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是晚清曆史之中一個重要的人物,他的一生之中有起有落,而他的處世之道總體上說起來有高有低,但是綜合一下的話,感覺這個人并不是一個平凡的人物,因為在那樣的一個時代裡,想要保全自己的生命和名聲的話,其實是非常的難以做到的,從這一點上來說,曾國藩的處世成事的一些思維,對于今天的我們來說,也是有着一定的啟迪作用的,今天,筆者就為大家講述一則曾國藩勉勵其弟弟曾國荃的趣事,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曾國荃有一次給自己的哥哥曾國藩寫信,其中的大緻意思是自己的興趣并不是做現在做着的這件事,感覺自己也做不好,因為非常的苦惱,在信中向哥哥訴苦一下。
而曾國藩在看到了弟弟這樣的想法之後,也很快的給他回了信,在信中,曾國藩向弟弟說明了做一個想要成事的人必須要具備的特點,那就是做任何的事情要有一個恒心,不能做半途而廢或者不專注的一些其它的事情,而為了讓自己的弟弟更加的有一個直覺的感受,曾國藩還以自己為例向其說明。
曾國藩對自己的弟弟說,自己就是在這方面比較的缺乏,沒有什麼做事的恒心,在自己還是翰林的時候,自己本應該多讀讀詩寫寫字的,但是自己并沒有這樣做,隻喜歡看一些其它的沒有什麼關系的書籍,因而分散了自己的心志。
等到自己讀性理方面的書籍的時候,又喜歡上了詩詞,這使得自己的喜愛總是與自己所要做的事情南轅北轍,使自己在文學方面并沒有太大的起色,而等到自己不坐書房而在外帶兵打仗之時,自己又不能專業的研究軍事,卻總是想着寄情山水詩詞,這些都直接的使得自己一直沒有什麼太高的成就。現在自己的年紀一大把了,卻感覺自己是一事無成,這都是被這種不關注,沒有恒心的習慣給害的,希望弟弟能引以為戒。
應該說,在曾國藩的回信之中,我們能非常的明顯的感覺到了曾國藩是把自己當成了一個反面的例子來勸說教育曾國荃了,為的就是讓弟弟能有一個正确的事業觀,知道應該如何一步一步地撐起自己的事業,但是筆者看了曾國藩的那封信之後,感覺曾國藩有點過于的刻意“抹黑”自己了,其實他曾國藩沒有這麼的不成事,在清朝末期的曆史上,曾國藩還是有着很大的貢獻的,其中最為著名的兩個貢獻,一個就是消滅了太平天國,另外一個就是把李鴻章給提了起來。
是以,曾國藩把自己當作一個反面的例子是不太合适的,隻是個人認為當時的曾國藩主要是想給曾國荃做一個榜樣,希望他能成就更大的事業,是以才那樣的說自己的,如果在當年,像是曾國藩這樣的人物都是失敗的反面例子,那當年的大清朝可能真的找不出幾個真正的能人了吧。