越覺得不甘心,良久,他歎了一口氣,

對守在身邊的子女慢慢說了六個字,說完便撒手人寰,

日本皇居内頓時哭聲一片。

1989年,裕仁天皇逝世,臨終前說了六個字,是他這輩子最大的不甘

時光荏苒,當中國人民得知日本裕仁天皇死前所說的六個字以後,

心中都感到十分地生氣。

這不禁讓人感到十分困惑,裕仁天皇死前到底說了什麼,為什麼中國人民都感到十分的憤怒呢?那六個字暴露了裕仁天皇是什麼樣的心理?接下來,就來了解下相關内容吧,在此之前,請各位看官點點關注點點贊。

裕仁天皇的童年

在日本的衆多天皇中,裕仁天皇無疑是日本極具影響力的天皇之一,尤其受到日本狂熱的軍國主義者的追捧,這一切都源于他在位期間,

日本人贊揚的“豐功偉績”。

1989年,裕仁天皇逝世,臨終前說了六個字,是他這輩子最大的不甘

裕仁天皇也叫昭和天皇,是日本的第124代天皇。1901年4月29日裕仁出生,他的父親是大正天皇,祖父是明治天皇。

明治天皇對這個皇孫很是看重,在一個充斥着軍國主義思想的國家裡,明治有意識地要将裕仁培養成一位軍國主義者,

但是裕仁因為遺傳的原因,從小身體便有諸多毛病。

為了改變裕仁的體質,于是在裕仁剛剛出生70天後,明治天皇便把他寄養在了海軍中将川村純意的家中,寄養的時間長達四年,

這四年的時間裡,裕仁漸漸被養成了尚武的性格,

十分崇尚武力。

1989年,裕仁天皇逝世,臨終前說了六個字,是他這輩子最大的不甘

裕仁6歲時,進入了“皇室”學習院學習,而他的院長則是日俄戰争中的“肉彈将軍”乃木希典陸軍大将,明治天皇還親自訓示乃木要努力将裕仁培養為“質實剛健”之輩。

這個乃木希典是一位狂熱的軍國主義分子,當即便明白明治天皇的意思,在對裕仁的教育中大量灌輸軍國主義思想。在如此的教育之下,

裕仁從小便被種下了崇尚武力的禍根。

裕仁很尊敬乃木希典,總是将其稱之為“院長閣下”。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裕仁為了擺脫别人口中“病弱”的形象,開始向他的祖父明治天皇看齊。

1989年,裕仁天皇逝世,臨終前說了六個字,是他這輩子最大的不甘

明治四十五年,也就是1912年,明治天皇去世,裕仁的父親嘉仁親王繼位,裕仁成為皇太子。在明治天皇舉行大葬的前兩天,乃木希典突然拜見裕仁,送給裕仁兩本由山鹿素行編寫的《中朝事實》和《日本帝國史》後,便在家中自殺,為明治天皇殉死。

崇敬的祖父去世和“嚴師”的自裁,對年幼的裕仁造成了極大的刺激,他慢慢變得自閉孤僻,常常一個人獨處。

漸漸地,

裕仁開始對生物學起了興趣,

花費大量的精力在生物學研究上,逐漸忘卻了軍國主義思想。

1989年,裕仁天皇逝世,臨終前說了六個字,是他這輩子最大的不甘

生物研究埋下伏筆

皇儲不研究軍事擴張,反而搞起了生物研究,這在日本高層眼裡就是不務正業,為了将裕仁拉回“正确的道路”,

1914年,從學習院初等科畢業的裕仁,随即被送往了“東宮禦學問所”學習。“東宮禦學問所”的總裁也是一位狂熱的軍國主義者,和乃木希典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是以,這裡十分适合“走錯了路”的裕仁學習進修。裕仁在“東宮禦學問所”學習了七年,在這七年的時間裡,裕仁逐漸被拉回了軍國主義的道路上。但是,他也沒有放棄自己的生物研究,

甚至有了更加瘋狂的想法,

将生物研究和軍國主義結合起來

,這也為之後日本侵略中國時,日僞軍到處抓捕中國無辜的百姓,做生物研究埋下了伏筆。

1989年,裕仁天皇逝世,臨終前說了六個字,是他這輩子最大的不甘

1921年,裕仁決定前往歐洲學習。一戰後的歐洲,百廢待興,是日本學習的好去向。裕仁首先選擇前往英國。選擇君主立憲制的老前輩英國作為通路地,頗有裕仁畢業旅行外加實地考察的味道。

裕仁到達英國當天,英王喬治五世便親自前往倫敦火車站迎接,期間二人促膝長談。日後,裕仁回憶道:

“當時英國王室中,大都與我同輩,處生其中,簡直令我有‘第二家庭’的感覺。特别是英王喬治五世,親自與我長談,指點有關君主立憲之下的君主概念。”

1989年,裕仁天皇逝世,臨終前說了六個字,是他這輩子最大的不甘

通路期間,裕仁不僅學習西方的政治結構,同時也對西方的軍事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數次通路一戰時期的曆史遺迹,并發表自己的軍事看法,在場的将軍們都對裕仁表現出來的軍事理念,給予極大的贊賞。

裕仁還特地前往拿破侖墓地所在地,榮軍院進行通路,并且帶回了一個拿破侖的半身像,之後還将其擺在自己的書房内。

随後通路凡爾登的時候,裕仁穿着一身戎裝,騎在一尊大炮上面,表情悠然自得,其尚武之心可見一斑。

1989年,裕仁天皇逝世,臨終前說了六個字,是他這輩子最大的不甘

在這一次通路過程中,裕仁軍事擴張的心越發膨脹,他将目标定為了,之前日本一直學習的中國。

當時中國積貧積弱,卻擁有廣闊的領土,日本明治維新之後,一躍成為亞洲第一,然而土地狹小,便急于擴張領土,此時“知根知底”的中國自然成為了目标。

于是裕仁在歐洲接見了十幾個駐歐日本武官,獲得了以永田鐵山、小畑敏四郎、岡村甯次為首的日本青年軍官的宣誓效忠,這樣他以這些人為班底,開展了向軍中元老奪權的行動,同時為侵華戰争做好了準備。

1989年,裕仁天皇逝世,臨終前說了六個字,是他這輩子最大的不甘

做好侵華戰争準備

不過隻有武官支援還不夠,裕仁想要的是将軍部牢牢控制在手裡。

在古代日本,天皇一直都沒有實權,實權都由幕府将軍掌握,

雖然到明治維新時期,幕府的相關政治地位,逐漸由太政大臣取代,但是幕府将軍還是有很大的影響力。

于是裕仁指令在宮中開設大學寮,用大川周明的思想教育訓練青年将校,力圖把軍隊掌握在自己手裡。同時,

他還啟用閑院宮載仁親王和伏見宮博恭王,掌握的陸海兩軍, 把皇族軍人的勢力擡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到了後期,裕仁已經實際掌握了軍部的人事大權。

1989年,裕仁天皇逝世,臨終前說了六個字,是他這輩子最大的不甘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變爆發,裕仁認為時機已經成熟,便以此為借口,發動了全面侵華戰争。

很快,日本便吞并了大部分中國大部分地區,

并叫嚣“三個月内滅亡中國”,

同時還準許,東條英機與納粹德國希特勒、意大利墨索裡尼,結成法西斯主義軸心國,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亞洲戰場,進一步擴大戰局。

在侵華戰争中,日軍在南京屠殺了我30萬中國人民,而這來自裕仁的授意。

當時,裕仁向侵華日軍下發訓示:“在要塞地區集中大量兵力實施壓倒性的打擊不是更好些嗎?”于是日本轉移兵力到上海附近,突破中國軍隊的防禦之後,他放縱朝香宮鸠彥王血洗南京,制造了駭人聽聞的南京大屠殺。

1989年,裕仁天皇逝世,臨終前說了六個字,是他這輩子最大的不甘

當時美國芝加哥每日新聞報社,駐中國記者斯提爾,将日軍的罪行拍攝下來,整理成文章,發給了《芝加哥每日新聞》,文章這樣寫道:“

我們出南京城時,目擊了沿長江的城牆附近又300名中國人被日軍殺害。在這300人倒下之前,已經有及膝的屍體堆在城牆附近···南京陷落是的殘忍和混亂情景,難以言狀。”

與此同時,裕仁天皇卻召見了日軍總參謀長閑院、軍令部總長伏見兩官,宣稱:“中支那方面陸海軍各部隊,在上海附近作戰持續勇猛果斷,乘勝追擊,使(中國)首都南京陷落,我很滿意。此旨傳達給全體将士們。”并表示要嘉獎慰問侵華陸海軍将士。

1989年,裕仁天皇逝世,臨終前說了六個字,是他這輩子最大的不甘

開展生物實驗建立731部隊

之後,更是直接讓日軍在中國展開生物實驗,建立了臭名昭著的731部隊。

他們不僅研究制造、制造了大量細菌武器和毒化武器,還利用活體實驗來檢驗殺傷效果和尋求最佳的殺人手段,所謂活體實驗,便是在受害者還活着的時候,進行實驗。

比如為了測試人體含有多少水分,便将受害者關到加熱室,将其烤幹,觀察有多少水分。

同時讓這些受害者感染鼠疫、霍亂等病,接着從活人切下内髒研究感染如何在集體擴散。

1989年,裕仁天皇逝世,臨終前說了六個字,是他這輩子最大的不甘

據731部隊人員回憶,實驗期間大約造成3000人死亡,但這一數字,實際至少達到了一萬人,日軍所犯下的罪行當真是罄竹難書,後來在面對審判的時候,日本竟然還在辯解,宣稱生物活體實驗不是反人類罪。

1989年,裕仁天皇逝世,臨終前說了六個字,是他這輩子最大的不甘

然而,裕仁天皇這個屠殺幾千萬亞洲人民的劊子手,最終卻逃脫了應有的制裁。

1941年,由于過長的戰線,導緻日本的後勤補給跟不上,便自以為是地發動了太平洋戰争,這正好給了美國宣戰的理由,美國随即加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同盟國力量迅速壯大,

到了1945年初,日本敗局已定,但裕仁仍然負隅頑抗,随着美國兩顆原子彈分别落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

日本終于宣布無條件投降。

1989年,裕仁天皇逝世,臨終前說了六個字,是他這輩子最大的不甘

戰後,美蘇為了自己在亞洲的利益明争暗鬥,美國為了控制日本達到遏制蘇聯的目的,便許諾日本天皇和内閣許多條件,其中便包括保下裕仁天皇,美國公開表示:“日本天皇制度是日本國内獨有的,天皇是日本群眾的心中的精神支柱,如果廢除天皇,會導緻日本的社會紊亂。”就這樣,裕仁天皇逃脫了軍事法庭的審判,

他也一直不承認侵略戰争,不認為自己是罪犯。無數亞洲人民對此感到十分氣憤。

1989年,裕仁天皇逝世,臨終前說了六個字,是他這輩子最大的不甘

裕仁去世毫無悔意

1989年1月7日早上六點,裕仁天皇因為十二指腸癌治療無效死亡,享年87歲。

臨死之前裕仁說:

“我低估了中國!

”臉上滿是不甘。這短短六個字,卻表現出裕仁絲毫沒有悔意

要知道他可是策劃發動了侵華戰争,直接或間接導緻無數中國人民慘死,犯下了數以萬計的罪行,可是裕仁至死都不承認侵華戰争,更沒有向中國人民道過歉。

1989年,裕仁天皇逝世,臨終前說了六個字,是他這輩子最大的不甘

再想到,裕仁天皇逃過國際法庭的審判後,多次去參拜靖國神社,

從1952年到1975年間,他一共參拜了八次靖國神社。可見裕仁天皇自始至終都是一個狂熱的軍國主義分子,并且

絲毫不後悔發動侵華戰争

,這怎麼不叫人感到憤怒呢?

在裕仁天皇死後,更有得知消息的普通群眾自殺殉葬,這不難看出日本的軍國主義,一直存在于日本。

直到今天,日本國内的右翼分子越來越多,日本首相也多次去參拜靖國神社,我們感到憤怒的同時,也應該時刻警惕日本的軍國主義思想複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