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六大行代表的是中國金融界最雄厚的資本和實力,交通銀行正是六大銀行之一,這是中國曆史最悠久的銀行之一,也是近代中國的發鈔行之一。現今在大城市到處都可見交通銀行,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它的四個字其實是不一樣的,說出來很多人可能不會相信。現在使用的交通銀行字樣,其實是由一個大漢奸所寫,這就得從它的創立說起了。要說中國銀行的曆史那得追溯到1908年,當時的大清還沒有亡,尚且是光緒三十四年。

它由當時擔任北洋書局總辦的梁士诒創辦,此人在北洋時代也算是個了不起的人物,有活财神的稱呼,還曾被美國紐約時報稱之為王座背後的權臣,不僅如此,他還是1894年的進士。梁士诒在1903年開始,便一直受到袁世凱的重用,銀行這一塊是他擅長的。是以自然是交給了他來辦,名字向來是中國人講究的,這也是面子上的事情。為了更好看,梁士诒就得從當時的書法大家來入手,最終他標明了一個人來寫這四個字。
此人便是鄭孝胥,他在晚清可也是很有名的一位人物,鄭孝胥出生在一個書香世家。四歲的年紀就開始讀書,可以一天坐在書房不停的讀,就像是一位入了定的老僧。17歲時。鄭孝胥的父親病逝,他也是以回鄉跟着叔祖學習。鄭世恭雖然沒有得到朝廷的重用,但此人頗有才華,鄭孝胥跟着他學到了不少的東西。不僅父親家讀書人多,他的母親出身也不低,是以他從小受到的教育都極好。
1882年,鄭孝胥中舉。他是福建省鄉試的解元。不同于梁士诒受到袁世凱重用,鄭孝胥是得了李鴻章歡心。當時的李鴻章權利還沒被奪走,作為自己的幕僚,自然對鄭孝胥多有提攜,他很快就成為了内閣中書。不過鄭孝胥其人能詩善酒,跟許多的文人名士都玩得來,沈葆桢也是其中一位,隻是後來沈葆桢抑郁病逝了。
光緒十七年(1891年),鄭孝胥東渡日本,成為清朝駐日本使館的書記官。他在日本當了好幾年的官,然而,光緒二十年(1894年)甲午戰争爆發。在戰争爆發後的不久,鄭孝胥回國,去了張之洞手下,先後擔任過廣西邊防大臣、安徽、廣東按察使。
說起來他還曾經參加過武戊戌變法、立憲運動,這樣一個人,怎麼會成為漢奸?其實隻是因為他心裡的那份忠誠,愚忠,在他的心裡,是希望清朝複辟的。清朝滅亡後,倒是沉寂過一段時間,可溥儀在東北的一系列舉動給了他一個希望。一個能夠在日本人的扶持下重新回來的希望,為此,他願意不惜一切代價。
1928年,他前往日本,開始策劃溥儀複辟的一些活動。一個人的心裡有了一個執着的希望,便能不顧一切,哪怕要犧牲一些東西,在他們看來也是值得的。1931年9月18日夜,九一八事變爆發,日軍占領沈陽、東北三省。鄭孝胥不在意,他不會沒意識到這是侵略戰争,可他的心裡隻有複清。
九一八事發後,他甚至還在起草僞滿洲國的建國宣言和國歌。等他意識到日本人的意圖又有什麼用呢?與虎謀皮最終會失去一切,鄭孝胥便嘗到了這一切,溥儀稱帝不過是一個幌子,不過是一個傀儡罷了。鄭孝胥此時才明白,清室對于關東軍沒他想象的重要,他開始反抗,但反抗後的不久于1938年内去世,據說是被毒殺的。
其實抛去人品問題來說,鄭孝胥确實是個書法大家,不然梁士诒也不會請他來寫。他最擅長的是楷書,學習的是歐陽詢與蘇轼的書法,隸書、行書也比較擅長,隻是沒楷書寫得更好。鄭孝胥的字勢偏長,蒼勁樸茂,就算在近代書法家裡,他的字也是極為有個性特點的一位。就拿他的弟子來說,晚年時,他曾收了楊一萍為弟子。從楊一萍的書法中可見他老師的功底。
除了學習歐陽詢和蘇轼,他的書法還曾在北魏碑上面下功夫,而在行書一類,甚至以鄭派聞名于民國的書法界。有人曾這樣評價鄭孝胥的交通銀行四字:字型結構緊煉方折,既肅穆典雅,又險絕縱逸,既不出規範,又奇姿流美。說來他當初在上海生活的時候,說得上是一字千金啊,即使收費高,也有許多人求而不得。光是交通銀行這四個字,可是花了整整4000兩才得到的,可見其書法造詣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